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视域下医学生网络伦理现状研究

2023-10-10 11:19许瀚月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医学生伦理专业

许瀚月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网络伦理一般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1]。专业培养视域下对医学生网络伦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及时了解当前医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实现路径。基于此,本研究调查了重庆某医学院校学生网络伦理现状,以期为今后开展医信融合教育、培养未来医生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 年9 月在重庆市某医学院校选取在读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

1.2 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级、专业3 项内容。

1.2.2 医学生网络伦理现状问卷 在查阅文献、访谈辅导员和医学生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内容分为网络行为方式、网络问题看法、网络伦理认知、网络伦理教育与价值观引导4 方面,共23道题,其中单选题13 道、多选题8 道、排序题1 道、开放式问题1 道。

1.3 方法

在医学生班级QQ 群或微信群以问卷星形式发放问卷,填写前调查员统一说明调查目的和填写注意事项,填写时间为5~10 分钟。共发放问卷1 948 分,收回有效问卷1 948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 2016 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频数、百分比进行数据描述,以P 值进行统计推断,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医学生一般资料

共调查医学生1 948 名,其中男生677 人(34.75%),女生1 271 人(65.25%);低年级(大一、大二)1 243 人(63.81%),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705 人(36.19%);临床医学专业1 195 人(61.34%),非临床医学专业753 人(38.66%)。

2.2 医学生网络伦理现状

2.2.1 医学生网络行为方式 调查显示,经常利用手机拍照并上传到网络的医学生仅占10.06%,且多达75.87%的医学生每天不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仅有0.77%、6.47%的医学生会随时转发和随意点赞网络信息。这提示多数医学生网络表达频率较低、主动性不强,且在信息分享和传播方面较为谨慎,不易形成“网络围观”。调查还显示,看到与医学相关的网络热门话题或网络舆情事件时,仅有0.67%的医学生选择“到各种与自己认识反差较大的评论下面留言驳斥”,提示绝大多数医学生的网络行为较为理性、克制(见表1)。

表1 医学生网络行为方式调查结果Table 1 Survey results of medical students' network behavioral styles

2.2.2 医学生对网络问题的看法 调查显示,仅有5.54%的医学生认为当前网络管理太严,提示绝大多数医学生对网络自由度的需求不高。对于当下医学生群体的网络舆论氛围,55.95%的医学生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17.45%的医学生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提示多数医学生认为所在群体的网络舆论氛围是积极正面的(见表2)。

表2 医学生网络问题看法调查结果Table 2 Survey results of medical students' views on network issues

2.2.3 不同特征医学生在网络伦理认知及教育评价方面的差异 调查显示,高年级和低年级医学生对网络伦理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具体而言,对于“基于专业培养,医学生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准则是否具有独特性”,高年级选择“是”的比例高于低年级,提示医学生对网络伦理独特性的认识与专业培养的持续深入有关。对于“网络伦理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年级选择“在校教育”的比例低于“社会影响”,而低年级选择结果相反,提示学校教育对高年级医学生网络伦理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表3 不同年级医学生网络伦理认知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network ethics cogni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n(%)]

调查还显示,男生和女生对网络伦理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对于“专业课教师是否会在课堂上穿插网络伦理教育内容”,女生选择“不会,只讲专业内容”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提示女生对网络伦理教育内容敏感性更强,更关注网络伦理相关内容。对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安排网络伦理相关内容是否有用”,女生选择“有用,能指导在网络空间的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对于“专业教育与网络伦理教育的关系”,女生选择“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同等重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见表4),提示女生对网络伦理教育有更高需求和更多期待。

表4 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评价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network ethics education evaluation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n(%)]

3 讨论

3.1 医学生网络伦理总体呈现较为理性的表达倾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网络行为方式、网络问题看法、网络伦理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与价值观引导4 个方面,医学生的选择倾向大致符合调查人员的假设和预期,即医学生网络伦理总体呈现较为理性的表达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总体上“懒于”网络表达,且在网络信息分享与传播方面较为谨慎,这与重庆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课题组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2]。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医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在网络空间“输出”有关;另一方面,在专业培养的持续作用下,医学生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谨慎行动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从而更看重“什么不能做”。

有必要指出的是,除“什么不能做”所涉及的规则意识外,公共精神和有序参与也是网络表达理性引导的题中之义[3],特别是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网上与网下联动已成为彰显公共精神的现实表征[4]。因此,医学生在明确“什么不能做”的同时,还必须知道“什么应该做”和“应该怎么做”,这不仅有利于信息时代医学核心知识的重构[5],也有利于医学生提高信息利用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在充分自律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6]。

3.2 适当考虑性别、年级的差异,提升网络伦理教育效果

本研究发现,在网络伦理认知方面,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间差异显著,原因可能是随着专业培养的不断深入,高年级医学生有更多机会在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开展伦理实践,从而对自己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的质效进行评估,对学校教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男女生对网络伦理教育评价的组间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生理基础差异和社会舆论导向,女生比男生更感性,对网络伦理相关内容更感兴趣。这与刘莹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女生在师生互动方面更有优势,更能敏锐地察觉到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7]。

另外,从研究结果看,在高年级医学生中,“社会影响”已经超过“在校教育”成为网络伦理价值观的最大影响因素。“道德观念同一性的丧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机[8],引发我们思考新时代网络伦理教育的新路径。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要通过加快理念创新、丰富实践内容、完善评估体系、重视队伍建设等路径来实现[9];有学者从探究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生成机制入手,提出高校应重视网络伦理教育,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通过课程思政,在德育共同体的构建中寻找合适的方式[10];还有学者认为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要在保证信息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前提下进行[11]。这些研究都对本次研究在探索医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方面有重要启发意义。

就本次调查结果看,医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目前主要存在资源缺乏整合、教材开发滞后、与专业教育融入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着重于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兼顾性别因素等关键点,以改善网络伦理教育环境,从而适应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毋庸置疑,网络伦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落脚到医学生专业培养,仍需依托在专业课中渗透相关内容、进行价值引领以引发学生共鸣[12],使其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稳定的内在秩序,产生自我认同[13],从而使网络伦理价值观不断强化,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医学生伦理专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