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闪耀的文化自信与未来

2023-10-12 13:00林琳苏磊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林琳 苏磊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文化自信;产业扶持

“蒙古马精神”是一种追求自由、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种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弘扬,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马文化是内蒙古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家养马种之一,蒙古马具有坚毅、勇敢的特性,它所体现的蒙古马精神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敬仰。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能力高端化,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如何将蒙古马文化的象征和精神融入现代化进程,使其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这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蒙古马文化的历史与地位

马文化是游牧历史的产物,蒙古族的祖先曾坐在蒙古马背上横跨欧亚大陆,开疆辟土。马一直被蒙古族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蒙古族马文化。于是,蒙古马成为最能代表蒙古族的象征符号,是蒙古马精神的物质载体[1]。蒙古马文化是指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马相关的文化和文明。在蒙古族人民心中,马被视为宝贵的财产,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蒙古马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青海湖地区。在蒙古草原上,马被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军事利器,深受各部族人民的喜爱和崇拜。蒙古马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农耕文化没有普及的时代,马成为蒙古族人民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方式,蒙古茶道、歌唱艺术、围马和赛马等传统文化都與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蒙古族的生活中,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被视为“天赐神畜”。蒙古马不仅有品种繁多、体形壮观的战马,还有适应恶劣环境的草原马和驮马。蒙古族爱马如命,收到马作为礼物是最高荣誉。在蒙古传统文化中,马还是许多信仰、祭祀和仪式的重要元素。蒙古族人民曾信仰马,视马为神圣的动物,在许多祭祀和婚姻仪式中,马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蒙古马文化已成为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于维护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蒙古马文化也为世界各地人民所认同和喜爱,成为中外交流合作、文化推广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蒙古马文化与民族融合

蒙古马文化是地方文化瑰宝之一,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等方式推动蒙古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可以将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蒙古马文化与民族融合的方式可以从深度及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度融合

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文化衍生、文化创新等方式推动蒙古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要促进深度融合,首先要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悠久且丰富,这些传统文化对深度推广蒙古马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广蒙古马文化过程中,应当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其在宣传文化、创新性思维、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发挥其辐射功能,促进蒙古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传承发扬蒙古马精神,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内蒙古自治区还积极鼓励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民族资助、奖励和助困政策,加强学校常态化的民族建设、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参与蒙古马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有着完善的教育体系,应当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来推动蒙古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培养一批精通马术和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建立专业的蒙古马术文化交流学院,或者通过参加国际性马术赛事、制定有关国际规则等途径,与国际马术界专业人士进行深度交流合作。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大浪淘沙,让蒙古马精神时代化已成为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故而开展文化创新、培养创新性思维刻不容缓。在深度推广蒙古马文化时,应当注重开展文化创新,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引领,发展打造自主品牌,融合文化的商业模式和推广宣传策略,挖掘新颖点,创新举措,以全球视野打造蒙古马文化国际品牌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蒙古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2]。

(二)广度融合

可以从教育、旅游、媒体等多种途径推动蒙古马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广度融合,实现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的交流。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蒙古马文化特色学院,增加蒙古马文化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在蒙古族、回族聚居的东北、内蒙古等地区选择适宜的高校或学院设立蒙古马文化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开设蒙古马术、蒙古文化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蒙古马精神的认同与理解。不仅要学习马术技巧,更要了解马术文化的背景、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可以借助线上课程平台、蒙古马文化体验馆、手工制作馆等形式行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蒙古马精神的含义与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更可以促进各地区蒙古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教育,改变以往对蒙古马文化的片面认识,使更多的人了解蒙古马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在广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教育、旅游、媒体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和广度融合。

三、对蒙古马精神传承发展的政策支持与举措

(一)传承与保护

蒙古马精神扎根于深厚的草原文化,成长于草原人民长期的革命建设历程中,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蒙古马精神是坚持草原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支撑,本质上是奋斗者的精神[3]。蒙古马精神以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草原民族共同铸造的传统美德,体现了草原民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弘扬蒙古马精神,对于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建设各族人民的美好精神家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和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4]。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关部门加大对蒙古马文化的扶持,共同推进蒙古马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比如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并发布相关文件,对蒙古马文化的保护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二)挖掘与利用

与传承保护类似,政府也应加大对蒙古马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力度。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打造旅游景点,提高蒙古马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蒙古马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国家政策的支持使蒙古马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提升了蒙古马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未来,政府应秉承国家政策,继续加强对蒙古马文化的支持和保护,推动蒙古马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迎接新时代的文化挑战和机遇。

内蒙古东西横跨约2400km,南北跨度约1700km,地貌结构多样且存在明显差异,有山地、丘陵、高原,甚至有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内蒙古也遭受着干旱、寒潮、大风、沙尘暴等许多气象灾害的侵扰。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压弯蒙古族人民的脊梁,反而将“吃苦耐劳”的品质熔铸在民族血脉中。著名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几十年来在草原戈壁冒着严寒与酷暑传递党的声音;边境派出所民警在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坚守着祖国北疆的安全,为祖国的稳定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时代楷模”苏和扎根在黑城脚下种树治沙17年,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绿洲,极大地改善了土地环境;“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以“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为信念扎根草原近50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无论身处何地、是何种艰苦境地,从事何种岗位,草原的人民都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以鼓足干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往无前的闯劲勇往直前。

(三)打造文化品牌

政府开展相关文化品牌建设活动,比如2019年呼伦贝尔市推出了“蒙古马文化+旅游”活动,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全球最幸福的地方”等各类文化旅游示范点,旨在让世界了解蒙古马文化,打造蒙古马文化旅游品牌。中国马业协会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将“中国马都”称号授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马文化和马产业正在这个盟市做大做强,各类马术比赛,马系列产品、马民族文化商品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向国内外市场大步迈进。

(四)培育文化产业

政府支持将蒙古马文化与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鼓励人们创造和制造具有蒙古马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促进蒙古马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2019年,呼伦贝尔市大力发展蒙古马文化旅游业,推出了多项蒙古马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政府也支持蒙古马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自治区政府将蒙古马文化旅游作为提升经济增长的产业之一,明确提出继续加强旅游产业规划、投资环节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创建旅游产品、改造旅游景区等措施,鼓励各地积极加强蒙古马文化的旅游业开发,促进蒙古马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通过技术和营销手段,将蒙古马文化与当代社会和商业结合起来,提升蒙古马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比如2019年,内蒙古揭幕的首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蒙古马文化得到了展示,通过技术手段展示蒙古马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路径。

四、展望蒙古马精神未来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制造能力高端化,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蒙古马文化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新的技术应用和产业转型,从而推动蒙古马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还将积极推动蒙古马文化在深度融合中的应用和开发。这将涵盖农牧业生产、文化旅游、文创产品、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广阔领域。例如,在农牧业生产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行远程医疗、精准农业、智能畜牧等新型农牧业模式,同时发挥蒙古族在草原灌区生态保护、草原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在文化旅游领域,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产品线、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注重深挖蒙古马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的发展将为蒙古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和机遇。通过蒙古马文化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挖掘蒙古马文化的潜力,引领和推动蒙古马精神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

“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对蒙古马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深入挖掘和利用蒙古马文化资源,促进蒙古马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保护和传承蒙古马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政府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要求,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能力高端化,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培育蒙古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蒙古马文化资源向更广泛的领域转化,增进蒙古马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为加快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