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
8 月在大多数人眼中正是休假好时节,然而,对贸易圈的很多官员来说,今年8月可没有旅游休闲、游山玩水的安逸,只有舟车劳顿、夙夜工作的辛苦。看看8月各种区域治理平台的重要会议就明白了其中缘由:8月7日线上举行的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8月21—22日在印尼三宝垄举行的东亚合作经贸部长会议,8月24—25日在印度斋普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部长会议。
翻看这些会议的新闻稿,会发现几个有意思的现象:第一,会议主办国都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都是所在地区的重要力量(南非之于非洲、印尼之于东南亚、印度之于南亚)。第二,多边经贸议题都在会议议程上,支持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取得成功,改善世贸组织各项功能运行,这些措辞都体现在会议成果文件中。第三,各方都呼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但出发点各不相同,有的希望避免“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的希望借机实现地缘政治和经济考虑。第四,衡量会议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会议能否发表联合声明。从这个角度讲,金砖会议是最成功的,会议不仅达成了联合声明,还就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改革、中小微企业合作框架、数字经济工作组工作计划等达成5项成果。相比之下,其他两个会议受贸易之外的因素影响,就没有这么具体的成果,只能以主席總结的形式对会议情况进行盘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部长会议。今年是印度首次担任二十国集团会议主办国,贸易投资部长会议又恰逢印度官宣登月成功,印度借机还举行了庆祝活动,邀请与会部长和嘉宾共同庆贺。基于笔者对国际会议的长期观察,东道主通常希望会议取得成功,为此免不了要在议程设置和成果文件上考虑其他参会方的关注。印度在贸易问题上比较保守,是多项国际经贸谈判的重要“绊脚石”,按说今年办会印度少不了要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但奇怪的是,西方国家或多或少地保持了克制,并没有在会议桌前对东道主施压,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这些国家要求积极推进的议题上。在笔者看来,固然有各方对区域合作机制效用看法不一的原因,但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的角度,西方国家希望在更多问题上拉拢印度、不愿加剧与印度的矛盾。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从跨国公司驱动进程、追求效率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追求安全的时代背景下,贸易利益最终还是要服务政治需要和安全利益,而这无疑会增加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