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上,我的对手是状态正佳的陈静。此前,她在半决赛中干净利落地3比0获胜,可以说是气势如虹。而我呢,1992年就已经拿了奥运冠军,这次志在卫冕,外界期望很高,所以压力非常大。
比赛是五局三胜制,开场两局我的状态很好,接连拿下。眼看着离冠军就差一步,有可能那一瞬间,我也有一点点松懈了。
相反,陈静因为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反而不再患得患失。第三局刚开场,她就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气势,打得很猛、很强势。最终打成了20比22,我输了关键分。之后的第四局,再输!
我当时也有点慌了,开始出现一些我平常不会有的失误。这时,换作是你会怎么办?跟自己说:“快冷静下来,别紧张!”对吗?我也是这么做的,但越是这样暗示,我越有压力。越告诉自己“别在意失误”,我反而越在意自己的失误。
决胜局开始前,我坐在休息区,看着记分板,心想: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是不是真的要崩掉了?那是我离“心态崩了”最近的一次。
但最终,我在决胜局中彻底反弹。最后一局,我用21比5的大比分干脆利落地终结了比赛。
关键问题来了:在逆势翻盘前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我是靠什么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迎来逆转取胜的?赛后有评论员表扬说:邓亚萍破釜沉舟,勇猛顽强。只有我知道,我所做的很简单,要从一个小动作开始。
其实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在我濒临崩溃之时,第五局几乎每一个发球回合前,我都会用手摁三下球台。不是很快地摁,是用力地、慢慢地,摁一下、摁两下、摁三下。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迅速从上一个球的得失中走出来,不去听观众的呐喊,不去想和陈静有几分差距。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很专注地去感受球台的触感,并且伴随这个小动作,给自己一点时间缓冲,去想下一球的策略,去仔细观察对手。当我找回对比赛本身的专注,而不是反复想着刚发生的失误、想着奥运卫冕时,我最终大比分取胜。
这个动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直到退役后我去研究体育教育,才知道在运动员的抗压训练中,这叫作“思维阻断”训练。
为什么当我在逆境中,越提醒自己冷静、不要在意,结果却越是适得其反?因为我只是在告诉大脑,这时候千万不要做什么,告诉自己千万不要紧张!但是大脑该干吗呢?不知道。
就像新手司机开车一样,你越提醒他不要撞树,他越容易踩着油门撞过去。驾校的教练知道,必须清晰地下达指令:右转!刹车!
思维阻断法的秘诀,就在于通过转移焦点,来让自己在很短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不完全相关的事,清空你的脑袋。具体方法非常多,只要记住两点就行:
第一点,重点不在于你对自己说什么,而在于做什么。不要总想着给自己默默打气、增加心理暗示,内心戏再多都没有用。一定要做出个动作,或者干脆大聲喊出来。
第二点,这个动作要提前准备。假如你已经在向老板汇报的现场,心里开始发毛,然后临时去摁桌子给自己减压,这样做效果不是说没有,但是肯定不明显。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妨给自己设计一个小动作。可以是双手交叉按压,可以是掐自己的手背,也可以是连续三下解锁手机屏幕等。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心力》,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