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田贺峰
(浙江大学医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手术室,浙江杭州 310016)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预后较差,偏瘫是其常见后遗症,患者多伴有感觉异常、活动不利、肌力减退等症状,导致其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1-2]。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康复的重点。大量研究表明,规律、科学的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提升肌力水平,促进关节运动功能恢复[3-4]。但康复训练形式、内容较为繁琐,患者缺乏锻炼意识,难以长期坚持,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患者坚持康复的动力不足,康复效果受其±从性影响较大,整体效果欠佳。低频脉冲电治疗是一种物理干预手段,可通过低频率电流对患肢进行持续刺激,促使肌肉产生被动节律收缩,以改善肌群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2021 年1 月要2022 年11 月收治的9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收治的9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脑卒中诊断符合叶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曳[5]标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伴肝、肾等重要器官疾患。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 例。对照组中有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4.49±4.38)岁;偏瘫部位:左侧22 例,右侧26 例;疾病类型:脑梗死30 例,脑出血18 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8 例,女性20 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43±4.32)岁;偏瘫部位:左侧23 例,右侧25 例;疾病类型:脑梗死29 例,脑出血19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家属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之后协助患者进行坐起、坐位平衡训练,鼓励其进行直腿抬高、躯干自主扭转等训练,10~15 min/次,2~3 次/d;±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站立平衡、站立训练,并根据其身体耐受情况逐渐过渡至行走、上下楼梯训练,鼓励患者自主完成洗漱、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0~30 min/次,2~3 次/d。持续干预4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江苏蓝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212091230,型号:LH-6000D),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选取上肢肱二头肌、尺侧腕伸肌、肘肌,及下肢腓骨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用酒精对上述部位进行消毒,待干后将电极片贴于各肌群,设置脉冲频率为0.5~5 Hz,±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治疗30 min/次,1次/d。持续干预4 周。
(1)肌力。干预前后,采用美国Biodex 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System4 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伸膝肌及屈膝肌,最大肌力以峰力矩(PT)表示。(2)运动功能。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无反射活动、伸肌协同运动、屈肌、屈肌共同运动、腕稳定性等50 个条目,采用0~2 分评分,其中上肢功能满分66 分,下肢功能满分34 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肢体运动功能越好。(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包括8 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M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性别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伸膝肌PT、屈膝肌PT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肌力指标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的伸膝肌PT、屈膝肌PT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肌力比较[(±s),N・M]
表1 两组肌力比较[(±s),N・M]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
干预前,两组的FMA 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FMA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FMA 上肢、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FMA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F-36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
脑卒中偏瘫若不及时干预,患者肌力会逐渐减退,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6-7]。既往研究表明,大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能力,早期开展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8-9]。但常规康复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繁琐,康复效果受患者训练力度、±从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康复效果往往欠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屈膝肌PT、伸膝肌PT、各项FMA 评分及各维度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肌力,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余乐华等[10]的研究表明,脑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证明了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应用价值。指导患者早期循序渐进地开展肢体康复训练,通过床上坐起、床边站立、上下楼梯等训练,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因脑卒中引起的肌张力过高,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群间协调能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11-12]。同时,肢体康复训练还能有效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促使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重建,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伤残程度。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低频率电流能诱发肌肉收缩运动,进一步改善肢体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神经肌肉组织,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此外,在电刺激干预过程中±据肢体肌肉走行放置电极,可借助神经传导,对大脑高级运动中枢形成反复刺激,促使肌肉产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保持肌肉结缔组织弹性,延缓肌肉萎缩,提高肌力。低频脉冲电治疗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患者感觉舒适,更易接受,配合康复训练干预能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肌肉力量,促进患肢肌力恢复,重建患者缺失的运动功能,改善其运动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水平,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