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的实践探索*

2023-10-11 04:20马雪亚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研学乡土海洋

马雪亚| 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

毛锦旗|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郭剑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项目化地理研学是指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理念、实施流程、活动形式和评价方式引入地理研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项目化地理研学重在将学科知识融于真实地理情境,将学科技能用于野外实践探索。2020—2022 年连续三年,我们多次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开展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并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探索项目化地理研学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一、理清思路,更新教学理念

(一)以课标为纲,挖掘乡土地理资源

高中地理课程对提升未来公民的海洋素养、培养高层次海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大幅增加了海洋地理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海洋主题的项目化地理研学,是学生汲取海岸地貌、海水运动、海洋灾害等海洋知识,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等海洋意识,树立科学的海洋生态价值观和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理念,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象山县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功能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开渔节的萌发地,也是乡土地理中不可多得的研学实践宝库,我们可以对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对应《课程标准》要求的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资源开发

依托象山县丰富的海岸地貌、渔业资源、海港优势等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整合必修、选择性必修相关教材内容,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不断优化乡土地理资源的黏性,提升海洋研学的韧性。

(二)以学生为本,设计地理研学课程

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也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者。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的课程设计,应选择乡土地理真实情境,根据学生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在特定的研本、校本、师本和生本上设置基于需求的学习目标,并评估研学的安全风险,选择项目探究的活动形式。开发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海洋主题项目化地理研学课程,有助于提高研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意志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实践为径,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学科的教学和考查都发生了变化:教学从强调知识体系构建逐渐转为重视地理观察、考察、调查、信息应用等综合实践能力;考查要求突破知识的记忆、信息的提取和答题模板的背诵,更加重视在真实地理环境下解决地理问题。海洋主题的项目化地理研学应强调研学过程的实践性,通过海洋自然地理考察、港口聚落等社会调查、海岸数据测绘、劳动体验等实践方式,以及发现、观察、辨识、测量、采集、记录等实践行为,让学生体知区域地理物象特征,培养学科综合思维,提升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并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二、聚焦实践,确定研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学目标。

(一)地理数据测量与图表绘制

地理数据测量与图表绘制方面的研学目标如下:

•学会使用手持气象仪、地质罗盘、手持测绘仪等仪器,对海洋气象要素、海岸地质产状、经纬度、海拔高程和落差等进行观测与测量。

•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学会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理图表的绘制方法。

(二)地理信息获取与生活应用

地理信息获取与生活应用方面的研学目标如下:

•学会运用百度地图、奥维地图、全球潮汐等地理信息应用软件获取研学点的海陆位置、高程信息、环境特征等地图信息。

•通过对海洋地理信息进行提取、比较、分析,解决研学过程中遇到的地理常见问题,归纳与海洋地理相关的原理和规律。

(三)地理事象探究与问题分析

地理事象探究与问题分析方面的研学目标如下:

•学会通过海岸研学考察、“研途”观察、拍摄记录、测量记录等方式,掌握海洋地理相关知识,探究海洋地理相关问题,提高探知欲望。

•学会描述研学过程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分析地理现象与成因,提升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乡土地理认知与人地观念

乡土地理认知与人地观念方面的研学目标如下:

•通过感知乡土自然之灵、感悟人文乡情之蕴,学会置身于乡土情境,体味家乡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通过考察乡土自然风光、了解人文风情,引发共鸣,形成乡土地理景观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升华;通过正确认知海洋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三、考察线路,确定主题内容

(一)规划研学线路

我们组建以地理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后勤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研学组织机构,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研学旅行需求,结合乡土地理研学资源,综合评估各研学点或研学基地的可达性、便捷性与安全性。

根据研学前的线路考察与精心筛选,我们确定以象山港大桥、红岩东旦沙滩、石浦渔港及石浦古城、花岙岛四个研学地点,并设计出自北向南的研学行进线路。

(二)确定研学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海洋地理的内容要求,我们梳理出海岸地貌、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水性质、海水运动、气象灾害(台风、风暴潮)、地域文化(渔文化、海防文化)、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海洋安全战略、海洋灾害、海洋污染、海洋权益等内容。结合象山县自身的地理特征,我们将活动总主题定为“山海研地、渔港寻理”,具体分为“海山半岛——探跨海大桥”“红岩丹霞——辨海岸地貌”“石浦渔港——寻古镇渔迹”“花岙盐场——论海洋开发”四个研学探究主题。

(三)精选研学内容

自2017年以来,我们逐渐确立了“美丽校园”“美丽家乡”“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四个不同时空范围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下的研学课程体系。海洋主题的项目化地理研学隶属于“美丽家乡”课程,它围绕“感知自然乡土之灵”和“感悟人文乡情之蕴”的两“乡”主线,形成“典型地貌”“气候物候”“河湖江海”“地带植被”“土壤矿物”“三农问题”“工业交通”“城市聚落”“旅游民俗”“生态环境”十大地理学习内容模块。结合“山海研地、渔港寻理”研学线路的前期考察和海洋知识模块的学习目标细化,根据四个研学地点的资源状况和研学的线路、时间安排,我们确立了各研学点的主要研学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如表2所示),同时以5~7名学生为1组,每组配备1名地理教师,建立研学组织机构,开展相关研学探究任务。

表2 “山海研地、渔港寻理”研学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式

(四)编写研学手册

研学手册是项目化研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载体,也是指导学生开展大课题研究和小问题探究的必要的基础性资料。“山海研地、渔港寻理”研学手册设置了研学注意事项、研学线路及时间安排、研学主题及研学内容、研学预设与现场探究、研学总结与评价等模块,同时在附录中为学生的摄影图片解读、研学地图绘制等设置留白,并提供红岩丹霞地貌和海岸地貌的旅游开发、象山主要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花岙盐场制盐传承及课程开发建议、海岛交通选址及建设原则和实际案例分析、海岸生物栖息地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等研究性课题选题、研究的一般体例等,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研学手册将研学中的“吃住行、研学旅、测记绘、感想评”等融于一体,既为学生提供研学中所需的背景知识、问题预设、探究方式等资料,又是见证学生在研学中逐步成长的支撑材料。

四、聚焦素养,开展多元评价

研学评价体系是地理学科实践育人的指向标,也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研学点的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指导学生完成研学手册、研究报告、总结汇报等研后任务,开展研学活动的总结性宣传和成果展示,形成总结性评价;建立以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为评价维度的评价指标,并细化每一素养的具体评价内容,根据研学过程中学生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根据研学结束一定时间内学生获得的与本次研学有关的获奖情况,形成激励性评价。

项目化地理研学倡导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自我、发展自我的成长过程,重视学生在研学前后的地理核心素养变化、研学实践参与度、研学总结和报告完成情况等学习进程,重视鼓励学生将研学照片、课题论文、研学心得等研学成果物化,并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不同维度的评价,形成多元、发展的项目化地理研学评价体系。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采用数字化档案方式,记载学生的研学过程、学习成果、评价总结等文字资料与影像资料,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等,用于课堂教学和课程思政,使项目化地理研学更具延展性与教育性。

地理实践力对学生地理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项目化地理研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与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意志力和创新能力,应付诸更多的实践。

猜你喜欢
研学乡土海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