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发展的挑战与破局
——系统谋划破解“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之道

2023-10-11 02:02刘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碳能源安全能源

■文/刘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限制因素。“低碳”“发展”“安全”这三个要素互为发展指标,也互为约束性指标,破解其组成的三角矛盾,需要因势而动、螺旋推进。基于中国化时代化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出发,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系统谋划破解“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之道,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的主要体现

历次经济长波的产生,其本质都是科学体系基本模式和结构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能源利用范式的变化,也是工业文明发展的自然演进。而当前“双碳”背景下的新技术革命是能源结构性的革命:人为改变工业文明发展规律,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整体发展框架,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对风险和挑战、解决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国家安全问题也被纳入国家战略部署中,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此背景下,发展需要权衡低碳与安全,必然要解决“高碳锁定、需求增量、安全底线”三个关键问题,从而破解“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

一是高碳锁定。所谓高碳锁定,也就是我们被“碳氢技术”这样所谓“低级”的技术制度所固定,是一种路径依赖。高碳锁定问题是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大系统,过去两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使得碳氢能源系统在全球形成巨大的产业体系和物质基础,各个国家从生产、消费、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相互关联,关系错综复杂,较早出现的技术在发展、进步、积累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学习效应、适应预期效应以及网络效应,凭借其“动态规模经济”的优势,实现传统高碳技术的自我强化,阻碍低碳技术进入市场。微观层面,利基市场为高碳技术创新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保护空间,使它们免受主流市场选择机制的倾覆;中观层面,支撑高碳技术和产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用户偏好与选择习惯,相关利益群体等对绿色发展都有显著影响;宏观层面,技术创新不可能脱离经济、社会结构条件的规定和约束,绿色发展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中,人为改变内生变量,从而权衡科技发展的负外部性。因此,绿色发展在破除高碳技术体系和制度框架束缚的时候较为困难,新旧体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越发频繁。

二是需求增量。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人均消费快速增长,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均不断增加,成为绿色发展最大制约因素。2021年,尽管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但是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2.4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0.4%,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速(国家统计局,2022)。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物耗和能耗均居于高位,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

三是安全底线。能源安全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底线,保障能源安全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前提。尤其是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酵,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版图发生变化,欧洲部分国家重启煤电项目,以保障各自国家的能源安全。我国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征,煤炭资源利用成为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上的“压舱石”,如何控碳、减碳成为绿色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巨大考验。发展新能源与控煤不能过于理想化,要遵循中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更要优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先立后破,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二、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绿色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新环保运动,到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绿色发展的重心从管控局部地区污染物逐步向减缓气候变化转变。近年来,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均密集制定了广泛的绿色发展创新政策。主要国家、地区对“双碳”目标达成共识,各国纷纷提出减碳甚至净零排放目标,越来越多的创新政策相继出台,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同时,各国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博弈也加速形成,以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转型中占得先机。从目前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和创新政策来看,未来低碳技术领域将是全球竞争的新战略高地。

美国拜登政府相继出台应对气候紧急情况计划(2021)、应对气候清洁能源计划(2021)等创新政策,通过增加清洁能源电网储能规模、发展净零能源建筑、鼓励工业脱碳等措施,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时,还出台《水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清洁未来法案》等法律法规,以制度创新打破高碳锁定。

欧盟作为最坚定的气候治理引领者,相继出台气候与能源2030政策框架(2014)、2050年净零排放政策性文件(2018)、2050欧盟绿色新政(2019)等七个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2020年,欧盟发布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欧洲新工业战略》,将循环经济覆盖面拓展到欧盟内主要经济体,减少资源消耗和“碳足迹”,提高可循环材料使用率,引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2022年,欧盟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迅速出台REPowerEU计划,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并与能源安全紧密结合,部署了短期和长期的战略性回应。

日本政府也相继发布新环境技术创新战略(2020)、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2020)等创新政策,支持海上风电、核能、氢能、氨燃料、资源循环、碳回收等14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五大领域采取低碳技术创新以加快减排步伐,并计划在15年内逐步淘汰燃油车,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50%,逐步向碳中和社会转型。

总体来说,在“双碳”背景下,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近年来创新政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系统性、可持续的转型特点,也逐步从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向兼顾非技术创新转变,鼓励基于市场机制的包容性创新探索,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绿色发展方向和创新生态。尤其是乌克兰危机以来,绿色发展中的能源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的警醒,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重启煤电项目,相关政策有开倒车的趋势。欧美日等国的绿色发展政策在破解三角矛盾上的努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制定低碳领域的立法计划、提供创新投资和资金保障机制等,加速低碳技术在发电、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大规模扩散,打破高碳锁定;其次是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绿色消费,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是通过布局能源多样化供应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来保障能源安全。

三、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的要义,系统谋划破解绿色转型之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我们以“双碳”目标为总牵引,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利用率,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重点解决高碳锁定、需求增量和安全底线问题,破解“低碳—发展—安全”三角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

(一)强化低碳技术扩散,打破高碳锁定,营造包容性发展环境

解决“高碳锁定”这一主要问题的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关键靠绿色技术支撑,根本是通过制度创新统筹,推动自利的微观主体和利基的广阔市场逐步进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发展轨道。建议通过引导性和激励性政策工具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对关键核心低碳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成果转移、创新平台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布局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低碳技术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强化低碳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引导各行业企业开展“零碳示范区”建设和节能低碳技术试点示范,促进创新成果快速扩散。大力培育低碳、零碳产业,加快发展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借助工业物联网、AI等信息技术,推动零碳能源新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耦合。专注创新壁垒清除、新市场创建和创新生态环境营造,特别是要构建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群”和“制度群”,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生态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解决“需求增量”这一主要问题的重点在循环经济构建,关键靠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本是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议通过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突出综合集成和系统防治,优先解决影响我国生态与环境的重大问题,关注重点退化区域,大力提高单位资源消耗量的经济产出,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针对生态状况严峻,且关系到重大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区,进行生态重建与治理。组织开展地区间“绿色竞赛”与“绿色合作”,强调共赢共享,设立清洁低碳技术专利扶持基金、建立低碳技术专利池,形成“政-产-研-用”便利化渠道。

(三)稳妥推进“双碳”行动,坚持先立后破,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解决“安全底线”这一主要问题的重点在保障能源安全,关键靠能源多元化供给,根本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双碳”行动。建议继续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安全战略,通过跨专业、跨方向的技术协作和产研联合,集中力量突破智能电网、储能、氢能、可再生能源以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带动能源结构调整,提升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建立传统化石能源与风、光、水、核、氢、生物质能等多元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广泛互联、智能互动、安全可控的现代智能电网体系,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向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类能源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中国-东盟、77国集团、金砖国家、OPEC、亚非会议等国际平台的作用,在能源安全、新能源技术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坚持多边能源合作模式,保障能源供给多元性。

猜你喜欢
高碳能源安全能源
经济增长与高碳排放脱钩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