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 李传辉 段晓侠 马靖靖 王磊 李茹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化疗药物的强烈刺激作用常使得外周静脉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使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这一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较高、使用时间长的静脉通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广泛,而PICC因其异物性及操作有创性,也易发生穿刺点局部渗血和水肿、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或导管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化疗进程和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寻找更优化的护理程序以改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3]。本研究通过构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以探讨其运行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使用整群抽样法,选取80例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癌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0~12月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3月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平均年龄(47.15±8.33)岁;未绝经者31例,绝经者9例;TNM病理分期:Ⅱ期30例,Ⅲ期10例;浸润型38例,非浸润型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7.55±9.05)岁;未绝经者29例,绝经者11例;TNM病理分期:Ⅱ期28例,Ⅲ期12例;浸润型36例,非浸润型4例。2组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病理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乳腺癌诊断符合2021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4]中的相关标准,并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②年龄≥18岁的女性患者;③手术方式为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初次接受化疗及PICC置管者;④沟通能力正常,视物清晰,能熟练掌握智能手机操作;⑤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乳腺癌为转移癌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患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③预计无法坚持完成3个化疗周期者;④对病情不知晓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置管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建立信息档案、发放导管维护手册、通过专科护士讲解、小讲座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1周由研究者进行个性化的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5~20 min,随访内容包括:交流PICC带管感受;PICC置管侧肢体锻炼情况;PICC导管维护情况;了解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1.3.2 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予以护理干预[7]。
1.3.2.1 收集资料:检索国内外关于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对我院乳腺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词条收集,结合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特点,汇总资料进行分析,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模型的构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3.2.2 制定问卷:成立研究小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和确认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问卷项目,各项指标权重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最后采用小组焦点访谈法进行专家咨询结果的初步小范围评价,完成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问卷的最终制定。
1.3.2.3 构建模型: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平台由护理部和软件开发商共同管理,护理部负责信息的录入、管理、分析,软件开发商负责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的设计、系统维护。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分为医护端与患者端。①医护端内容:A患者信息管理: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留置PICC导管后,录入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B PICC并发症预警管理:包含预警数据的维护、健康指数测评、预览、并发症预警、发送、问卷调查、并发症处理、消息提醒等,预警消息推送时,轻、中、重度预警分别以绿、黄、红色标识。C消息设置:护理人员可通过设置的语音、文字、图片等功能与患者进行线上沟通,答疑解惑。D 系统设置:包含个人登陆账号、修改密码、查看护理部和软件工程师发送的信息。②患者端内容:A信息查询:患者PICC置管信息查询、带管注意事项网络医院维护点的查询等;B消息互动:患者可将自己面临的疑问或问题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发送至信息平台,研究人员及时解答;C PICC并发症预警:由个案管理师发送PICC预警问卷,患者用手机填好问卷并成功提交后,由系统对问卷进行快速评估,并反馈给患者,患者可根据反馈结果,依据PICC并发症处理方案进行自我处理或门诊就医。D知识推送:定期推送乳腺癌术后护理知识和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1.3.2.4 投入使用:①建立管理小组:以静脉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皮肤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和4名PICC专科护士、3名个案管理师组成。静脉治疗小组组长、护士长负责预警模型使用期间软件问题的收集、反馈;小组成员协同合作,负责PICC并发症的个体化指导。② 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使用培训:PICC置管成功后,护士就预警模型患者端的组成、功能、使用进行讲解并演示,30 min后,由患者独自完成预警问卷的填写、提交及获取评估结果,要求患者熟练掌握;出院前1 d,由护士再次对患者端使用的方法进行患者强化培训,确保患者能单独熟练操作。
1.3.2.5 干预处理:系统会在患者填写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问卷后发出不同颜色标识的提示信息,以便个案管理师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发现是黄色预警信息,则通知PICC专科护士和肿瘤科医师一起协商后给予相应文字、语音或图片等形式的个体化指导和追踪服务;如发现是红色预警信息,则通知静脉治疗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解决方案。
1.3.2.6 消息提醒功能:患者端开发系统推送消息提醒功能以便提醒患者及时查看健康教育、预警反馈信息和查看个案管理师发送的预警问卷。
1.4 观察指标
1.4.1 并发症:查阅文献,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PICC相关并发症调查表。①导管脱出:参照2014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5],根据导管脱出体外长度进行判断[6];②穿刺部位感染:根据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进行判断[7];③皮肤过敏:根据穿刺处皮肤有无伴瘙痒的红斑、丘疹、水泡来进行判断[8];④导管堵塞: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9],根据输液速度减慢或推注有阻力进行判断[10];⑤静脉炎:参照《2016版INS输液治疗实践》[11]进行判断;⑥穿刺点出血:根据穿刺点渗血情况进行判断[12];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13];PICC某并发症发生率=某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2 自我护理能力[14]:采用2000年翻译制定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进行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4个维度和43条目。
1.4.3 生活质量:采用美国结局研究与教育中心编制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FACT-B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和附加关注5个维度和36条目。ESCA和FACT-B量表中的每条目评分为 Likert 5级评分,0分—一点也不,1分—有一点,2分—有些,3分—相当,4分—非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与总分得分呈正比。
2.1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0,例(%)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n=40,分,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生理、社会/家庭、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40,分,
PICC置管作为目前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安全用药途径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大多数患者缺乏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正确认识和自我护理及管理能力欠缺,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加强乳腺癌化疗患者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监控意识,尽早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风险预测和干预,降低发生概率和再入院率,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5,16]。
Albuquerque de Almeida等[17]构建了早期预警模型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这一模型的应用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延长患者寿命和降低医疗支出,表明早期预警模型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刘红艳等[18]探讨了预警管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安全性,发现预警管理的应用使得PICC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治疗依从性及对PICC置管的知识知晓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表明预警管理的实施有助于肿瘤患者治疗安全性的提高和意外事件的降低,有助于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和防范措施的有效制定。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模型有助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带管维护能力的提升,使得PICC置管时间延长,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可能与预警问卷的应用能够预见性地发现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以及预警模型应用过程中医患沟通次数的增加有效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和帮助患者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关[19]。
本研究进一步对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生理、社会/家庭、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和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各维度评分和总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ICC置管并发症预警模型的构建能够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原因与预警模型的实时医患相互反馈沟通,问题的快速有效处理,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储备的提升,疾病知晓度的提高有关[20]。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PICC并发症预警模型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带管后自我管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