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暑期档”是如何炼成的?

2023-10-10 07:47钟茜
综艺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封神

钟茜

三个月好戏连台,2023暑期档落下帷幕。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票房206.19亿元,观影人次超5.05亿人次,总场次3460.7万,分别刷新暑期档票房、观影人次和场次历史纪录。截至8月31日,全国单日票房已连续72天破亿元,刷新了全国单日票房连续破亿元纪录,破亿元影片共23部,因此,今年暑期档被观众称为“最强暑期档”。

亮眼的票房成绩单背后,国产影片的表现功不可没。《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第一部》)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彰显文化自信;《热烈》《八角笼中》反映时代精神与风貌;《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关注现实热点……截至目前,暑期档票房前六位均为国产电影,合计票房约占暑期档总票房的七成。

今年暑期档何以打破纪录?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暑期档影片类型百花齐放,高质量、高口碑、高话题性爆款频出,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观影需求。这份优异的成绩单,也展现了我国电影创作的巨大潜力和电影市场强劲复苏的趋势,极大提振了行业信心。

国产影片强势崛起

档期最后一天,《孤注一掷》凭借35.26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消失的她》(35.23亿元),以黑马之姿勇夺暑期档冠军,这也是暑期档首次出现2部票房30亿元+的影片。

今年暑期档,140部中外影片角逐。国产片市场份额87.58%,成功占据主流。“档期内共有4部国产片票房超过20亿元,数量创历史之最。分别是《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24.8亿元)、《八角笼中》(22亿元),第5名《长安三万里》也取得17.98亿元票房,可以说国产片撑起了今年暑期档。”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

“如此好的票房表现,首先是因为影片质量过硬,无论是淘票票购票观众评分,还是豆瓣影迷评分,整体比往年暑期档影片有明显提升;其次是影片题材话题度高,可营销性强,在短视频渠道的宣发收获了破圈效果。”陈晋告诉记者。

据悉,《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的豆瓣评分分别为6.4分、6.9分、7.9分、7.5分,可谓叫好又叫座。《长安三万里》《热烈》《茶啊二中》也凭借口碑破圈,豆瓣评分分别为8.3分、7.2分、7.7分。

分析暑期档市场表现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今年暑期档较为特殊,从产品供给端来看,受疫情影响积压的影片得以集中释放,市场储备充足,供给丰富,涵盖剧情、动作、体育、动画、悬疑等多种题材,不同观影倾向、年龄、审美特质的受众,都能挑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从市场环境来看,今夏文化消费呈现报复性增长态势。进入暑期后,以青少年为核心受众的观影需求大幅增加,“不仅仅是电影,演出市场、旅游市场等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市场都十分火爆。”

近年来,头部档期、头部影片的“虹吸效应”已经在电影市场形成了极致分化的现象,但是今年暑期档电影内容供给百花齐放,头部影片对票房的“统治”有所缓解。“今年不仅有头部电影,还有更多腰部及中小成本电影,电影市场发展更加平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从档期打头阵的《消失的她》,到《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再到后半场领跑的《孤注一掷》,基本上每半个月就涌现一部品质、话题兼具的优质影片,支撑了这场影史中罕见的爆款接力跑。

现实题材“抢眼”

今年暑期档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现实意义、切中社会话题、提供情绪价值的影片不断破圈,成为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审美。

由朱一龙等主演的《消失的她》虽然是悬疑犯罪片,但片中涉及婚恋焦虑、性别焦虑及“反恋爱脑”“女性如何在失控的婚姻中保护自己”等话题;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讲述一群普通孩子努力改写人生命运的励志故事,引发观众共鸣;《孤注一掷》取材自网络电信诈骗热点议题,采用多视角、多线叙事,揭露诈骗产业链,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课”,商业性和话题度双丰收,斩获票房佳绩。

此外,《我经过风暴》聚焦家庭暴力,虽然是中小成本电影,但依然凭借“话题度”博得超1亿元票房;《学爸》瞄准“鸡娃”困境,同样以深切的现实关怀引起观众共情,票房破5亿元;韩延执导的老年题材爱情片《我爱你!》(4.27亿元),大鹏执导的街舞题材电影《热烈》(8.99亿元),描写中学生活的动画片《茶啊二中》(3.79亿元)等,紧扣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对真实生活有较为深入的描写和刻画。

尹鸿分析,“疫情之后,大家更关注现实生活和现实话题,这说明市场、观众的转向和变化。”在他看来,虽然近期不少影片因话题度高而广受关注,但不能过度将其成功归咎于话题性,“社会话题只是作品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质,归根结底还是要品质过硬、制作过硬、创作过硬,才能真正赢得观众。”

传统文化唤起“共鸣”

取材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东方美学,是今年暑期档成功的另一大密钥。

《长安三万里》聚焦大唐安史之乱前后,以唐代诗人高适的视角,讲述与李白相遇、相知的一生,挥毫写下大唐盛衰史诗。无论是数字电影技术融汇国风水墨的视觉风格,还是以小见大的主题叙事,均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华传统美学意境,片中48首唐诗更点燃了全年龄段观众对唐诗的热爱。

九年磨一剑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重新演绎中国式传统神话史诗。影片跳出以往的叙事模式,采用“三部曲”套拍方式,呈现三千年前“商周之变”对于中华文明和伦理道德的深远影响。传统文化借力电影艺术,焕发别样光彩。

饶曙光高度赞赏两部电影的创新与探索:“《长安三万里》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构建独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东方意蕴,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我们的动画电影创作需要释放更多想象力,在题材、类型的选择上,也要突破惯性思维,取材不仅仅限于古代神话、传说,对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拓展就是一种创作自觉。《封神第一部》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创作自己的魔幻大片。”

近年来,电影行业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尹鸿谈道:“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再到《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创作者努力寻找历史文化和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这些影片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对专制、强权进行批判;作品主题不再是权利斗争抑或家庭伦理,从审美、题材到人物都呈现现代文明气息,具备当代意义和价值。”

青年导演力量爆发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是,今年暑期档领跑的不少影片都出自80后、90后青年导演之手。

《消失的她》导演崔睿和刘翔是新人导演;《孤注一掷》和《八角笼中》分别是申奥和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苏亮、秦海燕通过《学爸》《我经过风暴》完成从编剧到导演的转型;《最后的真相》是李太阁的导演处女作。动画片方面,《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和邹靖虽进入动画行业多年,但此前并无独立执导的经验;《茶啊二中》导演夏铭泽和阎凯也是首次制作院线动画片。

暑期档缘何新人辈出?业内人士分析,首先新人导演的投资成本有限,比起动辄就“亿元起步宣传费”的春节档、国庆档,新导演的中小成本作品,更适合在暑期档上映,超长时间跨度为作品的口碑发酵预留时间;其次,暑期档具有较强包容性,不同类型、题材的大银幕作品皆能找到目标观影人群。

“今年暑期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导演,除了王宝强是演员出身,大部分导演都是电影专业科班出身,海归导演也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创作者接受当代电影教育,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与当下年轻观众同频共振。他们无太多票房压力,认认真真做自己喜欢的电影,这样的创作更加单纯。”尹鸿分析青年电影人的表现时说。

他还提到,在这批新导演背后,往往都有成熟的70后监制为作品保驾护航。陈思诚担任《消失的她》监制期间,为影片拍摄提供了不少建议与想法;申奥是宁浩公司“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签约导演;《我经过风暴》由路阳、王红卫监制;《学爸》是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的作品之一,除了亲自出演,黄渤还兼任影片监制;《最后的真相》中,黄晓明同样兼任主演和监制。“监制考虑投资、成本、市场,新导演专注创作,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作生态。”尹鸿说。

“青年导演的涌现,与新一代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密不可分。”尹鸿表示。如今,主流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95后、00后对电影内容的需求回到本真——丰满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创新的视角,以及作者的个性,“青年导演的作品在气质、审美上,和年轻观众更加接近。”

宣发破圈 观众“上新”

今年暑期檔的电影营销也玩出不少新花样。“精准营销,是今年暑期档电影营销的新亮点。”尹鸿表示,所谓精准营销,是影片营销策略充分结合作品特点,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带来的社会话题,《长安三万里》由诗歌引发大众的文化记忆,《八角笼中》主打草根逆袭的励志路线。“每部电影都针对目标受众,制定与作品匹配的营销手段,而非依靠铺天盖地的盲目炒作,也不再用票补去‘砸排片。”

正因如此,《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封神第一部》等多部暑期档佳作随着口碑释放,呈现票房逆跌的长线走势。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CMO(首席营销官)代临艳分析今年暑期档观众购票行为的新特征时说:“多部电影多次票房逆跌,说明观众已经不再轻信个别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推荐,反而更关心身边人和普通观众的评价,进而参与电影口碑传播过程,成为电影宣发的一部分。”

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基于大数据统计,提出了“超级用户”的概念。“今年暑期档头部影片都出现了超级用户,带来显著的蜂群效应。他们不仅供应了电影票房,还在各个平台、各个角落为喜欢的电影呐喊、做话题营销、制造热度。”

陈晋也认为,“票房逆跌”的核心原因来自普通观众的“自来水效应”,观众在影片映后路演和直播中自发地制造了众多强娱乐性、高传播性,甚至可以说“魔性洗脑”的“营销梗”,对暑期档的热度提升有巨大帮助。

他提到,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暑期档有52.7%的观众是今年首次走进电影院,同时,年观影量5次以上的资深影迷占比也有明显提升,“这说明一方面低频用户的观影习惯正在重新培养,另一方面大盘核心高频观众的基本盘得到了巩固,电影市场正在稳步、健康地走向复苏。”陈晋告诉《综艺报》。

截至2023年8月31日,全年电影票房为427.73亿元。近期,《志愿军:雄兵出击》《坚如磐石》《前任4:英年早婚》《莫斯科行动》等9部新片排片国庆档。业界认为,在消费端和生产端持续发力下,电影市场的热度有望进一步延续。尹鸿对《综艺报》记者预测,全年票房有望达600亿元,或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电影的社交属性、公共话题属性对年轻人仍具吸引力,今年暑期档票房成绩超出了业界预期,增强了从业者信心。但我认为,今年暑期档具有‘非典型性特征,经历三年疫情,爆发性增长能否健康持续下去,对电影市场来说是个考验。最严峻的便是能否有一批优质作品,维持观众的观影习惯和热情。”

饶曙光对此也持相同看法,“我们需要创作更多高质量的新影片,实现新的生产力释放,实现电影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才能实现中国电影可持续增长。”

2023暑期档好莱坞票房失灵

暑期档历来是好莱坞大片的必争之地,今年,好莱坞电影集体“哑火”,在参与暑期档角逐的电影中,引进片票房占比仅13%左右。其中《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总票房6.55亿元,居暑期档票房榜第8位,《蜘蛛侠:纵横宇宙》《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等大IP作品,票房都在3.5亿元上下,《闪电侠》票房不足2亿元,《夺宝奇兵:命运转盘》仅2392.1万元票房。除了女性题材《芭比》稍有热度,引进片整体表现差强人意。

好莱坞大片为何失灵?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首先是观众迭代,第一部《碟中谍》引进至今已27年。其次,所谓电影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一定要代入观众,与他们产生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鸣共振。我们过去追捧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场面等等,但这些都外在于人们的情感,观众更希望看到与我们情感和生活发生关系的作品。”

除了好莱坞大片,中国港片及内地爱情片也在今年暑期档票房折戟。上映前被视作种子选手的《扫毒3:人在天涯》仅获得2.84亿元票房,《暗杀风暴》《别叫我“赌神”》票房未能破亿元。一向属于暑期档小高潮的七夕档,《念念相忘》《燃冬》《最遗憾是错过你》均表现平平,七夕单日票房中,三部影片总票房仅超7000万元。

究其原因,首先是创新缺失,过分套路化。“一些好莱坞电影、港产片基本品质仍在,但题材、人物甚至桥段都缺乏创新,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次是缺乏生活质感,“观众的观影口味已经转向,大众青睐富有生活感、真实感的作品,排斥套路化的创作。第三,主流受众趋于年轻,老一代IP与观众产生了疏离感,导致吸引力下降。”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

猜你喜欢
封神
乌尔善 封神U23,制造新惊喜
七月,票房“封神”
罗万佩拉“封神”
速腾“封神”:连续十几年引领A+级轿车市场
“封神宇宙”需要文化与心灵的支点
一战“封神”仁魔风神智能手游手柄
“封神宇宙”需要文化与心灵的支点
在深重疫灾中“封神”的纽约州长科莫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