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思政模式研究

2023-10-10 05:30杨落娃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术思政英语

杨落娃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在新时代,高校肩负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的重要使命。其中,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课程思政”,将知识传递、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培养,从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这一教学理念致力于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局面[2]。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也在时空上发生深刻变化,思政教育正经历技术与模式的创新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崭露头角,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为掌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发展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促进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培养了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混合式教学融合线上学习和面授教学的最佳范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传统教学的双重优势[3]。在线学习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沟通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学习过程的统计便捷性,传统面授教学则注重多样的活动形式、直观有效的师生互动。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主构建义学习理论高度契合,兼顾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课后学习巩固知识、提升自学能力。同时,混合式教学还充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监督学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活力,为塑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思政的优势

英语写作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折射出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更凸显了他们的认知、思辨和逻辑思维本领[4]。对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而言,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旨在提升他们的英语学术写作技能,并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能力。这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独具特色,在跨文化比较、思维培养以及能力拓展等方面彰显出明显的课程思政优势。

(一)促进学生进行跨文化语言与文化比较,增强国际视野

在英语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母语与目标语言的对比。这种比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语言运用的逻辑,还需要对深刻的文化差异有认知。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与输出能力。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吸收和内化已有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在母语和目标语言中熟练应用的能力。这种跨语言应用的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传递中国故事、弘扬中国声音,从而在语言和文化领域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跨文化语言与文化比较,学生的国际视野得以拓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思辨的能力,塑造独立思考者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国内外学术文献,运用批判性思维模式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归纳各种观点,展开深入的思辨分析,最终构建出文献综述。通过对比国内外学术期刊在行文表达及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来自不同国家学者的学术思维与文化影响,保持理性的认知态度与文化敏感性。同时,学生还能够发现国内学者在知识连贯性、延展性以及严谨性方面的优势。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不断深化思辨,学生能够审视问题的多个层面,锤炼自己的分析能力,进而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实践中作出明智的决策和贡献。

(三)提升学生沟通、交流与合作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英语学术写作的评价体系中,有三个部分的作业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包括日常课程作业、课程论文以及课程验收汇报。每次小组的作业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反复讨论。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学术论文各个章节的行文规则,并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5]。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蕴含了语言输入与输出、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语言学习涉及将“输入”转化为“吸收”的过程[6]。相对而言,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作者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学术写作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输入环节中培养学生关注写作技能与思政元素,在输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批判地、辩证地看待学术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政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写作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也逐步培养了对社会责任的敏感和担当。

二、混合式教学对“课程思政”的成效

在英语学术写作课程运行期间,课程组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影响英语学术写作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涵盖了三个关键层面: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每个层面的因素都由多个次级要素构成,最终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模型,用以评估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见图1)。

图1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因素评价模型

经过综合分析,在影响因素评价模型中的三个层面确定了15个英语学术写作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确定的因素制定了问卷。本研究选择了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以及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旨在测定不同影响因素对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影响程度。共发放了354份问卷,其中针对高校教师的问卷为45份,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为309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6.6%。

通过分层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层次排序,得出了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表(表1)。根据计算结果,教师层面的六个影响因素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影响最为显著,总占比达到43.4%。其次,学生层面的六个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运用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程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和钻研创新能力,其权重之和为38.5%。与此相比,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整体影响较小,其三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之和仅占18.1%。

表1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权重表

在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名中,教师层面的“知识总结能力、育人敬业精神、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能力”等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英语学术写作课程运行期间,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升显得尤为关键。此外,在学生层面中,“课程认知能力、钻研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以及技术运用能力”等影响因素的权重均超过5%,合计占比为35.3%。综上所述,教师应在混合式教学期间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充分激发学生在各项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根据英语学术写作线上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团队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信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线上资料分享与任务布置计划,并设计了师生互动的线下教学课程组织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构建了英语学术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图2)。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

(一)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要点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师在课前会管理线上平台资源,分享课程相关资料,布置课程任务,设置了问答互动。学生则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知识要点、观看相关视频,并参与课程论坛等互动活动。

1. 管理平台资源

教师导入相关学习内容,分享课程资料及网站。在课前,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云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等在线平台上传10~15分钟的慕课视频。这些视频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课程平等方法等项目。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课件、图像等资料和网站链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

2. 布置课程任务

教师发布课程学习通知,布置课程相关作业。在课程运行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时发布与学习相关的课程通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在线上平台上布置相关的课程作业。这种任务布置方式有助于提高线下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了项目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作业,并将作业上传至批改网。批改网不仅会对基本语法写作进行纠正,还能够检测学生的抄袭和剽窃情况,从而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原则。

3. 参与课程论坛

师生都可以参与课程和思政论坛的讨论。线上课程论坛是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打破线下交流的障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平台会统计课程论坛的发帖达人排行和回帖达人排行,对积极参与论坛讨论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此外,平台还提供匿名提问和交流互动的模式,鼓励较为内向的学生参与论坛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讨论的积极性。

(二)线下教学

1. 重点知识抢答回顾,同伴互评课程作文

线下课的首要环节是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深入回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平台设置与前一阶段线上课程相关的重点知识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问题抢答,系统会自动进行答案评分。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强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线下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其他小组的课程作文。同伴互评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手段,其互评形式能够展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掌握[7]。此外,小组合作形式的同伴互评明确了任务分工,同伴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以完成评价任务,并通过小组间的互评反馈进一步完善文本修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外语教学效果[8]。

2. 教师评价课程产出,师生互评思政体验

课程的过程性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过程性课程作文以及每节线下课上不同小组根据线上资料汇总的重点知识报告。教师在学生完成互评后,对整个班级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腾讯文档平台为各小组的作文提出后续修改建议。教师在强调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积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英语学术写作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思政化发展。

(三)课后反思

1. 制定课程思政及满意度问卷

在学期末,英语学术写作团队结合课程实际教学经验,秉承英语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课程思政”情况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详尽调查。这份调查问卷涵盖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课程的思政效果(包括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及观念提升等层面),二是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包括教学任务理解、教学环境满意度、与教师的沟通效果以及课程的实用性等层面)。这一调查的目标在于:一方面,协助课程团队进行反思,提升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知识传递、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以及观念提升的协同效应,与“课程思政”理念相得益彰。

2. 制定课程验收汇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英语学术写作课程团队要求学生对收到的多篇课程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和整合,形成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课程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凝练出论文各部分的主题大意,制定课程验收报告。在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讨论分工和报告内容,逐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交流与合作中锻炼沟通能力,通过课件制作将课程与思政知识内化为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道德素养。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图3),包括形成性评价(30%)、写作与评阅任务评价(40%)以及总结性评价(30%)。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其中课前预习(15%)包含在线学习时间(5%)、线上章节学习进度(5%)以及论坛互动情况(5%),在论坛互动中表现优异的“达人”根据情况可额外获得5%的加分;课堂学习(15%)包括出勤(5%)、参与重点知识抢答(5%)以及优秀小组表现(5%)。写作与评阅任务评价包括日常写作(30%)、最佳作文小组次数(5%)以及最佳评阅小组次数(5%)。总结性评价包括经过修改整合的课程论文(20%)以及课程验收报告(10%)。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预习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评分;借助批改网和腾讯文档软件,对学生的日常写作进行语法和写作模式方面的修改,强化学术道德规范;同时,采用机器评阅、生生互评和教师评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课程验收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持续交流,提升合作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全面素质的培养。

图3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和高校英语教育革新的背景下,英语学术写作课程可以尝试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理念,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构建与创新。这一崭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同时,它还能有针对性地关注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在日常学习中广泛接触西方外来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这种关注有助于防范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正确价值观。

英语学术写作课程不仅承担传授语言知识的功能,还具备培养多元能力、进行思政教育等多重作用。通过对英语学术写作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影响力从教师、学生到学校层面逐步递减。因此,为实现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多重功能,教师需加强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建立创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完善多样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以培养出既具备出色专业能力又怀有国家情怀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学术思政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