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变化及心肌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2023-10-12 04:49:30王端乐张建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负荷量载脂蛋白炎性

左 梅,王端乐,辛 浩,赵 娟,张建华

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冠心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病人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研究[3]指出,PCI手术可导致人体局部T淋巴细胞得到激活,同时让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与氧化应激产物标记物显著增高,引起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表达的增高。有研究[4]指出,临床中导致病人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因素较多,但临床中对于防止术后出现心肌损伤尚无有效方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内病人炎性因子变化与导致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中行PCI手术的冠心病病人术后心肌损伤的防治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43~75岁;稳定性冠心病25例,不稳定性冠心病40例。根据文献[5]标准对病人是否发生心肌损伤进行判断,并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和未发生心肌损伤组。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人临床资料完整;(2)经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其狭窄程度≥50%。排除标准:(1)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者;(2)合并肿瘤疾病或是严重感染病人;(3)病人脏器存在严重疾病或是功能不全;(4)患有精神抑郁类疾病者或是长期服用抗精神抑郁药物;(5)他汀类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入选病人均进行PCI手术治疗,记录病人PCI过程中所使用的支架长度、应用后扩张球囊与否、球囊扩张时最大压力、支架植入区域是否有直径≥1 mm分支发出等。于病人手术前、手术后18~24 h采集其外周静脉血2 mL,自然凝固20 min,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放入-80 ℃冰箱保存待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2组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病人17例,未发生心肌损伤者48例。2组病人手术前hs-CRP、IL-10、IFN-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hs-CRP、TNF-α、IL-10、IFN-γ水平均高于手术前(P<0.05~P<0.01);心肌损伤组病人hs-CRP、IL-10、IFN-γ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P<0.05~P<0.01)(见表1)。

表1 2组病人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2 2组病人单因素分析 2组载脂蛋白B水平、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类型、术前负荷量服用他汀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5~P<0.01)(见表2)。

表2 发生心肌损伤与未发生心肌损伤病人单因素分析(n)

2.3 术后发生心肌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无心肌损伤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类型、术前负荷量服用他汀药物、载脂蛋白B水平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类型不稳定型、术前负荷量服用他汀药物、载脂蛋白B水平均为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表4 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PCI手术现已成为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之一,但多类研究指出PCI具有创伤性,对心肌可造成一定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最终影响冠心病病人的预后[6-7]。第3次全球心肌梗死将心肌损伤定义为PCI手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的99%。PCI手术后病人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大量研究[8-9]指出,PCI术后心肌损伤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导致心肌损伤因素通常较多,PCI术后病人自身炎性因子表达增高,对此进行研究可为临床中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帮助。

本研究表明,手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病人与未发生心肌损伤病人炎性因子指标hs-CRP、IL-10、IFN-γ均高于术前,而发生心肌损伤病人上述指标高于未发生者。这表明炎性因子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且具有心肌损伤倾向的病人术后炎性指标会高于无倾向者。研究[10]指出,炎性因子表达过高是导致PCI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11]曾指出,给予PCI术病人抗炎治疗,其炎性因子表达得到抑制,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改善病人预后。但因病人基础疾病不同、内环境有所差异,PCI术后不可避免心肌损伤的发生。本研究中,65例病人共17例病人发生心肌损伤,发生率达26.15%(17/65),因此,认识PCI术后心肌损伤并尽早制定干预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损伤组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在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类型、术前负荷量服用药物及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12]指出,载脂蛋白是人体脂质代谢中的重要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功能蛋白是其主要结构,在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低密度脂蛋白中移除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与过氧化十二碳二烯酸,保证低密度脂蛋白不受动脉壁细胞氧化,在人体抗氧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载脂蛋白具有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抗炎的双重作用。另有研究[13]显示,载脂蛋白B是导致心肌受损的可能机制。PCI术后炎性因子出现应激性升高,但年龄过大病人,自身机体功能的逐步退化、修复功能、免疫功能减弱,炎性因子抑制细胞的分泌因此减少,导致炎性因子大量分泌,对心肌造成损伤。高血压、糖尿病者是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冠心病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研究[14]指出,冠心病病人硬化斑块体积增加时,稳定性因此下降,心肌缺损现象加重,后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坏死发生率显著提高。所以当冠心病病人为不稳定型冠心病时,心肌细胞更易受到侵害。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这应该有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有关,如若给予常规剂量他汀药物,短时间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变化并不明显,且对于炎症抑制作用难以体现,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能力较低。众多研究[15-17]结果也指出,高血压与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也属于导致心血管疾病与心肌梗死、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18]指出,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多环芳香烃等有毒气体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并非心肌损伤危险因素,这可能因为介入治疗存在个体及操作差异,且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可能存在的结果偏倚,因此,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综上所述,冠心病行介入术治疗病人术后hs-CRP、IL-10、IFN-γ水平升高;同时,年龄>60岁、冠心病类型不稳定型、术前负荷量服用他汀药物、载脂蛋白B水平均为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病人需格外关注,防止因心肌损伤造成病人预后较差。

猜你喜欢
负荷量载脂蛋白炎性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HPV16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及物理状态的研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4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当代医学(2015年35期)2015-08-01 00:2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研究进展
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25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