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蕊蕊 著/译林出版社
2021.7/68.00 元
赵蕊蕊
前中国女排运动员,曾获2003年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季军。退役后投身文学创作,2011年出版长篇奇幻小说《末世唤醒》;2012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彩羽侠》,荣获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银奖;2016年出版长篇奇幻小说《悬梦迷踪》;2018年出版自传《夜越黑星星越闪耀》。
本书通过几代排球人倾情讲述的心路历程,还原他们真实的情感和故事,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女排的拼搏精神、中国排球人的使命感,也为中国排坛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瞧瞧,咱们的小郎平出生喽!”
1981 年10 月8 日,距离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还有一个月,我在南京呱呱坠地。接生的护士们将净重八斤六两的我抱给我父母时,为我冠上了家喻户晓的名字——“铁榔头”。
看着比普通孩子大上一圈的我,护士们爱不释手,都争着抱一抱我这个大胖妞。其中一位护士帮我完成新生儿盖脚印的任务后说:“瞧这大手大脚,将来准是个打排球的料,肯定能成世界冠军。”没想到她当年的一句祝福,多年后竟然成真了。
或许是我的父母对我寄予了某种厚望,又或者是将他们未实现的排球梦想投射在了我的身上,从我懂事开始,他们就常常对我说起这段经历,可以说我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我记得每当他们重提这段往事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迎春三月枝头盛开的桃花,在春风温柔地吹拂下心满意足地陶醉着。被叫成“小郎平”的我是幸运的,也是被深深期待着的。
多年后我细细回想,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和郎导就已经结下了一段因球而起的缘。
未正式接触排球前,我对郎平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停留在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状态,相比起来,当年我学着风靡全国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中“晴空霹雳”“流星赶月”“幻影旋风”等各式各样的绝招跳坏了家中无数张棕绷床的记忆对我的影响要更深也更清晰些。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老女排前辈们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渐渐地,她们成了我心中的一道光,也是我一直以来追逐的一个梦。虽然我深知实现梦想的道路充满坎坷与险阻,不过我从前辈们的身上汲取了敢于梦想、敢于拼搏的一份强大的力量。
宋妮娜与赵蕊蕊在训练中
我第一次见到郎导是在1999 年她和胡进指导完成中国女排主教练交接的仪式上,那天她身穿一件浅色的外套,一头微卷的披肩长发,将手中象征国家队教鞭的排球递到胡导手中时,终于难掩心中的悲伤,流下了眼泪。她当时无论如何强忍依然夺眶而出的泪留给我极深的印象,那份对排球割舍不下的深刻感情也传递到了我的心上,我含在眼中的泪仿佛也跟着有了一种闪亮的效果。
不舍,是那时候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所能理解的郎导的唯一情绪。但多年后,我再细细回味郎导那一刻的眼泪时有了更多感触——那是比不舍要强烈千百倍的痛,是一种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转身离开的痛。
其实,在1999 年之前,郎导就已经注意到了我这个小高个儿。她曾跟一位省队的教练这样评价我:“这孩子条件很好,就是身体太单薄,给她些时间慢慢成长,千万不可以拔苗助长。”这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时,可把我高兴坏了,没想到在我心中如神一般存在的郎导居然注意到了我这棵又小又嫩的“豆芽菜”,还叮嘱八一队的教练加强对我身体素质和基本功的训练。
作为一名排球人,我不但渴望入选国家队,也盼望能有机会成为郎导的队员,希望能在她手下好好磨炼磨炼。可由于郎导卸任国家队主教练一职,我失去了这个机会。不过,在1999 年郎导新书《激情岁月》的发布会上,我有了和郎导短暂相处的一段经历。
那天,正式的签名售书时间还没到,队员们把提前购买好的书堆放到郎导面前,准备趁这个间隙让她帮大家先签好名。我们纷纷围在她的身边,七嘴八舌地说笑着,好不热闹,有时生怕被遗漏了,我们还会故意“争先恐后”一番。突然,埋头签字的郎导猛地回头望了望,问道:“这是谁说话和小鸟儿唱歌一样啊?”她那带着浓烈儿化音的京腔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幽默感,完全颠覆了她在我心中固有的“冷酷铁血”的形象。而当她的目光在自己曾经带过的熟悉的队员中搜寻一圈,最终将视线锁定在我身上时,我们相视数秒,世界仿佛都在那一瞬间变得安静下来。郎导温柔地笑了,说了句:“蕊蕊,原来是你啊。”接着,她又低头继续完成手上的工作,害羞的我则呆愣着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感觉当时我的脸一定红透了。
如果说古巴女排副攻手托雷斯是我心中永恒的女王,那么郎导和老女排的各位前辈就是我心中永远的女神。“女王”是我想要追逐和超越的目标,“女神”则是我对排球情感最深切又执着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