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王珊珊,杨一民,熊儒君
(1.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300;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率高,部分可发展为儿童哮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常规对症治疗效果有限,容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常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文献上关于此疗法的研究多为疗程1年内的短疗程的疗效观察分析,足疗程的中长期的疗效观察的系统性研究报道较少,更罕见与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用药的研究报告,现将近年来我们采用了足疗程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联合细菌溶解产物免疫治疗儿童AR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供临床参考。
病例来源为2017年01月—2020年0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呼吸与过敏专科门诊及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AR患儿。
对符合以下纳排标准的263例AR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1]标准。②初始治疗年龄≥4岁,且<14岁者。③无粉尘螨滴剂、细菌溶解产物过敏或禁忌者。④过敏原皮肤点刺尘螨阳性(++ ~ ++++)、血清尘螨特异性IgE≥ 0.70IU/L(Ⅱ 级)者。⑤治疗依从性好,规范完成3年疗程,且临床资料记录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上、下呼吸道感染,血管运动性鼻炎等。②应排除鼻腔器质性病变,或腺样体肥大,慢性鼻塞及呼吸道畸形和鼻腔手术史者。
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符合入排标准的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案如下所示。
对照组:仅给予过敏原避免、鼻腔生理盐水清洗、抗组胺药物(特非那丁、阿司米唑等)、激素类鼻喷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如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国药准字S20060012)和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泛福舒)(OM Pharma SA,注册证号S20150041)口服治疗,具体用药方法如下:(1)粉尘螨滴剂:前3周为初始治疗,第1周以粉尘螨滴剂1号舌下含服,第2周采用粉尘螨滴剂2号治疗,第3周采用粉尘螨滴剂3号治疗,每日1次,剂量每日递增,各自对应剂型下第1~7天的含服剂量为1滴、2滴、3滴、4滴、6滴、8滴、10滴。第四周起开始粉尘螨滴剂4号舌下含服,每日1次,每次3滴。以上总疗程3年。(2)泛福舒:每日1次,每次3.5mg,口服,连续用10天,停20天,连续用药3个月为一疗程,每年为一疗程。总疗程3年。
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评估方法》[2-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治疗3年后对两组病例进行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4大鼻部症状评分、症状评分总分(dSS)、药物评分总分(dMS)、临床疗效、合并哮喘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判断依据患儿表现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症状评分、dSS评分、dMS评分分数越低代表患儿恢复越好。
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塞等鼻部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1年及治疗3年后,对照组患儿鼻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01),经分析,观察组鼻部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鼻部症状改善情况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及治疗3年后,对照组d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呈逐年下降趋势,观察组dSS评分治疗1年及治疗3年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表3 dSS评分情况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d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及治疗3年,对照组d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d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dMS评分治疗1年及治疗3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dMS评分情况分)
治疗1年及治疗3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3年总有效率高于治疗1年(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鼻炎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儿未合并哮喘例数,具有可比性。治疗1年,观察组患儿合并哮喘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观察组哮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合并哮喘发生率对比(例,%)
AR是由于机体在暴露于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以打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等为主要表现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5],其发生机制为抗原进入致敏个体内,与聚集鼻黏膜肥大细胞高亲和力的IgE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分泌和合成炎症介质,在免疫细胞的作用下,导致炎症的介质如IL-4、IL-5、IL-13进一步释放,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1]。AR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部分患儿病情长期未得到控制可转为哮喘。
目前AR的治疗除了鼻腔清洗、避免接触过敏原外,药物治疗主要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等对症治疗[6],但停药后症状复发率高,故需长期反复用药。
尘螨是引起AR最常见的过敏原,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SLIT)经舌下含服途径给药,是一种针对尘螨引起的AR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可改变T细胞和B细胞的应答反应,减少特异性IgE合成和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封闭抗体IgG4产生,诱导免疫耐受,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控制或减轻症状,减少用药,避免或减少哮喘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过敏原种类增加[7-8],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般脱敏疗程需要3年以上。
泛福舒属于一种类细菌溶解药物,科学实验中发现对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可被固有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上调黏附因子表达,对于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产生了增强的效果,并可促使T淋巴细胞更好的转化的同时,增强了Th1细胞所产生的应答效果,通过积极的调节Th1/Th2平衡并向Th1的偏移,从而达到免疫性抗体分泌的增加效果,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进而通过免疫途径影响黏膜免疫,对于减轻AR的发病有一定的作用[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及3年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表明采用舌下脱敏联合泛福舒免疫治疗的患儿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治疗3年后,观察组合并哮喘发生率更低,结果表明,舌下脱敏联合泛福舒免疫治疗不仅能够控制患儿症状,还能减少哮喘等并发症的发生。各项观察指标均显示治疗效果与疗程长短成正比。考虑舌下黏膜富含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即郎格罕细胞,黏膜下组织中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和B细胞;郎格罕细胞捕捉变应原后,移行至黏膜下的淋巴组织或附近淋巴结,调节Th1/Th2淋巴细胞平衡,并诱导B细胞产生阻断性抗体IgG4,进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开展联合疗法下,可获得长期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有限,且仅在本地区开展相关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足疗程的舌下尘螨脱敏联合泛福舒免疫疗法对于儿童AR中长期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哮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