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一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2]。文章基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纲要”为指导,以河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核心课程“高级英语”为研究对象,挖掘“高级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高级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到“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纲要”指出,要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思想政治教育于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高级英语”课程有着丰富的知识性和人文性,从而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要充分挖掘其深层的育人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隐身”于“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树立文化自信、人格品质等与英语语言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在知识中传播价值,在价值中凝聚知识,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
首先,词汇是语言的砖和瓦,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讲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将课本中的词汇与学生熟悉的话题联系起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多关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名言金句,并嵌入到词汇讲解过程中,示例如下。
justice: the sense of justice(让学生谈谈对正义感的理解)。
core: Socialist Core Values(让学生理解和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stir up:to stir up trade frictions and conflicts(让学生认清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和矛盾的真实目的及别有用心)。
其次,识别和掌握修辞手法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在修辞讲解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英语修辞手段“首语重复法(anaphora)”时,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3](China will not stop its effort to pursue higher-quality opening-up! China will not stop its effort to pursue an open world economy!And China will not stop its effort to pursue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文化阐释中挖掘思政元素,鼓励学生用英语宣讲中国故事、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级英语”课程教材内容都是原版文章,反映的是西方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如政治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如果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的话,会导致学生盲目推崇西方价值观,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王守仁教授提出,要将传播中国的优秀思想、学术和文化成果,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4]。因此,在“高级英语”课程讲授过程中,要融入中国文化。例如,TheWayto Rainy Mountain这一单元展现了美国著名印第安作家N.S.莫马代(N.S.Momaday)的寻根之旅,展现了印第安部落的兴衰史,穿插了一些印第安部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5]112-13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神话故事和传说,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在文化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语言文化课程中都充满了思政元素,教师要善于挖掘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从课程所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传授的无缝对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具体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可能是碎片化的,但通过对整个教材内容的广度延伸和深度解读可以使之系统化,汇聚多个“知识—思政”点,形成一条“思政线”,再由多条“思政线”,形成一个“思政面”。
河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现代大学英语》第5、6 册,每册12 个单元,每个单元1 个主题。每个单元的教学由3 个部分组成:主题导入、内容赏析和课后巩固。在主题导入阶段,从学生熟悉的常见话题或热点问题切入,利用小组讨论、对抗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就某个自然、社会或文化现象做出自己的阐释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文内容学习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巩固阶段则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布置课后作业。这样环环相扣,使得每个主题都能拓展成一个价值模块,不同的价值模块构成系统化的思政面,传递积极能量,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以下基于部分教学案例进行阐释。
1.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Goods Move, People Move, Ideas Move, And Cultures Change一课的主题是“全球化”[5]54-73。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全球化的资料,课堂上进行讲述,分享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和看法,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和民族文化的变化,课后布置讨论题: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有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或者写一篇200 词左右的作文,题为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for China。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Love Is a Fallacy讲的是校园恋情[5]90-111。导入阶段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爱”的理解。课文分析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正确对待媒体新闻。“What Is News?”是对“新闻”的界定[6]50-73。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当天所听到或看到的一则新闻,并发表自己的评论,以此为基础分析文章对新闻的定义,批判一些媒体对新闻的歪曲式呈现。课后作业:在超星学习论坛上讨论“到底什么是新闻”,引导学生剖析流言式“新闻”的危害。通过思考和比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对自媒体等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t War with the Planet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6]100-12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确立学生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导入阶段让学生讨论目前的环境现状。课文讲解阶段分析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B.康芒纳(B.Commoner)提出的观点,即人类社会和自然遵循不同的运行法则,其冲突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课后围绕“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审美的生存”等主题展开讨论,结合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蓝天保卫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5.培养经济制度自信。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聚焦贫穷这一社会问题[6]148-169。导入阶段让学生讨论:面对穷人,你会做什么?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美国历届政府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不作为,富人一直在想方设法“不为穷人的存在而感到内疚”。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比我国政府对待贫困人口的态度,结合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谈谈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增强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自信和信赖。
6.增强政治制度自信。The One Against the Many是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6]200-217。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加深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了解。课后作业:面对新冠疫情,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结合防疫抗疫,谈谈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7.认同“中国梦”。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是对美国梦的反思[6]218-245。在导入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对“美国梦”的理解,分析文中美国梦的内涵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重申美国梦。然后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学生了解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本质差异。课后鼓励学生围绕中国梦写一篇演讲稿,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梦想”融入民族的“大梦想”,将自身的追求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中,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乐于奉献青春年华。
8.提升对“美”的认知。课文Beauty的主题是“美”[6]246-269。在导入阶段,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课文学习阶段,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表达,跟随作者一起欣赏生活之美、科学之美、宇宙之美。为了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领略浩瀚宇宙的奥妙之美,必须拥有敏锐的双眼、充沛的情感、博大的胸怀。课后讨论:美是无国界的,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大美。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要义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他们善于学习、观察、实践和思考,准确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明辨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系统地进行思考,形成创新思维[1]。“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横向贯通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查、讲、做、演、论5 个方面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查,即学生查阅资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分辨能力,每单元都围绕课文主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班级分享。例如,学习AlGore’sNobelPeace Prize Acceptance Speech一课前,让学生查阅诺贝尔和平奖的背景资料,包括奖项设立的初衷及获奖者A.A.戈尔(A.A.Gore Jr)的主要贡献[5]174-195。理解人们对消除战争、追求世界和平的渴望。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
讲,即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讲授、讲故事等活动。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在每次课上留出5~10min,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故事主题要展现爱国主义思想,充满正能量,如讲述身边的抗疫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做,即社会实践、调研。组织学生开展语言类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如At War with the Planet一课的主题是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调研,用英语写出调研报告[6]100-121。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社会担当。
演,即演讲、演剧。学完马丁·路德·金的演讲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之后,让学生聆听马丁·路德·金的另一个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5]318-341。根据这2 篇演讲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写一篇题为I Have a Dream或者My Chinese Dream的演讲稿,并在班级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学完Love Is A Fallacy之后,让学生根据课文里的故事情节,自编自演一个短剧,录制微视频,通过演出加深对爱的理解[5]90-111。
论,即论文、讨论、辩论。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不正确、不坚定,就会丧失对西方文化批判性的思考和认识,导致错误地全盘接受西方的观点和理念,对中国文化形成不良冲击。所以,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小论文,在微信群中展开讨论,或者在学习通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学完短篇小说A Rose for Emily之后,让学生上交一篇小论文,分析造成Emily 悲剧的家庭和社会因素,同时启发学生注意人格修养[6]26-49。学完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之后,组织学生就“该不该帮助穷人”这一话题展开辩论[6]148-169。通过辩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能对不同文化进行恰当地欣赏、评鉴和批判性思考,理性地审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总之,教研组根据每单元的主题设置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在展开这些活动时,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德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通过一个个小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渐实现提升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大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高级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通过宏观的课程整体设计,深挖“高级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高级英语”课程学习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地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