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兴,黄姚有戏

2023-10-11 12:15
全国新书目 2023年8期
关键词:黄姚宝珠庙会

赵林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日常主持建筑设计与研究工作,长期关注并参与广西区域历史建筑研究。著有《中国建筑古今漫步·广西篇》,参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

董立东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历任地产集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大学客座教授。专注于建筑方案创作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擅长以钢笔速写及多样的绘画形式记录建筑与生活。

《黄姚古镇》赵林 董立东 著/绘/漓江出版社2023.3/98.00元

黄姚宝珠观戏台。

桂剧《穆桂英》正在上演。密集的鼓钹声中,穆桂英头戴凤翅粉金盔,冠插雉鸡翎,身披绣边粉花甲,后背四杆粉红镶边角旗,手擎金枪,英姿勃发;杨宗保身披银盔银甲,同样冠插两条雉鸡翎,后背四杆银黄镶边角旗,左手执缰绳,右手持银枪,威风凛凛。戏台上鼓乐震天,角旗翻飞、雉鸡翎颤动……台下挤满观众,从戏台前一直到宝珠观的空地上人山人海,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演出剧目不仅有《穆桂英》,还有《打金枝》《闹严府》《三气周瑜》等,以及彩调剧《四九问路》《哑子背疯》等,有时甚至会到广东请粤剧戏班、到湖南请祁剧戏班过来。各色剧目轮番上演,今天演,明天演,后天演……要足足演个三天三夜,甚至六天六夜,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过足戏瘾。

这就是黄姚宝珠观的“三月三”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烟雨迷蒙,春意盎然。这一天,是瑶族同胞纪念其祖先盘瓠的“干巴节”;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是壮族人民到垌头田间去唱歌的“窝坡节”;也是汉族的“上巳节”。“三月三”是当地各族人民欢庆的节日,与春节同等重要。既然是同一片地域,又在同一个日子举办庙会,何不共同举办呢?壮族民众主动向汉族民众发出了邀请,作为外来客的汉族民众受到世居壮族民众的盛情邀请,自然心存感激,于是欣然接受。

从此,宝珠观“三月三”庙会比以往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盛况空前。庙会有打醮、演戏、舞狮、舞龙、抢花炮、杂耍、耍猴、斗鸡、吹奏等文娱活动。民众张灯结彩,杀鸡设酒作食,隆重款待远近各方来访的亲朋好友。在宝珠观求得福分后,人们再回到自家祠堂以及社祠祭拜,就可以出来逛庙会了。除了各式文娱活动,吃食也是重头戏。庙会上的饮食极其丰富,五色糯米饭是主角,应季的饮食还有菜包豆豉饭、瓜花酿、笋酿、柚子皮酿,豆豉粉、九层糕、葱角、落水狗(灰水糍)等自然也少不了,单是糍粑就有鸡颈糍、艾糍、竹叶糍、白糍、芋头糍、剪刀口糍、油炸糍、煎豌豆糍等,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只恨肚皮不够用。而看戏是庙会的主要节目,聚在戏台前面的人最多。戏台上的戏班轮番上阵,从白天唱到夜晚;夜晚就用豆油灯、松脂柴做照明,又一直唱到天亮。戏班演出三天三夜,庙会就举办三天三夜。假若资费充裕,比如街上某位乡绅有喜事,捐钱请戏班加演,戏班演到六天六夜,那么庙会就持续六天六夜。可以说,宝珠观“三月三”庙会的中心不在宝珠观,而是在宝珠观戏台。

广西目前遗存有将近70 座古戏台,大部分位于桂林、贺州等桂东北地区,即明清时期的桂林府和平乐府。这些遗存的古戏台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座建于清代以前,其余的几乎都建于清乾隆年间及以后。宝珠观戏台建于明代,是广西古戏台中的珍品,在清乾隆年间进行了大修,呈现出现在的格局。为什么清乾隆年间及以后,贺州地区出现了戏台建设的高潮?这与明清时期从湖南、广东来桂东北的移民有关,同时也与地方戏曲的发展相适应。

桂林府、平乐府地处桂、湘、粤三省交界,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因为秦代修建古道穿越萌渚岭到达楚境,这里成为广西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的地区之一,从而移民不断、商贾云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戏曲自然随之流传。而且,清代帝王好戏曲,京城梨园舞台一派繁荣兴盛景象,“上有好者,下必有其焉者矣”,全国各地造台设馆、搭班演戏一时风靡,风气也影响到了贺州地区。贺州地区流行桂剧、彩调、粤剧等。湖南祁剧传入桂北后与当地各种唱腔结合,最终形成了桂剧,在清康乾时达到兴盛,成为广西地方剧种之一。彩调俗称调子、彩灯、采茶等,源于桂北地区农村的歌舞、说唱,融入湖南调子衍化而成,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清中后期。清乾隆年间,粤剧剧班跟随广东商人来到广西,粤剧开始在桂东北流传。由此可见,贺州地区剧种的起源与发展与湖南、广东的剧种息息相关。湘、粤来桂东北的移民数量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顶峰,剧种亦趋于成熟,筑戏台、唱大戏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台大量出现,桂东北也成为了广西戏台分布最为密集之地。清末,黄姚成立了本地桂剧戏班和彩调戏班,戏班不仅在黄姚宝珠观戏台表演,冬季农闲时节还到各个村落的戏台巡回演出,这是贺州地区戏曲兴盛的一个缩影。1995 年,宝珠观戏台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成为记述广西戏曲事业发展的重要证明。

黄姚宝珠观戏台是黄姚的古建筑珍品,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 年)。民国廿三年(1934 年)《昭平县志》记载,宝珠观在明万历年间进行了大修与扩建,作为宝珠观的一部分,宝珠观戏台由此定型,成为黄姚镇内留存的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建筑。宝珠观戏台位于宝珠观东北面,坐东朝西,整体呈凸形,为三面观式戏台,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看戏空间。戏台部分为方形,面阔三间,宽8.3 米,其中明间宽5 米;进深两间,深5.2 米。戏台总高8 米,台面高1.64 米,台口高3.56 米,台口宽敞。台基为石质,正面为八块整块的素面石材,不刻纹样,仅在上下端以半圆凹凸线脚装饰。戏台为单层歇山顶,插梁式木构架,台中四根金柱通高到顶,檐柱置于外沿。翼角不设子角梁,仅在挑檐檩上架设生头木,使翼角看上去较为平缓。金柱间平铺木板天花,饰以佛道八宝图案。檐下装饰有精美的木雕封檐板。屋顶覆青瓦,屋面近檐处有一道绿色琉璃瓦剪边。正脊脊饰为博古脊,脊身由博古头、花窗、小品几部分组成,饰以彩色花鸟灰塑。正脊中间设一绿色琉璃宝珠,两侧为黄色琉璃狮子。垂脊采用大式飞带垂脊,垂脊底设一绿色琉璃狮子,戗脊脊端用绿色琉璃鲤鱼装饰。扮演房面阔三间,宽12.3 米,进深一间,为硬山砖砌,次间设有小前廊,为演出乐队位置。上下场门门上挂雕饰石榴、寿桃,各写“飞燕”“惊鸿”二字。宝珠观戏台不像其他戏台那样,在顶棚设藻井以利于唱戏时反射放大声音,但传说在台面木板下的架空层内放置了九口大缸,起到扩音作用,戏台上的唱奏声音能传十里之远。

宝珠观戏台造型古朴,木雕装饰精美,石作饱满有力,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同时整体体现出广府建筑中亭阁样式的意蕴。如此精巧的建筑,其设计建造者是谁?一般来讲,古时匠人地位低微,很少能与古建筑一起留名传世,宝珠观戏台的建造工匠同样是无名氏。然而事实上,虽然戏台有广府式建筑的样式,但建造者并非广府匠人,据史料记载,戏台为“楚南人”所建。

楚南人是何许人也?这里说的楚南人是指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及江永县一带的人。楚南人不仅建造了宝珠观戏台,还建造了附近村镇的多个戏台。为什么要由楚南人建造戏台呢?推断起来,可能与祁剧有关。祁剧,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源于弋阳腔,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流行于湖南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地区。不少祁剧班社到外地演出,遍及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在广西,祁剧促进了桂剧的形成与发展,史料中经常有祁剧与桂剧同台演出的记载。楚南人来自祁剧之乡,具有丰富的戏台建造技艺与经验。这批工匠可能是跟随剧班来到广西的,受黄姚民众邀请建造了戏台。在黄姚周边有一些楚南人的墓葬,说明部分楚南人已经落脚黄姚谋生,他们可能不仅建造了戏台,还参与了黄姚其他建筑的建设。

一般戏台的前后台之间用背屏来分隔,同时背屏也是放置布景的地方。有的背屏装饰精美华丽,如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水口灵祠戏台的背屏为雕刻精美的木窗扇,裙板绘有双龙戏珠图;钟山县两安瑶族乡莲花村莲花戏台的背屏为镶嵌有仕女抚琴彩画的木屏扇,精雕细凿,为整个戏台的视觉焦点。有的背屏简洁朴素,如宝珠观戏台的背屏,下部为长条木板,上部为木条漏窗。不管背屏是华丽还是简朴,其上端基本都会悬挂一块匾额,匾额的题词对整个戏台极其重要,既是戏台装饰的点睛之笔,亦反映着当地民众对戏曲的寄托及对社会生活的期望。钟山县公安镇大田村水口灵祠戏台的背屏匾额上题“于传有之”,出自《孟子》,意思是“史书上记载有此事”,很有学问;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古城岳王庙戏台的背屏匾额题词为“气塞苍冥”,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浩然之气充满寰宇”,颇具气势;富川瑶族自治县凤溪村神亭戏台的背屏匾额题词为“观古鉴今”,东水村戏台的背屏匾额题词为“闻声于天”。

宝珠观戏台的背屏匾额题词为“可以兴”,字体矫健,有晋唐遗风。从朴实的字面意义看,该题词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福。这是清乾隆年间宝珠观戏台重修时,黄姚首屈一指的名人林作楫所题。民国廿三年(1934 年)《昭平县志》载:“林作楫,字济川,关区黄姚人,乾隆庚子举人,任安远令,重兴义学,增膏火,赏优等,助士子乡会二试资斧,中间扶善锄奸,惩贪墨禁苛征,绰有政声。”林作楫作为举人深具学识,所题题词自然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福那么简单。“可以兴”出自孔子《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指《诗经》,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天地万物、人间万象,可以使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感情、和谐共处,可以向上嘲谏而不遭到厌恨”。诗可以兴,演戏为什么也可以兴?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人类共情的体现。戏台上剧班演员用情感、生活经历、生命在演出,戏台下观众根据自身的人生经历生发出丰富的联想以及情感体验,感受世间万物、古今人事,激荡感情,这就是戏曲的社会教化作用。古代大部分普通民众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像黄姚这种偏远之地,断文识字的能力更是集中于少数士绅阶层。戏曲不能传道授业,但曲目中有大量宣扬伦理道德、礼义忠孝的内容。通过筑戏台、观大戏,识字不多的民众不但耳目得到了愉悦,心灵也受到了洗涤,各种传统人伦美德、历史文化知识得到宣扬与传承,使民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是“莫道逢场作戏,多缘劝世成文”。

每年入冬,黄姚人就要为来年的春节、“三月三”庙会等筹备演出事宜,商定到外地聘请戏班,签约付定,确保如期演出。这时,如果邻村的村民问:

“明年黄姚有戏吗?”

黄姚人会坚决而自豪地回应:

“黄姚有戏!”

黄姚的方言通粤语,粤语中“戏”和“气”同音,“黄姚没戏”等同于“黄姚冇气”,这对黄姚人来讲是很不吉利的话。如果明年没有戏演,就可能被邻村村民嘲笑:“黄姚没戏。”所以为了明年的兴旺好意头,黄姚一定要有戏。

这样的戏演了一年又一年。

斗转星移,岁月流转。今天的庙会已经不是当年的庙会,今天的宝珠观戏台已经不再是演戏的场所,戏台成了文物,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起来了。黄姚演出的中心转移到了黄姚戏院,位于黄姚镇金德街南塘边上,是一座当代建筑。黄姚戏院有一部戏《临贺长歌》长年演出,这部戏是根据《隋书·列女传》中的史实演绎的,讲述的是陈末隋初临贺郡潇贺古道上的岭南酋帅钟士雄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忠烈爱国故事。戏院延续着戏台的社会教化作用。

韵乐静止,铅华洗尽,沉寂下来的戏台成为展示历史的文物。或者说,作为黄姚镇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建筑物,戏台是黄姚镇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数百年来,黄姚的建筑物或毁于天灾,或泯于人祸,兴衰有时,连巍峨崇高的宝珠观也曾水毁观空,也曾被捣毁夷平,唯戏台岿然独存,演出不断,屹立至今。有言道: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戏台上承载着一出出悲欢离合,而戏台本身又何尝不是整个黄姚历史大戏中的一分子?

如果戏台能言,它将如何讲述它亲历的黄姚故事?

猜你喜欢
黄姚宝珠庙会
邱宝珠:机械行业“拼命三娘”
夜黄姚
记住黄姚
古镇黄姚
元宵节,逛庙会
黄姚:惊艳了时光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