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12 09:57周明旭王良鸿罗元杰卢玉发朱志旅
中国动物检疫 202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兽医防疫

周明旭,谢 颖,王良鸿,罗元杰,卢玉发,朱志旅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南宁 530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001;3.荔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荔浦 546600;4.广西壮族自治区草地监理中心,广西南宁 530022)

畜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发展需要完善的兽医技术服务来支撑。与规模化养殖企业相比,中小型养殖场户因自身条件受限,无法解决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检验检测以及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性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或其他主体为其提供技术服务,而政府能够提供的兽医技术服务非常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要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完善全链条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强化技术服务支撑。2017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1],明确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2018年,在准确把握新时期兽医工作定位的基础上,为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健全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服务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将政府负责的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考核评估等部分技术性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扩大服务内容,提升兽医服务效率和质量,既可弥补畜牧业技术服务不全面、不专业、不系统等不足,又可强化畜禽养殖业主的防疫主体责任,从而解决了政府提供的兽医技术服务有限的难题。本文总结了自治区在兽医社会化服务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以期为各地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1 兽医社会化服务实践

1.1 政策先行,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配套政策不健全难题

在启动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学校、协会、学会等机构的专家,对自治区兽医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充分研讨,自2018年起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区开展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市、区)主要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项目服务参考方案及考核参考指标》等政策文件,自2020年起,每年从自治区动物防疫专项经费中安排1 400万元用于支持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为整县启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夯实了基础。

1.2 整县推进,破解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管理难题

自治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自2020年起探索实施整县制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由专业兽医服务公司通过整合优化原有的基层防疫资源,依托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全方位兽医服务,既弥补了基层人员的不足,又解决了兽医老龄化问题[2],还降低了行政成本,给基层兽医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梧州市藤县在解决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年龄老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上,安排了312万元专项资金,按照560元/年的工龄补助标准,将原有的312名村级动物防治员(简称村防员)先解聘,再由第三方服务机构重新选聘年富力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建新的公司化防疫队伍。该县村防员由原来的312人精简到97人,人均月收入由500多元提高到1 500元以上。百色市通过组建防疫专业合作社来调整职能部门与村防员的雇佣关系,破解动物防疫员保险、养老等一系列政策难题。经过整县推进试点,探索形成了“百色”“藤县”“北流”“宾阳”“大化”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

1.3 列明清单,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推动实施难题

县级农业农村局在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政府采购时,对“能买什么样”的兽医社会化服务项目把握不准,往往出现“不敢买”的现象。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兽医、法律、财经等方面专家进行论证,将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检疫协助、消毒灭源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编制了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主要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13类主要工作、44项具体工作任务,厘清了兽医服务项目采购的合法性。柳州市柳城县通过整合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动物防疫经费,扩大兽医服务需求事项,将村防员的管理和培训、养殖档案调查、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注射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采购。

1.4 培育主体,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业态单一难题

聚焦兽医服务“有买无卖”的现实问题,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兽医社会化服务承接主体有关事宜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兽医服务承接主体,研究出台了承接主体的评价标准,严格把控资质认证,成立资质评估专家组,对申请开展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市场主体进行评选推荐[2],并择优向社会公布。目前,自治区已公布了3家承担兽医社会化服务整县推进试点企业,分别在12个地级市的28个县(市、区)建立兽医社会化服务门店和乡镇服务点。除了自治区本级公布的承接主体外,各地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培育本土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百色市组建的防疫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及街道,在12个县(市、区)135个乡镇组建了136个防疫专业合作社。

1.5 强化考核,破解兽医社会化服务监督评价难题

强化对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按合同要求约定多方责、权、利,将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台账、验收清单等纳入服务合同。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目标管理,针对兽医社会化服务质量和项目内容,制定日常监督和绩效考核办法,将评估结果作为是否继续履约和支付服务费的依据,以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让服务主体更放心、舒心和称心。百色市各乡镇组建防疫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出勤量化和工作效果评估,实行多劳多得;北流市成立村防员工作考核组,由承接主体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采取随机抽查、到户走访、临栏检查等方式逐项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兑现村防员补助经费。

2 兽医社会化服务实践成效

2.1 强化了基层兽医队伍管理,优化了防疫队伍结构配比

创新管理制度,将村防员转变为企业职员或者合作社社员,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制定用人标准和考核制度,优选劣汰,精简队伍,想方设法吸纳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才,优化基层防疫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配比。北流市实施企业化考核,从原来22个乡镇278个自然村的302名村防员中筛选出260名加入服务组织,使村防员平均年龄降低了16.4岁(图1)。藤县采取买断工龄的方式,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先解聘原村防员队伍,然后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重新组建高素质防疫队伍,使村防员的平均年龄优化至42岁。藤县、宾阳县和大化县依托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吸纳畜牧兽医专业对口人员从事动物防疫工作,逐步优化了专业结构。村防员队伍中中专以上专业对口人员占比从15.87%提高至18.82%。

图1 北流市村防员企业化考核前后年龄对比结果

2.2 强化了防疫队伍技能培训,提升了兽医服务专业化水平

专业水平是兽医社会化服务的立身之本。兽医服务组织联合兽医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分层级对防疫队伍开展动物疫病诊疗、免疫、协检、采样、消毒以及配种等多种实用的兽医技能、兽医业务服务及管理培训,结合以赛促学,线上线下共开设230余场培训班,举办技能竞赛9场次,累计培训2.02万人次,形成以兽医技能立足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培训中营造了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这不仅全面提升了防疫队伍的专业素养,还增强了兽医服务队伍适应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兽医技术服务需求的能力。

2.3 强化了基础免疫实施,提升了免疫效率和质量

专业的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原有村防员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吸纳技术能人;因地制宜在乡镇市场设立家禽免疫服务点,结合免疫日免疫和“春秋两防”集中免疫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动物基础免疫工作;在重点养殖区域建设冷链设施设备,保障疫苗质量和供应。这些做法不仅有效提升了动物免疫质量,还大大提高了免疫工作效能。以前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时间需要5~6个月才能完成,现在仅需3~4个月就可以完成。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建档率、畜禽标识佩戴率等均大幅度提高,消除了免疫空白点,做到了应免尽免。从自治区组织的春防、秋防免疫考核评估结果看,服务项目实施县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远超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最低标准7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比如,北流市近3年来强制免疫病种抗体水平稳步提高(图2)。

图2 北流市近3年强制免疫病种抗体水平变化

2.4 强化了服务业务拓展,提高了防疫人员待遇

引导和鼓励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适应养殖业转型升级对专业化、组织化兽医技术服务需求的新形势,围绕养殖技术、畜禽诊疗、日常免疫等关键环节拓展服务范围,从而增加经营性收入,提升防疫人员待遇,最终实现共赢。南宁市宾阳县兽医社会化服务主体应用现代先进技术,推进智慧兽医建设,通过互联网+兽医服务,实现直播看病、在线诊疗;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专业检测能力支撑,建成了通过CMA认证的第三方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可为基层提供28种动物疫病的45个检测项目。百色市田阳区头塘镇牧科动物防疫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仅致力于动物强制免疫、诊疗、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等服务,还提供禽苗、兽药、饲料及信息咨询等经营性服务[3],2022年社员人均纯收入约2.45万元,最高达7万元。北流市在做好强制免疫的同时,村防员还参与兽医出诊服务、兽药饲料销售、有机肥销售等经营性服务活动,2022年人均收入1.85万元,其中最高达3.60万元,比开展服务项目前提高了3.5倍。

2.5 强化了职责职能定位,提升了动物防疫监管实效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兽医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将政府负责的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考核评估、动物检疫协检等部分兽医公共服务项目交给市场和兽医服务组织,既减轻了乡镇兽医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又让其从繁重的防疫服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主责主业,使其集中精力抓指导、抓监督、抓管理,真正发挥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指挥棒”的作用,切实推动养殖业主防疫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2.6 强化了兽医事业发展,提升了兽医行业市场内涵

兽医技术服务涉及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过去的兽医技术服务多由政府承担,而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动物诊疗机构等社会力量很少参与。通过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获得了发展空间[4]。随着畜牧业龙头企业、大型兽药生产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纷纷参与兽医社会化服务,使更多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和专业人员参与到动物防疫各项工作中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理解和支持防疫工作,这赋予了兽医行业新的内涵,利于推动兽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 存在问题

3.1 有关部门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识不强

多数基层兽医主管部门对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无法站在新时期兽医工作定位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对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理解不透彻,缺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劲,没有准确把握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内涵外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而是被动地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对如何推进实施兽医社会化服务缺乏长远的思考和谋划,推动工作主动性不强。

3.2 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缺乏后劲

当前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虽然解决了村防员管理问题,但吸纳执业兽医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的专业人才较少,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社会服务组织的整体支撑力严重不足。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大多数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接受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意愿不强,而小型规模场、散养户又长期受主管部门“大包大揽”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兽医社会化服务不专业、不系统,使延伸服务项目难开展,这都造成了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3.3 财政投入不足

在开展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过程中,虽然自治区下拨了经费,但经费时常被地方统筹挪用,加之当地财政比较困难,缺乏地方配套资金,导致兽医社会化服务主体垫支大,日常运行举步维艰,防疫队伍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很难吸引更多的组织和技术人才。

4 工作建议

4.1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观念转变

通过交流平台、现场推介会、新闻媒体、工作简讯,总结推介好的经验做法,让更多的单位、组织、个人看到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潜力,并自愿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兽医服务供给,摒弃兽医主管部门“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5]。从理念上强化养殖业主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推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由其自身承担或解决,散养户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通过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使购买主体逐步由政府转变为养殖户。

4.2 培育市场主体,激发造血功能

要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引领带动作用,按照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原则[6],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大型兽药生产企业、动物诊疗机构、兽药经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和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等在基层创办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公司+事业单位”“公司+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公司+网点”等多种形式的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各类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构建供给充足、服务专业、机制灵活的兽医服务模式,覆盖养殖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引导养殖业主、畜禽运输单位等将兽医技术、信息化服务、职业继续教育、兽医咨询服务、疫病净化、清洗消毒等专业服务交给专业的机构实施,实现多赢,从而激发兽医服务组织自我造血功能。

4.3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

在国家层面加强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顶层设计,将由各级政府承担的公益兽医服务工作纳入政府招标采购目录清单,突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购买兽医服务的政策障碍。利用现有的财政惠农政策,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参与到兽医社会化服务中来,破解融资难问题。引导生猪调出大县奖补资金在规定用途和范围内优先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支出[7]。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兽医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