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艳 ,陈爱文
(1.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2.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0715;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715)
2019年3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功能和使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可信、可敬、可靠”的良师益友,努力成为“乐为、敢为、有为”的人师楷模。
注目,原指人们的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可做“对事物的专注、重视”解,给人以坚定之感,在这里可以借喻为教师坚定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表现为对一种思想、政治、文化和制度的高度认同,做有信仰的人,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伟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责任担当,立场不牢,课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内容讲得不实、不透等问题,致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误读与曲解,甚至出现政治立场的偏差,这是值得重视和深度思考的问题。“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和基础,可谓“真信”者才能“真行”,“真行”者才能“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信仰坚定,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自觉和政治清醒,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高度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信仰,第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指引方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从巩固、发展和推进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推进,做到“真学”,要把握其理论精髓和实践本质,做到“真懂”,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感染学生和引领学生,达到“真信”。第二,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追求,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将这一坚定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思政课堂,补足“精神之钙”,做政治强、情怀深的“灵魂工程师”。第三,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这一理论的坚持既是对党领导人民实践成就的肯定,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事业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彰显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第四,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坚定“四个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提升综合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
昂首,原指人高高地抬头,做仰头姿势,可做“人笃定、有底气”解,给人以自信满满之感,这里可以借喻为教师应当坚定自信、理直气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理直气壮”源于教师精湛的业务能力,但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低,对自身职业的不认可和不肯定,使其内心矛盾产生失衡,最终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自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的无底气。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某些专业课程相比,教育效果是潜在的、长久的,甚至是深远的,不会立竿见影,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不高。少数高校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成为“搭头课”“让路课”,使教师自觉人微言轻,在学生面前腰杆不直、底气不足,无法理直气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教育教学上要乐为、敢为、有为,努力成为政治上可靠、教学上可信、人格上可敬的“人师”。一方面,形成国家统筹、社会支持和学校落实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和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下大功夫。一是政治素质要过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引领人,传道者要先明道、信道,要实现“真懂”,进而达到“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亦如此,要学懂弄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才会“真用”,思考怎么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而实现“真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正义性,提升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政治清醒,敢于发声,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真伪,做面对学生有底气的引路人。二是业务能力水平要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稳讲堂,理论功底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全面,治学态度要严谨,教学能力要过硬。“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涉猎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方向,还要做到知识渊博、视野广阔,做到融政治性、思想性和专业性于一体,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三是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必须保障教师的各项权益,提升教师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守正创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新媒介盘活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晦涩的理论知识,将“干巴巴”的理论讲活、讲透、讲实,做最有“底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俯身,原指人弯下身体,呈屈身状态动作,可做“虚心、平易近人”解,给人以谦卑、有礼节之感,这里可以借喻为教师不卑不亢、谦卑有礼的仁爱之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仁而爱人,这种爱是付出、是理解、是宽容,更是尊重,这是教育之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争当“人师”。要有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然而,在教学中,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态度上滋生怠慢情绪,工作懈怠,易情绪化,对学生简单粗暴,没有耐心,缺乏爱心。缺乏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格局,终将培养不出“大德”“大爱”“大情怀”和“大格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有违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缺乏“温度”“态度”和“效度”的主要根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爱的教育课,需要教师以仁爱之心打开教育之门,以爱育人,以爱化人,这是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培养怎样的学生,以及民族的未来和发展。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教师的言行和情怀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心系国家和民族发展,要有大局意识,抱有赤子之心,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带领学生将个人价值融入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懈奋斗之中。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抱有一份热忱。人们经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辛勤与耕耘,无不蕴含着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将个人目标的实现融入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中,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个人进步、职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带着对学生的热爱开展工作,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声音,用心用情去体察学生所需、所求,用爱去感染学生、温暖学生。在爱的基础上做到宽严相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让润物细无声的爱伴随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前进,原指向前行进或向前发展,可做“人勇往直前”解,给人以不懈努力、永不停歇之感,这里可以借喻为教师学无止境、砥砺奋进的治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学生正“三观”的关键课程,更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相融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关注跨学科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不足,视野狭窄,课堂讲授缺乏深度、广度和效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获得感,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抱有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经常自我反思、自我锤炼和自我教育,善于接收和接纳新事物,并使其形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高素质思政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强大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随着时代变迁,知识更新、教学对象的多元化,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唯有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素养,才能做名副其实的“大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关注时代、社会、国家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开拓自身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结合社会实践发展和生动形象讲述教学内容,使理论真正被学生掌握[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品质,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最新理论知识的获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甘当小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加强研究学习课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5],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巧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盘活思政课堂,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铸魂育人的“工程师”“大先生”,良好风范的养成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信仰,站稳讲台,做到理直气壮,面对学生仁而爱人、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不断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