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迈南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社会共建论坛上,拥有1783余万抖音粉丝的短视频创作者朱铁雄荣获“青年网络文明使者”称号。他以剧情加特效变装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文化短视频,广受网络用户欢迎。
被网友誉为“全网最离谱野厨子”的“南翔不爱吃饭”,在全网拥有5000余万粉丝,从“红楼梦美食”到“失传名菜”再到“御制名菜”等,他创作的美食文化短视频几乎条条爆款;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何楚涵(账号名:何楚涵博士)结束暑期重返课堂,继续用抖音讲授国学;Z世代匠人辜国强在快手分享花丝镶嵌的历史、技艺、意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中国传统技艺。
包罗万象的短视频已然成为大众主流娱乐方式和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短视频市场逐渐成熟,短视频创作也重新回归最本质的内容竞争。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如何深入挖掘新时代短视频创新创造能力?如何杀出重围,赢得更多受众?
创新视角 年轻态表达
南翔在做全职博主前,只是一名烹饪爱好者,他在工作之余拍摄美食视频,分享自己做的家常菜。家常菜虽然实用,但缺乏特色,南翔的粉丝数量增长得十分缓慢,直到他开始复刻失传名菜、宫廷名菜,作品才逐渐有了热度。
在南翔看来,文化短视频创作最重要的是创意,那些失传已久的古代美食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找到“流量密码”后,南翔的视频风格越来越清晰——真实还原中国传统美食制作过程,结合充满喜感的解说,共同形成了南翔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有粉丝总结南翔作品的三个鲜明特点:贵、精致、难。除了挑战国宴和宫廷菜,南翔还会复刻古籍、电视剧、动漫,甚至网文、游戏中出现的奇葩菜品,如牛粪烤肉、油炸冰溜子,往大米里塞鸽子肉,有着三层口味的“阳关三叠包子”等。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教程,南翔的美食复刻也难免会翻车,在他的视频评论区,网友们总是一边调侃,一边感慨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何楚涵的博主之路始于今年年初,她仅用8个月就在抖音积累了150余万粉丝。有着淡雅妆容、利落着装的何楚涵被粉丝称赞“才貌双全”,她的短视频统一采用口播形式,不仅内容干货满满,生动有趣,而且极具网感。何楚涵在讲解古诗古文前,会先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用年轻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关注。比如,在讲述“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视频中,一句“王维和李白同岁,他俩是情敌关系”勾起了无数网友的好奇心。何楚涵表示,传统文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融入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创新呈现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元素相融合。
一些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还利用VR、AR、剪辑、特效、贴纸等技术,为用户搭建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互交融的、富有冲击力的视听空间。例如,国风博主“皮卡晨”通過VR技术,以第一视角带领用户在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景区街道品尝小吃、观看表演;朱铁雄采用特效变装,创新呈现传统文化,被网友誉为“国风变装天花板”。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表示,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构建今古互通的共情空间。要想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创作者要在垂直赛道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类目,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和角度,构建独有的标识和特色。
注重品质 挖掘深度
浮躁、肤浅是不少短视频作品的“通病”。丁道师表示,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能引发思考,触动人心。创作者需深入研究所要表达的主题,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相关历史,呈现有趣的故事、有内涵的哲理、有共鸣的情感。
随着菜品升级,南翔的短视频作品更新频率越来越低,今年8月只更新了2条。南翔告诉《综艺报》,由于要挖掘菜品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从选题、拍摄、反复翻车到后期剪辑,一条视频的制作周期平均要10天左右。“选题的确定和修改,以及后期剪辑都很耗时。我会查阅大量古籍,收集相关资料,以了解这些菜的制作方法。首次制作时,我会尊重原著或传统配方,再不断改良。”
何楚涵的视频采用口播形式,相对而言,拍摄和后期制作耗时不长,但前期准备工作颇费心力。“我通常只准备一个大纲,视频内容很多时候是即兴演讲。对所讲的文史哲内容知识点的考证工作必须严谨,这是非常耗时的部分。例如,我要讲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他们关系非常好,还互相写了很多诗,但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认知,需要深入研究、考证他们之间的友情到底有多深?是否真的一起结伴同游过?许多细节都需要准确的资料和证据支持,不能随意编造。在录制和剪辑过程中,我会反复核查知识点的准确性,包括年份、数字、人名和发音。”每当何楚涵口误或发错音时,细心的网友会在评论区予以指正,何楚涵非常感谢这些网友,同时,这也敦促着她更加谨慎、细致。
90后小伙儿辜国强从事花丝镶嵌工艺传承工作多年,也是快手最早做短视频和直播的手艺人之一。他的短视频风格统一,制作精细,重点呈现了他设计的花丝镶嵌作品,营造了充满诗意、“净”“静”交融的视觉美感。辜国强介绍,花丝镶嵌一度濒临失传,直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借助短视频平台介绍花丝镶嵌的历史文化和制作过程,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且具有实用性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展现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它、认识它、拥有它,让这项传统技艺真正走入大众生活是我们这群手艺人的心愿。”
多元尝试 打破瓶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打破创作瓶颈,让传统文化短视频跨越时空障碍,引发用户共情,是短视频创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南翔感叹,自己有时甚至会一两个月找不到一道有意思并适合制作的美食。“复刻失传美食难度很大,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古代美食,描写得很有美感或者很夸张,实际上并不符合常理。我们既要根据简短的描述,尽可能最大程度还原菜品,还要加上一些有意思的创意。”为激发更多灵感、创意,南翔非常注重与粉丝的互动,不仅会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内容,还会接纳他们的创意“点菜”,尝试制作各种新奇菜式。
为拓宽创作边界,南翔从去年夏天开始尝试制作非美食类内容,比如,龙泉印泥、桐烟徽墨、龙凤花烛等,其中,“龙泉印泥”这期视频获得全网超过500万点赞。用藕丝制作成的龙泉印泥被列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万斤莲藕,才能抽出二两藕丝,南翔顶着南方夏日40多摄氏度高温到藕塘里采藕,耗时三天三夜抽丝,最终还原了乾隆御用的龙泉印泥。“粉丝越多,越要对流量负责,如果能通过短视频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文化价值,对我而言,做短视频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南翔表示,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具有受众基数大、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可以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和主题。比如,从节日、习俗、传说中寻找创作和传播的切入点,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娱乐需求,创作更加贴合现代人审美的短视频内容。他透露,未来会考虑尝试更多有民族特色的非美食类内容,视频内容也将更加多元。
除了课堂实录和户外录制,何楚涵也在策划“博物馆”系列。她认为,文化短视频创作门槛不高,但做好文化短视频门槛很高,她希望将文化内容做得深入浅出更加生动。“深入浅出与单纯地简化知识并不一样。所谓的简化就是砍掉,而深入浅出是搭桥。如果把知识比作枝叶,就是我不砍它,而是想办法在它们之间串联,搭梯子,一步一步地带网友去触摸它们。”
何楚涵建议短视频创作者在坚持做自己的同时,也要多学习其他同类型博主的内容,多关注热点时事,“创作者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剧情、热门梗等,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发网友情感共鸣。但融合不是迎合,更不是单纯蹭热点,而是要更关注知识的传播和嫁接。”通过短视频,何楚涵不仅把大学的艺术课堂搬到了网上,让更多人受益,也通过这种新的媒介形式,探索了传播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新路径。
辜国强表示,除了展示传统技艺和产品,他希望多创作一些更有网感、故事性更强的短视频,借助更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更先进的制作理念提升视频质感。“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大众挖掘的传统工艺,很多老手艺人技艺精湛,却不知道怎么用短视频传播。我曾考虑以花丝镶嵌这一传统工艺为基础,探索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拍摄,或者与其他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合作,创作跨界内容,以吸引不同领域的受众,但这些想法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付诸实践。另外,我自己作为模特出镜表达的部分,也有很大提升空间。”辜国强强调,新颖的形式和技术都是锦上添花,内容才是关键。“只有优质内容才能吸引更多观众,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与字节跳动平台责任中心曾共同发布《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机制:一是突出传统元素在现代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中的运用,实现传统元素的“场景化”和“生活化”;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呈现对现代生活的新态度;三是通过专业且趣味性的表达,让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达人,培养兴趣群体;四是通过复活传统,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引起情感共鸣。
丁道师表示,文化类短视频的传播扩散是文化力量从无到有、由浅入深,逐渐建立的过程。短视频创作者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灵感,发挥好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功能,以实现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价值。此外,创作者还要跳脱传统的单向传播观念,树立用户意识,加强产品思维,以谋求形式、内容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转型。
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秘籍”
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机制:一是突出传统元素在现代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中的运用,实现传统元素的“场景化”和“生活化”;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呈现对现代生活的新态度;三是通过专业且趣味性的表达,让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达人,培养兴趣群体;四是通过复活传统,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引起情感共鸣。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与字节跳动平台责任中心发布的《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可以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和主题。比如,从节日、习俗、传说中寻找创作和传播的切入点,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和娱樂需求,创作更加贴合现代人审美的短视频内容。
——南翔
创作者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剧情、热门梗等,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发网友情感共鸣。但融合不是迎合,更不是单纯蹭热点,而是要更关注知识的传播和嫁接。
——何楚涵
除了展示传统技艺和产品,希望多创作一些更有网感、故事性更强的短视频,借助更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更先进的制作理念提升视频质感。但新颖的形式和技术都是锦上添花,内容才是关键。
——辜国强
短视频创作者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灵感,发挥好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功能,以实现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价值。此外,创作者还要跳脱传统的单向传播观念,树立用户意识,加强产品思维,以谋求形式、内容和审美等多方面的转型。
——丁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