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张玲玲 姚善卓 孙芬芳 周 霞 王 霞
有机化学是农林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及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成绩评定进行了重构,开展“三环合一,题图结合,双向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课程活动,课前发布任务点预习学习、课堂讲解讨论、课后巩固拓展三个学习环节有序衔接,融为一体,结合配套习题库和知识点思维导图巩固内容,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双方面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升综合素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制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和“智能+”的教育时代,传统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的不断凸显,高校加大了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力度,并从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倡导开展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混合式教学法融合了传统教学法和网络教学法的各自优势,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达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统一[1-2]。
近几年,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已经开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如刘彦[3]等进行基于SPOC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评价设计三方面进行介绍。龙旭[4]等研究混合式教学法在中医药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主要以碘量法为例介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安排。但是针对农林专业的《有机化学》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导向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研究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帮助。
有机化学是食品类和生物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互动少,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4]。基于上述原因,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探索并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提供途径。
《有机化学Ⅰ》课程是2019年首批校级在线课程,2020年上线山东省高校联盟课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2022年成为“学银在线”上线课程。
基于《有机化学Ⅰ》原有的线上课程资源,本课程结合培养目标,重塑知识体系,增加知识趣味性与应用性研究。解决了课程知识琐碎且抽象的问题,为学生知识体系模块化的建构提供支持。
原有课程体系是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分别介绍,重塑之后的课程体系,整理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立体异构和性质三大模块,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按照“求同存异”的方式,将命名规则对比讲解。将顺反异构、构象异构和旋光异构整合成立体异构,增加知识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官能团为主线,增加知识趣味性与应用性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课程内容重塑之后,课程资源也不断建设。本课程现有授课视频59个,题型多样的试题总数680道,科技前沿文献、参考电子书等非视频资源101个,课程思政案例十余例。每章内容配有章节简介、知识点课件、知识点视频、单元测验题和拓展资源。
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成绩评定进行了重构,开展“三环合一,题图结合,双向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课程活动,将课前发布任务点自主学习、课堂交流研讨、课后巩固提升三个学习环节有序衔接和组合,融为一体,结合配套习题库和知点思维导图巩固内容,课程活动中主题讨论、分组任务、问卷、抢答、互评等设计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根据知识特点和学情分析,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线上自学部分通过线上课程发布任务单,学生完成任务点,老师时时交流答疑,线下部分课前预习,课上老师讲解,线上自主学习时长占总学习时长的比例的30%。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行为,树立质疑、求证、创新的科学态度,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同样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卤代烷烃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为例,展示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卤代烷烃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教学设计
成绩评定采用全过程考核。课前预习考核通过视频的观看、课前测验等形式考核,课中设计多样化的课堂互动活动,采用积分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后布置思考题,发放任务书等形式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延展情况。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自动统计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章节测验、作业、小组任务、讨论和签到等教学活动分数,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内容基础知识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融入思政案例考核,标准答案和非标准答案相结合。
a、本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2021-2022-2学期对食质、食科、动医、园林四个专业六个班级134名同学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一个学期线上课程“累计页面浏览量”达380396 次,累计讨论数:4490,发放活动总数达229次。参与教改与未参与教改的班级相比,参与教改班级课堂积分最高分为332分,未参与教改班课课堂积分最高分为187分,参与教改班级课堂积分成绩超过190分的同学达到66%。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以21级园林专业为例,66.7%认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授课更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以21级食科专业为,93.7%同学认为本课程的线上资源对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帮助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知识的拓展。本课程也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b、本课程的特色创新点。
(1)重塑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模块化。有机化学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立体异构和性质三大模块,注重知识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加入学科前沿内容,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2)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环节有序衔接和组合,融为一体。结合配套习题库和知识点思维导图巩固内容,课程活动设计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生长点”,实现“三环合一,题图结合,双向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融入课程思政,创建“111 思政案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111 思政案例”即针对有机化学的重要章节,每章一人,一事,一应用,一人即介绍一名中国有机化学家的突出贡献,例如周其林院士的“周氏催化剂”,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有机化学释放的家国情怀;一事即介绍一件事情,如反应停事件,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一应用即有机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例如磷酸氯喹作为抗疟药物的经典老药,在抗病毒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疗效,设计磷酸氯喹的合成路线,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热情,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
(4)改革考核方式,创建全过程考核体系。全过程性考核体系强调考核内容的三个结合,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的结合,基础考核与应用考核的结合,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的结合。
有机化学是农林类专业的基础课,本研究利用超星学习通对有机化学课程进行“三环合一,题图结合,双向互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重塑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融入课程思政,创建“111思政案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改革考核方式,创建全过程考核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