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檬
以三国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古已有之,至宋元时期有关三国人物故事的剧目日渐增多。“三国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虽有其固定程式,但是社会变迁、剧种差异、口耳传承规则无一不是限制今人探索“三国戏”脉络的阻碍,而戏曲文物的展示则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本源。历史物证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信息,也是传承戏曲文化内涵的重要文化符号。
在传统戏曲的表演过程中,除了唱词、声腔、乐器、脸谱之外,人物造型主要靠的就是戏曲服饰来向观众展示其角色身份。可以说,戏曲服饰是最直观展示人物个性的载体。戏衣不仅代表角色身份位置、性格特质,让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分辨其行当、地位,也汇集着许多传统工艺, 涵盖了千百年来的民间工艺美术史,对角色本身的塑造也有着重要作用。
八卦衣,俗称“道士衣”,在京剧舞台上一般是聪明睿智的军师或修道仙官所穿的专用服装。据统计,诸葛亮在京剧舞台上一般以头戴八卦巾、身穿八卦衣、配黑三或黪三髯、持羽毛扇的形象出现。在一些特定剧目如《白帝城》《借东风》中,会搭配法衣、褶子、七星剑等道具。图1这件八卦衣为马连良先生演出专用服,是京剧《群英会》中饰演诸葛亮的穿着。服装的剪裁交领右衽,阔袖波浪式收边,收腰圆下摆。胸背中心处绣太极图,周围排布卦象,腰部及下摆周边绣云龙纹,左右肩绣乾坤卦、前片左右绣兑巽卦、后片左右绣艮震卦、袖口绣坎离卦,代表“肩担天地,胸怀风雷,背负山川,袖藏水火”(刘月美《中国京剧衣箱》)的象征意义。整体为绛紫色、宝蓝色搭配,所有装饰绣线以金色为主。
图中的清代七星剑,全名“全形木七星宝剑”,藏于故宫博物院。全身为木质,上覆金色、深蓝色漆,仿金属质感,剑身前后绘金色七星纹,兽首护手,人字纹剑柄,剑首为如意形。在京剧《借东风》中,诸葛亮登坛作法时便头戴黑蓬头、莲花冠、二龙箍,身披法衣,手持七星剑。
京剧中对诸葛亮人物的塑造主要承袭自《三国演义》及历代戏曲、话本,自然也将诸葛亮塑造成为智慧、忠诚的象征。小说中隆中对策、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白帝托孤、七擒孟获等有利于展示诸葛亮“智绝忠勇”形象的情节,在京剧中都有出现,并且通过京剧艺术家们从表演风格、台词修饰、道具设计各方面不断揣摩精进,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智慧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图2这件清代绿色缎平金绣双龙戏珠双喜字连钱纹男靠,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上衣下裳连缀,由虎头肩、胸甲、靠肚、吊鱼组成。靠身胸前、吊鱼分别饰三面护心镜,不同部位绣金环钱纹,用以表示铠甲的金属片效果。靠肚绣双龙,下甲绣牡丹、海水江崖纹,扎有背壶,插四面同色三角形靠旗。此件绿靠还有一特色,便是双袖、靠肚绣有双喜字,表示此件绿靠为宫内大婚时专项定制而成。这件靠全身以绿色为主,少量辅以红色、蓝色做装饰,加上全身多处金色绣线,整体气势大气蓬勃、光彩照人。
戏服“ 靠”又称“甲”,指的是舞台上高级将领所穿的戎装,由现实中军卒所穿铠甲演变而来,分为男靠、女靠。有“上五色”“下五色”之分,“上五色”红、黄、黑、绿、白,一般为正面角色穿着。在演出时,武将角色身穿靠,需要进行例如踢、蹬、翻等高难度武打动作,这就要求戏服设计在保留军人干净利落的仪表的同时尽量增大放量,方便演员进行演出。故而,靠的设计一般为紧袖,其他部分宽松。而在表现将领威仪方面,靠的设计也别有巧思。下身靠肚、裳甲、吊鱼都不贴身,从视觉上增大演员的纵向比例,体现武将威风凛凛的角色特征。绿色靠由勾红脸者专用,即是在演出关公为主角的“红生戏”中出镜较多。京剧“红生戏”以红脸关羽为主,讲述其英雄事迹。
梅兰芳纪念馆藏“洛神戏衣”(图3),短古装衣、腰包全身肩袖、门襟多处绣凤纹、祥云纹,左肩披满地花卉纹印度纱,上覆球花飘带装饰,右肩披淡蓝色透明薄纱,颈戴宽排多层珍珠项链,持青蓝色云帚。
《洛神》是取材自曹植《洛神赋》编演的古装歌舞剧,由梅兰芳在1923年首演,讲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植与洛神甄宓在洛川畔梦中相会、述说前缘的故事。全片在表演、服装及舞台布景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风尚融为一体,梅兰芳先生以一种极富诗意的表演风格,巧用活力、文雅的方式扮演其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广受海内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套“洛神戏衣”与传统戏服有很大差别。为了角色塑造,梅兰芳先生在保留部分戏曲服饰程式性的同时敢于突破传统边际,从形式、工艺、颜色上进行改良。全套戏服绣三彩凤纹,彰显甄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高贵气质,又以纱质面料斜围作披肩,突出角色异域风情。这样的创新设计对舞台效果、氛围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当时引领了时尚风潮,体现新时代戏曲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图4为昆曲《连环计·小宴》戏服,藏于苏州戏曲博物馆。戏服共两套,分别是吕布、貂蝉角色穿着。吕布身穿白蟒、肩配苫肩、腰系大帶。吕布属于小生行当中的雉尾生,该行当多是文武双全的青年将帅形象。雉尾生,顾名思义,注重的是雉尾的舞动功力,又叫“翎子功”,传统昆曲中吕布头戴雉尾紫金冠,雉尾取自活体雄性雉鸡尾部的羽毛相接制成。戏曲演员在台上通过掏翎、衔翎、调翎、竖翎等舞美动作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加强故事氛围。貂蝉身穿白梅淡粉色帔,配刺绣白裙。貂蝉在昆曲中属于旦行中的五旦,即“闺门旦”,一般扮演的是大家闺秀、端丽文静的青年善良女性。貂蝉作为三国故事中为数不多的女子,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女性柔弱端庄智慧的形象,此套戏服富丽又不失雅致,衬托出了貂蝉温婉娇弱的角色形象。
《连环计·小宴》是由《三国演义》中王允献貂蝉挑拨董卓与吕布关系的一系列故事改编而来。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年轻诸侯,骁勇善战但唯利是图、贪色轻狂。因此, 在昆曲的舞台上,吕布形象善战却倨傲,勇武又猥琐。昆曲用服饰包装吕布的绝世英勇形象,而在演员的台词唱腔、舞蹈动作中又充分体现其轻狂的本质属性。例如《小宴》中,吕布初见貂蝉时,一方面通过掏翎、甩袖等动作维系其英武形象,却难掩色急状态疾步上前,碍于王允在场而作罢,待王允借故离场后,立刻本性暴露,快步、衔杯、扯袖等一系列动作流露出飞扬轻率的角色特点。
在这些文物佐证中,我们才得以不断地在前人成果中开拓创新,传承一部部好戏。一部优秀的“三国戏”不仅是为观众提供消遣,其中的“忠勇仁信、报效家国”伦理意识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传达出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