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佩, 李雅静
(1.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2.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西安 710062 )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严重、雾霾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1]。山西省是典型的能源大省,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能源以煤炭为主,高碳特征突出,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严重,减污降碳压力大,如何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的防治、改善空气质量,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攸关可持续发展,牵动着国计民生。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取得显著的成果,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5 μg/m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随着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逐步向精细化迈进,从定量的角度研究资源型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而居民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可以评估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这为资源型地区下一步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目前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的价值评估研究较少,对于承担减污降碳重大责任的资源型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更为缺乏。研究地点多集中在北京、兰州等5年前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研究发现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偏低[2]。刘倩倩等[3]研究发现PM2.5对家庭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且居民的支付意愿也较高。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煤炭大省,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空气质量改善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焦点。山西省经济增长实现趋稳向好,GDP屡创新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6.4%,居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提高,认知水平大幅上升,这些都会影响居民对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作为地处中部地区的资源型省份,考虑到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后,本文将以山西太原为例,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居民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以条件价值评估法为主,作为核心问题的引导技术多采用开放式、单界二分选择法或双界二分选择法、支付价值卡法来评估居民的支付意愿。由于支付卡式的引导技术具有容易掌握支付意愿、减少信息偏差以及避免极端异值等特性,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可[4]。因此,选择支付卡式引导方式,选取山西太原作为资源型省份的样本区,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估算当地居民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资源型省份下一步空气质量改善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是以问卷调查为手段通过构建假想市场引导受访者表达对研究对象的支付意愿(WTP)或受偿意愿(WTA)[5],以推导环境质量改善或损失的经济价值。该方法最关键的问题是引导技术的选择,合理的引导方式是提高该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种,分别有开放式出价法、封闭式出价法、支付卡式、单边界二分式、双边界二分式等。但CVM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偏差,如假想偏差、策略性偏差、支付工具偏差等可能引起受访者偏好的不确定性[6]。基于此,本文认为支付卡式的引导技术能够比较简单地估算出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因此本文借用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相关理论方法设计问卷,询问受访者是否愿意支付,给出价格区间,让受访者从中选择自己的最大支付意愿。
调查问卷包括5部分:山西省太原市目前空气质量现状的介绍;被访者个人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被访者对大气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以及满意度;受访者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被访者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收集太原空气质量改进、交通绿色出行、汾河有效治理、煤炭绿色开采前后的图片,调研时由调研员向被调研者出示,并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改善后的益处,以及支付费用的具体使用情况,尽可能清楚地向受访者介绍,以此消除信息偏差和假想偏差。经过走访面谈、电子问卷等预调查了解居民的支付意愿,采取支付卡引导技术,核心问题为:为了增加太原市优良天数,改善空气质量,您每月最多愿意为此支付多少费用?基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和预调查结果,设置投标区间为“肯定不愿意支付、0~10元、10~30元、30~50元、50~70元、70~90元、90~100元、100元以上”8档[7],通过提供多种支付意愿供受访者选择,可以避免支付卡法左右居民最终选定价格的缺点,居民可以在投标区间内任意选择。如果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支付”,则请他们给出不愿意支付的原因。
根据调查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的分布频率,计算山西太原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期望值(EWTP)为
(1)
式中:Ai为第i个投标区间的组中值(开放区“>100”选择组下限);Pi为某投标区间投标人数的分布频率[7]。
实地调研于2022年11—12月以及2023年1月进行,采取访谈、电话访问以及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面谈比例达到85%,调查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分别对6城区和郊区县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城六区样本区域为小店区、迎泽区、万柏林区,郊区县样本区域为晋源区和清徐县,具体调研地点选择人流量大的场所进行,包括大型超市、居住小区、公园等,以及利用微信群、QQ群等发动周边的人进行电子问卷的发放。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市区发放350份,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为92.3%;郊区发放15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80%。
2.1.1 受访者基本信息
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总收入、居住位置、居住时长等(表1),在样本中,被调查者女性居多,但男女比例总体平衡,中青年居多,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达到40%。职业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居多,家庭年收入集中在3万~5万元和5万~10万元,占比60%。居住位置集中在市区,居住年限大部分在10年以上,这使其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冬天寒冷,污染严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较多。结合山西本地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等情况来看,本次调研所选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表1 样本数据特征
2.1.2 空气质量感知与判断结果
受访者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感知与判断情况,见表2。受访者对空气质量关注程度较高,“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占比达到79.7%,仅0.9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关注”,表明多数居民特别关注居住地环境空气质量的提升。对空气质量现状的满意度调查发现,没有受访者感到“非常满意”,“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高达69%;40.4%的受访居民对政府改善空气质量所采取措施的持“一般”态度,将近40%的受访者认为不满意;且6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太原市空气质量对自己及家人健康造成“很大”或“较大”的危害。从样本数据的反馈看出,当前太原市居民非常关注空气质量,但总体对当前的空气质量还不满意,认为会对其健康造成威胁,改善空气质量任重而道远。
表2 样本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感知判断情况
2.1.3 空气质量改善支付意愿结果
受访者选择的支付意愿的频率分布见表3。79.2%的受访者具有正的支付意愿,20.8%的受访者具有零支付意愿。基于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得到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8.16元/(月·人)。 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539万人[8],据此得到太原市居民每年的支付意愿为18.21亿元/年。
表3 样本空气质量改善支付意愿的频率分布
对于拒绝支付的92位受访者,此次调研也要求给出了拒绝理由。主要有:①现在空气质量状况较好,不影响正常生活,不需要保护(8人);②希望空气质量改善,但没有能力支付任何费用(30人),说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支付决策的重要因素;③希望空气质量改善,但不应由个人支付,应由政府或污染者支付(47人),说明部分居民认识到空气质量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管理应由政府买单,或应该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9];④不相信能将支付的钱用于空气质量的改善(7人)。总体来看,虽然这些受访者拒绝支付,但是还是认为目前空气质量不太满意,还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2.1 计量模型的选取
支付意愿是指居民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倾向性。本文以支付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离散型二分类变量,“愿意”为1,“不愿意”为0)。该类型数据适合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Y的具体形式为
(2)
式中:p为居民改善空气质量支付意愿的概率(Y=1),1-p为不愿意支付的概率(Y=0);β0为截距项;μ为误差项;β1~βk为回归系数。
从调研结果看,居民的支付意愿均为非负数,零支付意愿样本量占20.8%,有92个人的支付意愿支出为0,这属于左侧受限点的截堵数据,是受限因变量。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含有截尾数据的模型参数会产生偏差,因此采用Tobit回归模型。Tobit模型在处理含有0值的样本时,可以不删除0值估计整体样本,能够很好地进行回归分析[10]。因此,构建支付额度模型为
(3)
式中:因变量Y由潜在变量Y*观测得到。
2.2.2 变量的设定
根据模型分析,支付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第一个被解释变量是支付意愿,将“不愿意”赋值为0,将“愿意”赋值为1;第二个被解释变量是支付额度,根据调查结果,将支付额度为0~10元、10~30元、30~50元、50~70元、70~90元、90~100元、100元以上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赋值为1~7,支付金额为0则赋值为0。
空气质量改善支付意愿受多方面的影响。变量选取及赋值见表4。
表4 变量选取及赋值
2.2.3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5。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个人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居住稳定性、环境认知和对现状的满意度6个方面分析对支付意愿的影响。
1)个人基本特征方面。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年龄与支付意愿成反比,年龄越小,在太原市居住时间越长,空气质量改善的获益越大,所以其更愿意支付。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成正比,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思想认知、观念越先进,而且收入水平较高,越愿意支付。性别对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男女在认知、消费、就业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
2)经济状况。家庭总收入对支付愿意影响显著,收入是决定消费者行为最主要的因素。收入越高,消费者在满足其生活所需后,注重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支付意愿越高。职业对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处于各个行业的居民在教育、消费、认知、观念都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简单地通过职业对消费者进行行为判断,因此具有统计上的不显著。
3)健康状况。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居民为了自身的健康更愿意支付。
4)居住稳定性。居住位置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市区和郊区的空气质量相差不大,而且现在太原市往南边的郊区发展,很多人也会住在郊区,所以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本地居住时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住时间越长,居住稳定性越强,归属感越强,人们越愿意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而支付。
5)环境认知。关注空气质量和对健康危害的程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越关注空气质量,认为空气质量对健康危害程度越大,其改善空气质量的需求就会提高,支付意愿就越强。
6)现状的满意度。对空气质量现状的满意度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现状并不足以成为人们支付意愿的主要考虑因素,而且对现状不满意的居民,对政府改善空气质量的信心不足,支付意愿也低[7],影响统计结果。对政府改善空气质量措施的满意程度不显著,可能是因为部分居民认为政府不会将支付的钱用于空气质量改善,也有部分人认为这部分钱应该由政府或污染者承担。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所有者,其以往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支付意愿决策。
2.2.4 支付额度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Tobit模型探究居民支付额度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6。
表6 Tobit模型回归结果
1)个人基本特征方面。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系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其工作单位、工资收入越稳定,随着自身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更注重生活环境的提升,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认知、接受能力越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社会责任感越强,了解到空气质量改善的好处,并且政府会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等,支付额度随之增大。
2)经济状况方面。家庭总收入系数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为正,家庭总收入与支付额度呈正相关关系。原因可能在于,居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消费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家庭收入越高,在满足家庭各方面的生活所需以后,才会选择支持空气质量的改善,支付额度也会相应地提高。
3)健康状况方面。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支付额度越高。可能是由于常年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也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改善空气质量。
4)居住稳定性方面。居住时长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居民作为理性人,认为改善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所以在太原市居住时间越长,其支付额度越大。
5)环境认知方面。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和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在0.01显著性水平下均有正的影响。说明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成因、危害具有充分的了解后,认为采取措施可以改善这种局面,所愿意支付的额度就越大。
2.2.5 稳健性检验
小店区作为山西“七区”战略的实施区,抓环境、优生态,坚持走创新、绿色、安全的发展道路,推动全省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抽取小店区域212份调研数据,选取支付意愿、支付额度、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本地居住时长、是否关注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对健康危害程度重要的显著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
由表7可以看出,在验证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时,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本地居住时长、空气关注度以及对健康危害程度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有正的显著影响;在验证居民支付额度影响因素时,家庭总收入、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本地居住时长、空气关注度以及对健康危害程度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有正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正的影响。这表明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较为可靠。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1)对山西省太原市居民进行调研,获得443份有效问卷。为改善空气质量,79.2%的受访者具有正的支付意愿,样本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8.16元/(月·人),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539万人[8],据此得到太原市居民每年的支付意愿为18.21亿元/年。20.8%的受访者具有零支付意愿,但根据拒绝的理由可以得出,大部分居民对现在空气质量不满意,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从个人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居住稳定性、环境认知和对现状的满意度6个方面分析对支付意愿和支付额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本地居住时长、是否关注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对健康危害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位置、对空气质量的现状满意度以及对政府采取措施的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1)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通过分析发现居民知识结构、认识观念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因此要多渠道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加深居民对环保相关信息的主观认识,将环保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提高居民对环保工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使居民更愿意为空气质量改善支付资金。
2)合理制定支付标准。在全方位、全覆盖、全口径对居民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数量等指标,结合居民意愿,合理科学测定支付标准,可以采用“试点+示范”的方式,评估支付标准的可行性[11]。同时完善居民支付渠道,建立税收、捐款、存取基金等多元化方式,同时拓宽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筹集更多资金改善空气质量。
3)制定实施相应政策。政府要出台居民支付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支付资金用于空气质量改善,做到专项专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居民信任感,为有效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