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治理的海盐经验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局长郭章洪访谈

2023-10-24 11:00郭章洪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海盐县优质学校

郭章洪|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

王 佳 王祈然|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

近年来,海盐县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融合协同、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全力打造“优学在盐”教育品牌。从2013 年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到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两个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之一,7年间,海盐县率先推动义务教育在县域层面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的县域教育治理经验。在此过程中,海盐县的义务教育究竟是如何发展的?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独到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王佳、王祈然与海盐县教育局局长郭章洪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以期探讨、提炼海盐县的义务教育治理经验。以下为对话内容:

王佳、王祈然:郭局长,您好!海盐县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县(区)之一。可以说,海盐县作为践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试验田,仅仅几年就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形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域治理“海盐经验”,您能介绍一下海盐县义务教育发展的脉络与基本现状吗?

郭章洪:从历史发展来看,海盐县始建于秦,是浙江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地处浙江省杭州湾北岸,据《太平寰宇记》载,此地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海盐县的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2006 年,海盐县就提出教育“优质·均衡·和谐”的发展目标。2013年,海盐县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2015年,海盐县又首批通过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认定。2017年,海盐县正式提出“率先实现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2019年,根据教育部督导评估专家组反馈,海盐县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调查四大项指标上均达到评估指标要求,顺利通过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全国首批两个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之一。同年,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现场会也放在海盐县举行,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与会并充分肯定了海盐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在2019年获得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殊荣后,海盐县持续发力,又启动了“优学在盐”教育品牌,意在通过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协同校际发展、促进学生适性发展、共享教育服务,着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公共教育服务差距,打造红船旁活力宜学的品质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概貌为:小学20所,在校学生27 502人,教师1 580人;初中13所,在校学生12 386人,教师999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2020年,海盐县就已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全覆盖。无论是农村学校、特殊学校,还是新居民子女学校,校际差异系数校校达标,全县综合差异系数在0.28以内,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小学和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骨干教师数为小学5.94人、1.74人,初中8.96人、2.62人,远高于国家评估标准。刚刚发布的浙江省2021年度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领域动态监测评估①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该报告主要面向县域基础教育领域,监测项目由5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监测点组成,包含经费保障、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落实情况,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学生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报告中显示,海盐县义务教育在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长率、现代化学校比例、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度、师资均衡度、义务教育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近视下降达标率等19 个监测点中获得满分,总得分为84.52 分,高于全省平均分8.6 分,连续两年位居嘉兴市第一、浙江省前列。

王佳、王祈然:海盐县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有怎样的内涵?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郭章洪:从内涵上讲,海盐县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内蕴了从“进入教育—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全周期:其一是公平,即创设接受教育起点的公平,保障每一个海盐县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二是平等,即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对待,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资源和环境;其三是因材施教,即在教育的产出上奋力培育每一个孩子,创设相对均等的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达到全面的发展,不因学校、地域的差别而有较大的差距,并有基于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发展机会。

基于以上三层内涵,海盐县于2016 年出台《海盐县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四大目标:一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保障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家庭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就读,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率100%,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二是实现资源配置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美丽校园覆盖率100%,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差异系数平均值在0.35 及以下;三是实现校际发展同步,在均衡配置的基础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的均衡,以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四是实现教育服务多元,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业发展选择需求、个性化课程学习选择需求,以基于差异的平等观和差别原则达成个体的优质均衡。上述目标值的核心是公平要义,汇集到一处,就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景“家门口有好学校”。

王佳、王祈然:请您谈谈海盐县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章洪:首先,我们可以从最直观的数据指标上来看海盐县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美丽校园”建成率为100%,县域内学校“厕所革命”“健康照明”和“教室环境提升(空调安装)”全覆盖;校际差异系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全县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257,全县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268,远低于国家标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为100%,新居民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公办学校零择校;社会认可度调查结果高达98.47%。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硬件设施的提升、家长的择校情况、师资流动的今昔对比来看。在硬件建设上,十多年前海盐县农村的校舍和城区的校舍还是有差距的,如今海盐县的中小学在设施建设上保持一致。从家长的择校情况看,有些学校前些年每年流失较多优质生源,而近几年出现了回流现象,每年都有外流学生申请转回。从师资流动看,以往教师不愿去农村,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现如今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现象都直观反映了海盐县教育的优质均衡。

王佳、王祈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独到的举措,您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吗?

郭章洪:总的来说,我们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源配置“四个统一”,办学条件从平均达标到校校达标。海盐县长期坚持资源配置“四个统一”,这也是保障城乡教育公平的起点。“四个统一”即“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对标落实具体举措,城乡学校资源配置的综合差异系数控制在0.28以内,实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一是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出台实施《海盐县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16—2030)》,完善县域学校布局规划和推进制度,严格按规划刚性执行,统筹推进城乡校网布局一体化。“十四五”期间计划总投资约45.3亿元,将完成14所幼儿园、9所中小学、1所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办学条件整体跃升。二是持续推进补短提标。对标对表,靶向发力补短提标,持续推进三大项目,实现教育高标准、补短板、兜底线。实施农村学校“改薄工程”,五年内完成12个项目,通过新校优建、老校焕新等行动大幅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连续实施两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成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体制改革,革新投资与办学模式,新校新貌同标发展。三是同步推进“美丽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年均投入3 500万元推进“美丽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美丽校园”评估机制,改善校园环境,厚植校园文化,实现“美丽校园”创建率100%。持续更新校园现代化设施,实现中小学“三智能”“五配备”“八实现”普及率100%。其中,“三智能”为阳光食堂、图书管理、校园安防智能化管理;“五配备”为录播教室、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心理辅导教室、特教资源教室100%配备;“八实现”为实现教师办公网络、校园无线网络、校本资源库、视力检测仪、LED 大屏、交互式电子白板、普通教室近视防控灯、新建学校智慧黑板100%配备。

其次是教育发展“一体设计”,学校办学从个体优质到协同优质。坚守城乡发展“一盘棋”,打通城乡壁垒、校际壁垒,创新学校发展性评价、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完善教师系统管理三项机制,实施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管理,实现全域协同优质发展。一是强化激励保障措施。针对原有绩效背景下学校自主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研制形成了“规范性、基础性、发展性”三大指标体系,建立专项资金,实施因校而异的发展激励机制,创建学校间合作共进又具“弱竞争”的发展生态,推动城乡各类学校协同、共享、适性发展。二是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采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等“合作共建”模式,推进七个“1+X”(1 所城区学校+若干所农村学校)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建立捆绑式联动考核机制,通过“名校+弱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考核并轨一体化等四个“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同体内学校优质协同发展,进而形成区域教育整体推进发展模式。三是完善教师系统管理。建立优秀人才招引机制,实施“一流学科团队”创建,形成卓越师资培养体系,实现城乡教师同步培育、同步发展。深度实施“县管校聘”,推行校长、教师组团交流办法,盘活优质师资,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辐射作用。

再次是教育教学“五育”并举,学生成长从关注“共性”到关注“全面个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一是落实“五育”并举。强化德育建设,实施“红船精神进校园”工程,依托红色研学生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开展学生体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田径运动会和足球、篮球等七大体育联赛。加强劳动实践教育,日常化推进家庭劳动,规范化开展学校劳动,多样化整合社会劳动,实现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全覆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海盐县各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达100%,C 证及以上教师占全部教师的90.89%。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做好课程建设的宏观规划,建立“五个一”制度推进实施,即每学年开展课改专题调研、拓展性课程评选、课改现场会、主题评估、课改刊物编录各一次,并同步推出课程纲要、课程规划、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的四个指导性意见。三是创新评价机制。2015 年,海盐县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建立“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维度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中考评价应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落地。实施艺术素养专项评价,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通报制度,推动美育、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文教、卫教、体教三大融合工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王佳、王祈然: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师资是最关键的变量。海盐县是如何促进城乡教师队伍良性流动,进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郭章洪:为了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的互动,从2014年起,海盐县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城乡教师轮岗工作,打破交流壁垒,促进师资均衡,构建“城乡师资全域流转”体系,以完善的保障让城里的教师爱往乡下跑,以灵活的制度让城乡学校共享教师资源。

海盐县还探索走校制轮岗模式,建立教师跨校兼课、错时执教机制,如在城乡结对学校之间,共享任课教师。在实施城乡教师轮岗工作中,海盐县还健全了“轮岗保障”机制,教师轮岗不仅不会错过机遇,反而在评优评先、评聘职称、晋升职务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岗位津贴不降反升,名师、名校长的科研津贴标准上浮25%。如今,到乡镇学校轮岗交流已成为城里教师的“香饽饽”。为精准匹配轮岗交流人才,海盐县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改革机遇,完善“优学在盐”应用平台,全量归集县内4 700余名教师信息,以便于学校择优选人,并公开发布轮岗职位,开展线上申报、线上审批,实现轮岗手续办理“零跑腿”、办理周期缩短至1周。依托“优学在盐”应用平台,海盐县实现柔性轮岗,促进优秀师资全域共享,2022年共开展“名师有约”在线辅导计划、名师网络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活动470余次,参与师生10 000余人次,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差距在同步发展中日益缩小。

王佳、王祈然:教育始终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事业是最具有温度的,因为它连通着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个个家庭。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海盐县是如何保障不同群体的教育利益的?

郭章洪:我们尤其关注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通过完善“全域服务”,保障不同群体的教育利益。

首先,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过程中,硬件的发展可以标准化,但人的发展一定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在海盐,不同的学校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为学生量身定制特色课程,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将品德表现的描述性评价与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的定量评价相结合,树立“成绩不是唯一标准,优质的教育必须是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家长不再只盯着考试分数,让学生在成长中找到价值感与获得感,培养持久的学习能力。

其次,完善服务体系,兜底特殊群体。海盐县遵循“全纳多元”原则,推行新居民子女积分制入学办法。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积极发挥公办学校解决随迁子女就学的主渠道作用,2022 年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为99.7%。建立融合教育工作机制,建成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三位一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保障体系,确保义务教育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为前来海盐县经商人员的子女配套相应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教育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打破信息孤岛,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义务教育段学生入学报名“一掌办”、学籍业务“一次办”、学校非税收入以外的第三方代收费用“一码扫”,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便利化水平。招生、分班工作实行电脑派位,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零择班”。海盐县获批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县校协同系统成为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改革创新试点项目。这些都让不同群体感受到被重视,有获得感。

最后,推动“双减”落地,优化教育生态。真切地把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放在心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着眼教育惠民,应需实施课后托管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高质量实施放学后校内托管“5+2”服务工作,办好服务民生“关键小事”。抢抓数字化跑道契机,创新课后服务工作机制,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全流程管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双减”落地见效。

王佳、王祈然:您认为海盐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处或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郭章洪: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谋划与优先研究,离不开对教育项目的重视与大力的投入,离不开精准贴合的制度,更离不开各方对教育共识的鼎力守护。

首先,坚持高位统筹规划。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013 年、2017 年分别修订出台《海盐县“2013—2016”年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建设)规划实施意见》《海盐县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等文件,做到优先谋划教育规划,优先研究教育事项:确保教育经费、教育项目、教师编制、教师待遇优先安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六统一”;强化外培统筹管理,建立校外培训服务行为“三清单”,开展“网格+督导”的日常监管,形成黑白名单“公示清单”,把好监管长效关;始终坚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初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项每年列入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出台扶持教育发展的专门文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参加教育工作专项调研。

其次,重视教育项目和经费保障。一方面,优先安排教育项目。海盐县修订完善《海盐县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修编)(2016—2030)》等文件,全力加强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教育经费17.537 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94%;近5年来,县里投入超11亿元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提升,完成12所学校的新建、扩建,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校园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室100%覆盖网络。海盐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另一方面,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教师队伍与教师编制,根据实际需求,在县委编办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进行分配,确保教师编制只增不减;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尤其在出台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政策时,同步、同时、同幅度给予考虑。

最后,建立精准贴合实际情况的制度。真正让城乡教育实现均衡,靠的是师资的流动。海盐县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校长流动机制。一是“均衡化”推动城乡师资流动。2022年,全县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43%,远超省教育厅要求。二是对中小学校长实施统一管理,实施学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近年来,海盐县创新推出“全域轮岗”模式,不仅校长下乡、骨干教师下乡,而且校长、骨干教师组团下乡,这从机制上推动了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通过盘活资源、科学流动,“全域轮岗”模式的实施,惠及更多的村校、弱校,与此同时,也让名师名校长获得了历练。三是形成校际层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从2007年试水城乡学校结对开始,海盐县不断完善机制,建立捆绑式联动考核机制,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组团式”新型集团发展模式。同时,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不同的管理模式,助力学校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此外,还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省级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红船领航·海盐—屏山智慧教育”和“海盐—景宁智慧教育”等工程,发挥“教育共富”品牌影响力。四是创新建立了发展性评价制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建立了关注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发展性指标,最大程度规避城乡间教育资源的不均,推动城乡各类学校同质、共享、适性发展。五是加强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创新开发海盐县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对全域教育质量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在2021年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海盐县获得A等,列全省第5、全市第1。

秉持以均衡为主线、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师为关键、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海盐县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面向未来,海盐县将提升“优学在盐”教育品牌的引领与辐射效能,办好人民满意的、人人有获得感的优质教育。

猜你喜欢
海盐县优质学校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爱吐皮的爸爸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顽强的落地生根
吃晚饭
学校推介
嘉兴市海盐县美术教师作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