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梅,周 妮,安林林
(1.山东颐养健康集团内蒙能源医院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016200;2.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各类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带来了巨大危害[1]。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病变,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闷、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若不及时控制,甚至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指出,不良情绪、生活及饮食习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控制均有不利影响,但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很难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情绪、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从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3]。因此,临床认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了加强心理护理外,更要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与自护技能,维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控制与转归[4]。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我们对心内科接收的4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心内科同期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确认符合《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5]关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者;②患者病情稳定,且意识清醒;③患者和(或)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肝、肾等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④精神方面患有疾病或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6~82(58.71±3.27)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43±0.39)年。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7~84(58.73±3.30)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46±0.4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系统化心理疏导。①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等相关知识,提醒患者遵医用药,同时指导其健康饮食,坚持低盐、低脂原则饮食。②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综合评估其心理状态,依据患者的个性化心理特征与状态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如借助于音乐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深呼吸放松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身心方面的压力,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生活、疾病及治疗,始终保持自我放松的状态,学会对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保持正向乐观的心态,强化其疾病康复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③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互动沟通,耐心给予支持、鼓励、陪伴及引导,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感受,让患者感受关心与尊重,依据患者实况进行安慰与鼓励,主动与患者探讨积极正向的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让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缓解其心中压力。④护理人员主动与家属沟通,提醒家属多陪伴、关爱及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禁止在患者面前唉声叹气或抱怨,多聊一些患者感兴趣且积极向上的话题,帮助其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对疾病治疗更有信心,提升其治疗配合度,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打破常规口头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构建系统化健康教育小组,依据患者年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疾病认知情况及护理需求等制订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定期讲座、PPT及健康手册发放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教育内容涉及发病机制、日常生活存在的影响因素、症状表现、治疗内容、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日常自护技巧等,让患者充分意识到疾病的危害与学会自我护理的重要性。②从患者日常生活着手,分析生活中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的不良饮食、生活、作息习惯等,依据清淡、易消化的进食原则,为患者设计出阶段性、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对每餐的盐、糖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定,确保机体营养摄入充足的前提下,始终保持清淡饮食,促进病情控制。③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让患者自行制订运动计划,依据自身情况对运动量、时间及强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劳逸结合,提升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强化心脏功能。④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严格遵医用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得私自更改药物用量、用法或停药,提升其服药依从性,确保药物疗效。⑤强调不良生活与作息习惯对其自身疾病与预后的危害,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律作息,禁烟禁酒,避免熬夜。⑥依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以分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同时依据个体化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患者所能接受的最佳交流方式与语言进行宣教,确保患者充分掌握宣教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量表评估知识知晓率,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764,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量表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越高。从患者的服药情况、复查状况、病情监测能力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内容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0~100分计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②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③护理满意度:干预后,指导患者填写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Cronbach′s α为0.715,项目涉及护理服务态度、技能及健康教育效果等,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0~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6]从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4个维度进行生活质量评价,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69,每项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发生阻塞或狭窄,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发的一种心脏疾病,WHO对冠心病进行了5种烈性类型划分,分别是心绞痛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型及猝死,以心绞痛型冠心病最常见[7]。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得不到足量供血,心肌出现暂时性的急剧缺氧、缺血,从而造成胸部压榨性或阵发性疼痛,疼痛持续3~5 min,情绪异常激动、过度劳累、不良饮食、生活或运动等均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加强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与治疗的认知度,强化其自我护理能力,也是促进病情改善的关键[8]。
但在以往的临床中常规护理多数侧重于患者的病情缓解或是心理干预,而在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健康认知与自我护能力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就算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在患者病情控制方面发挥有效作用[9]。而本文所述的健康教育则是一种针对性、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依据个体化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从疾病知识、生活、饮食及运动等多个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如不健康饮食者,向其强调科学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为患者制订健康的饮食计划,确保机体营养摄入均衡,维持良好的机体功能[10]。若患者生活作息习惯较差,存在负性情绪,则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介始疾病发生的机制与预后,强调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与正向心理对其疾病康复的积极意义,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学会进行自我护理,同时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为其病情改善提供助力[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系统化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更能强化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与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分析原因:系统化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让其维持良好心态,但对患者自护能力却无明显的影响。而同时联合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掌握更多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如日常生活、饮食及运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每日控制盐的摄入,更有利于血压稳定,缓解血管内皮损伤;控制脂肪、油摄入量,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发生风险,避免增加心绞痛次数;多食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且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可以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同时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坚持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依据自身情况合理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强化心脏功能等,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饮食与运动习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让其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系统化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联合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强化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