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运输应激的影响及预防治疗措施

2023-10-11 02:31作者刘春兰周期刘岩王文丹宫玥苏衍菁
广东饲料 2023年8期
关键词:牛群肉牛运输

◆作者:刘春兰 周期 刘岩 王文丹 宫玥 苏衍菁

◆单位:光明牧业有限公司

肉牛从出生到屠宰要经历从农场到牛市、牛市到中间商、中间商到架子牛场、架子牛场到育肥场、育肥场到屠宰场等多次转运,我国每年至少有5000 万头牛需要经过运输到达异地育肥场或屠宰场(邓红雨,2013)。运输期间的装载密度、转运时长、转运设施、驾驶情况、路况、环境状况以及牛只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牛群福利(Galyean,2022)。牛只在贩运过程中禁食禁水,同时遭受拥挤、过冷或过热、噪音、颠簸等外界刺激,带来体力损耗、心理惊惧、机体免疫力下降。若此时病原体侵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则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病理性反应,这种反应称为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TSSBC)。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血清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肉品质变差等,本文将从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肉品质三个方面论述运输应激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并从营养、运输管理和治疗三个角度提出防治措施。

1 运输应激对肉牛的影响

1.1 运输应激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运输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重损失和发病率、死淘率增加。因为运输途中饮水和饲料的补充受到限制,且赶牛、运输环境中牛只能量代谢提高,所以经历过运输的肉牛其体重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国外学者收集2000-2008 年来自13 个育肥场16590 份牛只数据,分析牛群转运后掉重降幅在5%以内,平均值为2.4%(Cernicchiaro,2012)。除了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体重损失,牛只到场后短时间内体重也会下降,这是因为运输过程中缺水缺料的条件会破坏瘤胃生态平衡,经过长途运输的肉牛瘤胃pH 明显下降,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导致牛只采食量下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下降(Deng,2017),牛群到场后前7 天采食量仅为体重的0.5%~1.5%,且该阶段牧场只为牛只提供粗饲料和少量精饲料,所以此时牛只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导致体重损失。

运输过程中缺水缺料、运输前后赶牛装车、混群和换料等刺激会严重影响牛只健康,造成牛只抵抗力下降,如果转运牛只为刚断奶犊牛,则运输应激会更加严重。应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风险和消化道疾病风险大大升高,典型症状是由牛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TSSBC,俗称烂肺病(程晓峰,2017),即肺部有干酪样坏死灶或化脓性坏死灶,胸腔内有大量脓液、肺部与胸腔粘连、消化道溃疡等。溶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等通常情况下是作为共生细菌存活在健康牛只的呼吸道中,但当环境因子等协同作用时,则会引起牛呼吸道疾病(BRD)。不同时间的运输会导致心脏、肝脏、肾脏和肠道组织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蛋白(HSP90)表达量显著增加(郑文亚,2021),肝脏和肾脏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触珠蛋白(HP)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袁建彬,2018),这些反应说明虽然运输不会导致这些器官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不同时间的运输都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哺乳动物受到应激刺激时释放的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诱发应激性心肌病,此外,运输应激还会显著增加小肠的隐窝深度,对肠道黏膜结构造成损伤,降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高霖,2020)。贺从等(2010)针对河南7 个规模养殖场14 批次牛只调运后发病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发现其中13 批次经20 h 以上运输的牛群到场14 天内平均发病率高达73.2%,死淘率达到14.2%,造成至少91.3 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刘延鑫等(2017)研究发现经历运输应激的牛群7天内呼吸道发病率和消化道发病率分别高达40%和60%。

1.2 运输应激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应激源刺激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激活,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增加,因此血清中皮质醇的浓度可作为评价应激程度的短期指标(王国艮,2017)。在王雍(2018)的研究中,运输3 h 和运输6 h 的肉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虽有数值上的上升,但并未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王莉梅等(2020)将运输时间增加到了12 h,此时能够检测到血清中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当运输时间增加到36h 时,血清中皮质醇含量与运输前有显著差异,但会在运输结束后3d 内恢复到运输前的水平(李妍,2018)。

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可以作为衡量动物应激的指标。经过转运的牛群血清中 TNF-α、IL-1β、IL-6 显著升高,而IgG、IgM、IgA 等含量下降(张新雨,2022),表明长时间的运输应激能够诱导TNF-α、IL-1β、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但也有研究(芦春莲,2015)显示经过转运的牛群,其血清IgG、IgM含量升高,结果的不同可能与转运条件、动物品种等因素相关,同时也有报道指出运输过程中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下降和上升,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及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活性反映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状况,超出正常范围则预示心脏、肝脏等器官受到损伤。谷草转氨酶可作为运输应激的血清标志物(Loerch,1999),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牛经长距离运输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王莉梅,2020;芦春莲,2015;钟翠红,2016),短途公路运输对肉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影响,提示短途运输比长途运输对脏器的损伤更小(邓红雨,2015)。

1.3 运输应激对肉品质的影响

牛肉的肉色、大理石花纹等感官指标是消费者购买牛肉时最直接的选择依据,此外我们还常通过营养成分、嫩度、pH、多汁性、系水力、脂肪氧化程度和菌落数量等指标来评价牛肉的品质。正常牛肉颜色为深红色或鲜红色,但若牛只屠宰前经历过长途运输应激,那产生黑切肉的风险大大提高(Ferreira,2006)。与正常牛肉相比,黑切肉宰后24h的pH 大于6.0,牛肉的pH 值与机体中肌糖原的含量有关,正常情况下牛体内肌糖原含量约为体重的0.8%~1.0%,牛只屠宰后肌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使肌肉组织pH 下降到5.5~5.7 左右,但若赶牛和运输过程中牛只因驱赶、拥挤、精神紧张等造成肌肉紧张震颤,肌糖原含量下降到0.6%以下,则肉牛屠宰后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含量不足以使肌肉组织pH 值下降到正常范围,从而导致黑切肉的产生。因pH较高,黑切肉易感染微生物而产生异味并形成黏滑的表面,脂肪氧化程度和菌落数量均超过正常牛肉。屠宰后肌肉pH 值还会影响肌肉的系水力,经过长途运输后屠宰的西门塔尔牛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增加,嫩度下降,剪切力明显增大(芦春莲,2015;雷元华,28;Li,2018)。此外,运输还会导致屠宰后牛肉亮度(L*)、红度(a*)的降低和黄度(b*)的升高(Teke,2014),使肉色暗淡,但对不同部位的肌肉影响效果有差异(雷元华,2018)。

2 运输应激预防措施

2.1 营养措施

牛只运输前4h 左右对牛只供给最后一顿饲料,精料用量适当降低,粗料以优质干草为主,减少多汁牧草的饲喂量,饲料总量按照正常饲喂量的60%~80%提供,防止运输颠簸损害牛只肠胃系统。短距离运输时,运输途中应禁水禁食,运输时间超过8h 时,应每6~8 h 为牛只提供一次饮水,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或补液盐等成分,最好一牛一饮,避免牛只争抢;长距离运输时,每天提供一次优质干草。牛只到场后,避免马上给牛只喂水喂食,在牛只适应圈舍环境2h 后再限量供给牛只饮水,水中添加补液盐、电解多维和葡萄糖,每头牛饮水量以5~10 kg为宜,第一次饮水结束2 h 后,可为牛只提供自由饮水,同时开始饲喂少量质量良好的禾本科干草,第2~3 天开始,增加优质干草提供量,第4 天开始可少量、缓慢(0.5kg/d)添加精料直至正常水平。

维生素E 可以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攻击,保护细胞膜系统功能,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牛只应激期每天维生素 E 摄入量推荐值为400~500 IU,每天摄入量大于400 IU 有提高日增重和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趋势(Deters,2019),正常情况下,牛瘤胃合成的维生素C 足够满足机体需要,但在运输过程中,其合成能力下降,需要量增加(王建平,2003)。转运前后给安格斯牛注射维生素C 可以提高牛群到场后的采食量和日增重(Deters,2020),显著降低牛群BRD 发病率和死淘率。丙酮酸肌酸是一种新型双功能营养素,可为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同时提供能量和氮源(Liu,2020),牛群运输前饲喂丙酮酸肌酸可以降低到场牛群血清中脂多糖(LPS)和皮质醇水平,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的危害(Mao K,2022)。益生菌产品是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经加工提取后得到的活菌、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或提取物等共同存在的复合型产品,按照菌种可大致分为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三类。日粮中添加活酵母有利于维持瘤胃pH,促进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生成(Pinloche E,2013),更好更快地调节瘤胃菌群,在经过长距离运输的新进场牛只日粮中添加酵母及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剂能够比添加莫能菌素等更快地提高采食量,增加应激期(入场45 d 内)日增重,并能减少需要二次治疗的牛只数量(Colombo,2021)。此外,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或中草药方剂也可以缓解运输对肉牛呼吸、心率的影响,降低到场牛只腹泻发病率,改善牛只肠道健康,减少牛只淘汰(马爱霞,2021;杨仕群,2021;王义翠,2019)。此外,一些抗生素如美洛昔康等也可以降低血清中皮质醇的浓度,降低运输应激诱导产生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Van,2014)。

2.2 运输装卸管理

夏季环境温度高,运输过程中牛只会同时遭受热应激,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运输时间控制在春季或秋季,如果一定要在夏季运输,运输时尽量避免中午阳光直射,在车厢顶部设置遮阳网,定时冷水冲洗车厢,保持车厢通风。运输车辆严格消毒,装车前在车厢地面平铺垫草以便防滑,同时可以提升转运期间的舒适度。根据牛只体型确定适宜的装车密度,推荐的牛只装载密度如表1 所示(王莉梅,2019),密度过大导致车厢内环境差,牛只拥挤;密度过小牛只容易摔倒或趴卧,产生踩踏。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起步和停车要慢且稳,行进速度控制在60~90 km/h,尽量选择平稳道路,遇到坑洼地带适当减速,减少牛只颠簸,紧急情况导致急刹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停车检查牛只有无跌倒划伤。此外,选择有经验的押车人员,运输途中每隔2~3 h停车检查牛只有无异常,如有紧急状况及时救治,减少运输途中的牛只损伤。转运至目的地后应检查赶牛通道内无尖锐物体后尽快卸车,赶牛通道坡度不能超过30°,避免牛只滑倒,赶牛过程中杜绝暴力赶牛,新进场牛只应与原有牛只隔离饲养。

表1 肉牛运输推荐装载密度

2.3 治疗

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症状主要有牛只精神萎靡、脱水、流鼻涕、鼻镜干燥、呼吸困难、酸中毒、消化不良、酮病、腹泻、高热、肺部感染、肠炎、结膜炎、部分牛只还会继发关节炎等(刘志勇,2021;齐彪,2021)。应激综合征发生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病牛机体脱水等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措施为口服矿物质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碳酸氢钠、葡萄糖及复方盐。由支原体、沙门氏菌、链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问题,可肌注青霉素、四环素、地塞米松、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最好取样送检确定致病微生物,针对性进行用药。对于前胃迟缓、消化功能紊乱的牛只,肌注新斯的明,控制精料喂量,并适量添加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也可选用黄芩、大青叶等相关中药制剂对病牛消化功能进行调理。

3 结语

国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肉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营养、运输、治疗及选种等角度尽量缓解运输应激对牛群生产性能、生理生化、繁殖及肉品质的影响,尽量降低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牛群肉牛运输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