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友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新型网络化在线学习模式,2008年诞生,2012年出现了暴发式增长,形成了慕课三大平台edX、Coursera、Udacity,因此,2012年也被《纽约时报》认为是“慕课元年”[1]。慕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进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已经深入到大学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给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2]。
《视听语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戏剧与影视学(影视传媒)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与表达能力。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传媒产业加速变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媒体融合”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在传统教学中,《视听语言》多采用“拉片儿”式教学方式,学生以听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练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对实践教学效果有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拉片儿”式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慕课时代,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的满堂解读,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多样化,更喜欢“兴趣学习”和“速食学习”[3]。因此,实现个性化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视听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探索一种适合应用型高校MOOC课程资源建设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视听语言》MOOC课程资源建设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与传统《视听语言》教学的不足,探索应用型高校《视听语言》MOOC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将慕课作为《视听语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突出实践教学、课后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视听语言的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重组、融合、优势互补,影视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引发了内容生产要求上的变化,作品的评判标准不再单一以制作方式来衡量,而是向制作方式与创作理念倾斜。这就要求传媒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创作理念。为了真正做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应用型高校的影视传媒类专业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融媒体时代的传媒行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课程改革”,只有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才能实现顺应时代变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020年11月,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4]。宣言指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这正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契合。
MOOC是一种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MOOC能够拓展教学空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灵活性。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它“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重新规划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课堂时间安排,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5]。
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学生课前借助MOOC平台自学,并根据学习情况提出疑问;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提出观点;课后,学生可以再次利用MOOC资源进行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听”教学模式,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较为明显。一是学生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累积,利用MOOC上的理论、实操讲解等视频以及其它辅导材料完成自主预习与自我测试。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翻转课堂,将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转变为与学生沟通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完成了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目标。三是课后学生不仅可以利用MOOC上的资源温故知新,还可以通过MOOC向教师提问。
《视听语言》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将MOOC教学方式运用到这一门课程中,对之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MOOC资源建设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对MOOC资源建设定位与认识不准。“拿来”是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MOOC资源建设时出现的误区。事实上,我国对MOOC建设反应最迅速的基本是一流高校,如201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相继提供了MOOC课程资源。虽然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反应也很迅速,但大都采用一流高校的MOOC课程资源,这种“拿来”行为忽略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由于课程建设要支撑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需要服从于学校类型,故不同类型的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因而不同类型的院校在MOOC课程资源建设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次是部分应用型高校对MOOC资源库的建设意识不足。目前,各应用型高校之间缺乏沟通合作意识,缺少合作建立公用资源库的意愿,这导致MOOC资源库的普及化建设受限。此外,不同院校软件集成系统开发的进度不统一,甚至部分院校资源建设不足,存在资源量不足、资源类型单一等情况,导致对MOOC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很难共同推进,现有的MOOC资源难以匹配教学需求。
再次是MOOC资源共享有效性不高。目前,MOOC发布的课程资源非常广泛,不仅有课程视频资源、知识测试模块,还有课程评价体系,甚至还包括网络上各种无序的零星资源。虽然慕课资源较之更为丰富,但仍存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和课程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6]。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即便采用一流本科院校的高水平MOOC课程资源,也会出现引用的课程资源与专业建设不匹配、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问题,最终出现MOOC课程资源共享有效性不高的现象。
最后就是部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例如,《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需要对影视进行鉴赏,因此,就需要MOOC平台具有相关特殊功能,但是实际上,该平台功能非常单一,对学生的学习帮助较少,也很难让专业课教师接受通过MOOC进行教学。
《视听语言》课程主要由视听语言表达课程(画面造型语言)、视听语言效果课程(镜头形式、声音与声画关系、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等)以及视听语言应用课程(剪辑与蒙太奇、场面调度等)等教学内容组成。这些教学内容与《摄影摄像》 《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部分内容交叉、重复,造成了学科间的知识重叠。
首先是课程定位模糊。由于《视听语言》课程中充斥大量的影视基础理论知识,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专业课教师会简单地将其定义为一门纯理论课,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但集中的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影视发展史、视听元素的基本概念及特征、视听美学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多以早期经典黑白影视作品为案例辅助教学,学生很难沉浸在冗长、缓慢的影片中,导致无法从中获取可应用的知识与经验。
其次是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互动不足。传统的《视听语言》“拉片儿”式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缺少了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降低了教学效果。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更无法因材施教。
最后是不同课程之间交叉重叠,知识重复。《视听语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戏剧与影视学(影视传媒)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是很多课程的前修课程,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与其它专业课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例如,视听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中的画面造型语言与《摄影摄像》课程中的景别、景深、焦距、角度、视点、构图、光线、色彩等内容重复[7];视听语言效果、视听语言应用教学内容与《非线性编辑》课程中的剪辑、声画关系、蒙太奇和《导演基础》课程中的场景调度、蒙太奇、电影语言叙事等内容重复。这样大面积的内容重叠一是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二是占用了过多教学的资源。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清晰、准确地认识到MOOC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MOOC资源建设时对MOOC的认识要清晰、定位要明确,避免“拿来”主义。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相关课程建设,主动研究如何利用MOOC资源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并付诸实践。
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管理机构,完善本校MOOC课程资源建设方案与制度,升级数字化教学的软硬件设备,加强学校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为本校MOOC资源建设奠定基础。发挥集群优势,注重同类型院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交流会、优秀课程示范观摩、对口支援,形成区域性应用型本科院校MOOC课程资源建设联盟,建设更为优质的MOOC课程资源,从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MOOC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再次,通过“分解、再组合”提高MOOC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示范性与辐射性是MOOC资源的基本特性与优势。一方面,如何让高质量MOOC课程资源有效共享给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借此受益,实现个性化学习,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MOOC课程资源的有效共享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差异,因此,提高高质量MOOC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性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另辟蹊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人才特点,选择一流大学高质量MOOC资源中符合本校特色的内容,再通过“分解、再组合”的方式,将适用于一流大学的高质量MOOC资源中的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微课资源[8]。
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全局出发,利用政策引导,做好信息时代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工作。要鼓励和要求教师主动学习MOOC的相关教学知识,转变教育理念,将MOOC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资源应用到课程建设中,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
首先是MOOC与微课结合。MOOC和微课都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背景下诞生的各具特色的两种教学模式。MOOC是以联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式教与学为基础,强调打造共享、开放的学习平台。微课强调短小精悍,通过简短的微视频,以碎片化学习方式完成知识的讲授,其优势是突出重点、难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正因如此,学生很难将各种微课视频中的课程内容串联起来,更无法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体系。MOOC作为系统性学习平台,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建设都有明确的目标。鉴于MOOC与微课各自的优势与劣势,笔者认为在进行《视听语言》课程资源建设时,应将两者有机结合,确定以MOOC为主线、微课突出单个知识点的授课方式,建立起MOOC+微课《视听语言》课程知识体系。
其次,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核心思想,因此,在 《视听语言》MOOC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在《视听语言》教学设计时,要坚持理论知识讲授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MOOC或微课突出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设计实践项目。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是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MOOC即为在线教学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视听语言》课程在教学实施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通过MOOC平台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与应用内容;课后,学生通过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应用型本科院校《视听语言》建设MOOC课程资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