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钱德勒是美国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其作品对推理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是一名影响时代的推理小说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电影编剧。他有着高超的文学修辞技巧、独特的叙事方式,他的作品总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描述方式,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一种饱经沧桑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常令人回味。《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出版于1953年,曾获爱伦·坡最佳长篇小说奖。美国作家卡羅琳曾经评价《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最出色的小说作品,它将读者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中,那个世界与人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很相似,但又并不是同一个世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则评价道:“《漫长的告别》是一部完美的杰作,它出类拔萃,叙事表达手法相当夸张,仿佛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梦幻的境界当中。”可以看出,《漫长的告别》这部小说充分展现出了钱德勒精湛的叙事技巧,甚至为读者建构了一座庞大的“叙事迷宫”,一点一点引导读者进入其中,因此,《漫长的告别》中所呈现出的叙事艺术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文重点讨论雷蒙德·钱德勒长篇小说著作《漫长的告别》的经典叙事艺术,使人们走入其中的“叙事迷宫”,思考作品所蕴含的大量叙事概念及隐喻内容。
一、概念隐喻
隐喻也被称为“暗喻”,在众多文学创作中颇为常见。早在古希腊时期,隐喻修辞方法就已经出现,它被理解为一种通过对比和类比机制理解并体验一种事物的过程,抑或运用熟悉的事物理解、体验另外一种相对陌生、复杂的事物。伴随当前现代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隐喻学已经从语言现象层面逐渐走向思维层面,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充满隐喻。它们不但渗透到了语言中,也渗透到了思维活动中,主要通过思维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阐述本质隐喻内涵,以求帮助读者获得多重感知体验,形成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具象认知与表达,灵活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钱德勒的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其中包括了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以及空间隐喻三大隐喻叙事艺术形式。
(一)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须结合读者自身的生活认知,将某些具体事物映射到抽象事物中去,并形成物化活动形式,传达新观点。例如钱德勒在描述西尔维娅时,多次采用了本体隐喻。
“那个姑娘看了他一眼,眼神足可以戳进他的身体,再从后背透出四英寸来。”
“他只是一条迷路的狗,也许你可以帮他找个家。”
上述本体隐喻的叙事对象都是人物。西尔维娅出身于富贵家庭,父亲是亿万富豪,这令西尔维娅异常高傲,其眼光犀利如刀,完全看穿了服务员外强中干的本质。在西尔维娅的世界里,不应该存在地位卑微的人,甚至无能的丈夫也成了她可以随手丢弃的存在。在这一本体隐喻叙事过程中,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西尔维娅的冷漠无情,这一手法的使用将其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的建构性表现极高,它在清晰描绘一种概念来建构另一种概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价值作用,这种叙事艺术形式能够系统地转移目标,确保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与人物性格。《漫长的告别》将人生喻为一场表演,这个比喻和莎士比亚的著作《皆大欢喜》中的台词类似,都在诠释人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显而易见,“人生”是对“表演”的次级映射,更是一种独特的结构隐喻叙事表达形式,将熟悉的“表演”映射到“人生”这一抽象的事物中,因每个人不同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产生无限联想。
(三)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也叫方位隐喻,是指同一系统内部按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组织起来的隐喻概念。人们将对时间、情绪、社会地位等的感受投射到空间方位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象化,从而丰富人们的想象。在《漫长的告别》中,雷蒙德·钱德勒大量使用了“上—下”方位隐喻来折射当时的环境,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洛杉矶的万象。“down and out”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被用来描述主人公特里和一名出租车司机。本性善良的特里,经历了战争,回国后,却被视为被人豢养的狮子狗、玩具熊,这使得特里每日买醉,穷困潦倒。而出租车司机亦回忆起了初到旧金山时的遭遇。“down and out”涵盖了两个方位隐喻,一个是“上—下”方位,一个是“中心—边缘”方位,这两个方位隐喻体现了特里和出租车司机的社会地位。钱德勒深知隐喻是人们感知世界、交流情感的重要认知表达手段,通过对隐喻的使用,能够实现对所叙述事物的巧妙映射,在完善行文结构的同时,也建构了文学新概念、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力、赋予了小说作品语言深邃的思想性与文化性。
二、叙事迷宫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的得意之作,其文学魅力令众多读者爱不释手。钱德勒在小说作品中所展现的一大叙事艺术特色就是他建构了一座完整的“叙事迷宫”,这座叙事迷宫使读者一步步走进其中,真实感受钱德勒的叙事艺术。
(一)侦探小说与散文结构的融合
从小说作品的叙事艺术风格看,钱德勒的絮语式叙事艺术风格相当独特。他精细地刻画了一个善于诡辩的孤单硬汉形象。从外在的叙事写作方式上看,《漫长的告别》采用了侦破式的框架结构,再配合散文式的笔调进行内容填充,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相当经典的文学著作。
具体而言,作者首先描述了马洛侦探追查朋友死因的故事,这位死去的朋友曾经给了马洛一封自白书。当马洛读过这封自白书后,多年的办案经验与职业直觉都告诉他这封自白书有问题,所以马洛希望为死去的朋友讨回一份公道。而对案件故事的普遍叙事手法就是情节铺陈,较少有人在人物形象上花费太多笔墨,但是钱德勒不同,他愿意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对于人物的刻画上,更追求细节,所以钱德勒除了在小说中向读者交代马洛追查案件以外,还特别向读者介绍了马洛的人物细节。
例如小说中描述马洛是一个拥有执照的私家侦探,他独来独往,没有结过婚,人近中年,并不富有。在工作中甚至不止一次进过拘留所,从来不接离婚案子,喜欢酒、象棋……但不被警察所喜爱。这些有关马洛的自述非常有趣,而像这样的人物细节刻画在钱德勒的小说中无处不在。仅仅通过这样的细节叙事,钱德勒就将马洛的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世界观念全部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令读者完全走进了马洛所生活的世界中。可见,钱德勒的叙事艺术风格讲究直接。《漫长的告别》中不但有侦探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也有散文式的自由叙事结构,整体上遵循着一种“曲径通幽”的叙事方式,更能在抽丝剥茧中层层深入、展示真相,读者在阅读《漫长的告别》时,仿佛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钱德勒所设计的“叙事迷宫”中。
(二)叙事四重奏与叙事节奏感的把握
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中展示了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他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侦探小说那样给一条线索并一查到底。钱德勒在小说中所给出的线索会忽然断开,且断开的位置、断开的时间都会让读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困惑,甚至恐慌感,某些读者会认为《漫长的告别》是否是一部假的侦探小说。从上述要点可以看到,钱德勒的叙事节奏相对缓慢,不会像其他侦探小说一样快速“入戏”。当读者读完《漫长的告别》的故事序章后,私家侦探马洛的精彩工作与生活瞬间呈现在读者眼前,而钱德勒“叙事迷宫”的出口也在渐渐打开。此时,读者必须拥有十足的耐心以及高昂的兴致,只有这样,才能正常走出迷宫。纵观整个小说的53个小节,可以概括总结出以下叙事流程。
好友死亡→追查受阻→调查其他案件→两案件存在重合点→真相大白
实际上,上述叙事流程证明了钱德勒的胆大,因为一般侦探小说不会按照这种流程进行创作,其风险很大,容易在叙事过程中流失读者。但是钱德勒不怕,他敢于游离主要线索外,用情节推动故事,一步步走向故事高潮,揭露真相。钱德勒也并没有紧盯读者,他为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空间,更让读者能够在紧张刺激的小说节奏中松一口气,对于叙事节奏的掌控游刃有余。钱德勒深知不能让读者掉队,要用线索拉着读者一步步向前走,直到最终读者酣畅淋漓地读完整部小说,并拍案叫绝。
具体而言,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第一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紧张的开局,百万富翁女婿——“我”的好友莱诺克斯,他居然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且正在慌张地逃亡。私家侦探马洛此时登场,他并不相信那是自己的朋友所为,所以他希望继续追查下去。在小说的第二部分,马洛开始追查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为好友鸣冤昭雪。但事实上,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伙人威胁他,让他放弃继续追查案子,马洛也真正选择了停手。在这一点上,非常符合钱德勒的叙事思维,可见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他与广大读者的思路相悖,选择让马洛不再追查案件。更为蹊跷的是,钱德勒笔下的马洛开始追查另一桩看似与该案无关的案件,此时的读者完全迷失了,因为他们认为这并非是传统侦探小说的路线,在案件没有推理、没有案发现场,甚至没有任何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下,之前的案件就戛然而止,这让读者完全找不到方向。
在第二部分结束后,如果读者了解钱德勒,就会继续跟随马洛的足迹,并在作品的第三、第四部分发现某个优雅的作家认识马洛的那個朋友,那个作家不仅认识马洛的朋友,还认识朋友的妻子并与她关系匪浅,此时读者瞬间明白过来。必须承认一点,钱德勒在《漫长的告别》第三部分设计了非常隐晦的暗结,他的叙事不但在引导读者,也在考验读者的耐心。在这个庞大的“叙事迷宫”中,读者是容易走错的,他们在迷宫中越久,发现真相后就越激动,甚至在读过小说作品后依然久久无法平静。
就《漫长的告别》全文而言,钱德勒的叙事四重奏相当巧妙,整体连接起来宛如一首宏大的交响乐章,其中有开端、有迷惑、有反转、有拍案惊奇,处处都在调动着读者的情绪,在叙事艺术形式细节处理、叙事节奏把控方面妙到巅毫。钱德勒认为,这样的叙事艺术表现形式源自一条并不清晰的故事主线,就像人生一样,往往会出现许多分支路线,将人生带离主线,甚至在支线上开始又一段精彩的人生。当然,也会有人迷失于支线中,但是这些支线终有一天会汇聚一起,形成人清晰的一生。
实际上,《漫长的告别》虽然是一篇长篇小说,但其故事情节并不拖泥带水,所有反转手法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都表现得特别巧妙,完全不矫揉造作。由此可以看出钱德勒的叙事艺术风格是相当独特的,它在叙事建构上所花费的功夫巨大,尤其是在构建人物关系时就已经凸显出了侦探小说的精髓——谜中谜,这样精彩的叙事迷宫让读者爱不释手。
三、结语
雷蒙德·钱德勒作为美国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叙事艺术相当迷人。美国杂志《星期五文艺》就曾指出,钱德勒的这部《漫长的告别》中所展现的叙事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代表了钱德勒作为一名作家的巅峰技艺。而在本文看来,《漫长的告别》将侦探文学与电影剧本两种艺术表达形式完美地融为了一体,在呈现独特叙事艺术风格、打造“叙事迷宫”方面展现了独特巧思。这些都突破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深深记住并爱上马洛这样一位硬汉侦探形象,并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曹霞.《漫长的告别》中色彩运用的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3):
169-173.
[2]曹霞.《漫长的告别》中的概念隐喻[J].名家名作,2020(11):84-85.
[3]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吴爱华.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J].参花(中),2022(10):94-96.
[5]徐兆正.当代叙事与侦探小说的结构[J].广州文艺,2019(5):126-138.
[6]蒋婉.论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与主题多义性[J].青年文学家,2021(17):73-74.
[7]陈诗红.《长方形盒子》叙事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93-9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的叙事艺术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9〕353号19A28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霞,女,本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