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3-10-09 10:06冯涛陆昕昕
大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动力院校高职

冯涛,陆昕昕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力实施“双高计划”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专业成长体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培育教师教育情怀,才能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也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进步和提升,但在教师中仍然存在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尤其是缺乏职业责任感,教师的教育情怀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培育教师教育情怀上升到战略层面,从推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角度入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找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在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教育情怀的培育。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现状

(一)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思想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思想,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特别是在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同时要看到,高职院校教师仍然存在专业思想比较薄弱的现象,尤其是对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思路缺乏深入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比较薄弱[1]。

(二)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进而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建设向纵深发展。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建设,在选聘教师时把专业知识作为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相对较好,普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管理等岗位工作。但是,按照“双高计划”的标准和要求看,教师仍然存在没有正确处理“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关系的问题,教师还没有成为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专业知识的拓展性不强,自我实现“双师型”的需求不强。

(三)专业能力

对高职院校教师来说,专业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持续性、自主性、多样性等特点,教师只有持续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得到内部与外部的认可,这对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在激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如引导教师参与各类学习、培训、交流、座谈等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的现象,特别是在调动和发挥教师潜质、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教师对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缺乏动力。

(四)专业态度

良好的专业态度,对强化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也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知识领域,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例如很多教师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进步。然而,高职院校教师也存在专业态度偏差的问题,如有教师没有将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职业责任感不强,只是将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还没有从“人才强国”的角度持续强化自身专业发展能力[2]。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

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首先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还比较薄弱,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应当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但在专业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缺乏自主性,知识更新意识不强,缺乏“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很多新手型教师不注重加强学习与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相对较少。有的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还没有把终身学习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论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工作中,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的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情怀,还没有将教育教学工作当成自身的终身事业追求和价值体现。

(二)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来看,除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之外,也包括一些高职院校不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特别是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普遍都是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落实,只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注重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缺乏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培育的有效方法,使得教师群体中出现“躺平”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的高职院校不注重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甚至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激情[3]。

(三)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落后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些高职院校不注重构建科学、完善、系统、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特别是对教师成长、成才、成功的关注度不高,人力资源理念还没有融入教师队伍建设中,如缺乏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一些教师对未来缺少憧憬,甚至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有的高职院校不注重将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与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结合,在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教学反思方面不够到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落后,同样会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四)教师专业人才建设不足

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构建科学和完善的动力机制,才能使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更大突破,而更为重要的则是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推动教师专业人才建设。但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教师专业人才建设不足,专业引领体系相对薄弱,这必然会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人才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发展规划方面存在定位、方向问题,在培养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教师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人才建设方面缺乏科学化、前瞻性和战略性,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发展受限,进而出现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五)教师专业提升载体较少

教师只有在高职院校不断提升,专业发展动力才会更强。当前,高职院校尽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但教师专业提升载体较少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没有载体、没有方向,同样会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有的高职院校不注重加强和改进“专业共同体建设”,特别是很多教师还没有将专业共同体作为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教师之互助、沟通、对话仍然相对较少,“独学而无友”的现象仍然较多。有的高职院校不注重推动“品牌专业群”建设,“产学研相结合”不够到位,教师在打造创新课程、精准课程、核心课程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少。有的高职院校课题研究体系不够完善,教师整体参与度不高,课题研究还没有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很多教师“双创”意识薄弱[4]。

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优化对策

(一)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高职院校要想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首先要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方面狠下功夫。对此,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职业责任感,积极引导教师培育教育情怀,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献计出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首先要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高职院校需要将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纳入整体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着眼于挖掘和发挥教师个体潜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从“专业人员”向专业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复合型教师转变,对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重奖,以此在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使更多的教师参与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

(二)完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

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对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具有很强的保障性。对此,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使广大教师在高职院校持续得到提升,强化教师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和依赖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之外,也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培育,加强对先进教师的宣传,通过专题座谈、讲座、媒体宣传、教师节表彰等形式力求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并通过校报、校园网络对每学年教师的获奖予以宣传,带动鼓舞全校教师参与师德建设,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操,提升教师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为强化教师职业发展动力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5]。

(三)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对强化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来说,只有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才能使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进而不断提升职业发展动力,全身心投入至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当中,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对此,高职院校需要把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当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广大教师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订制化”职业生涯规划,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个性特点以及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锻炼,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坚定信心、增强信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机制,从促进教师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做好教育引导,加强情怀培育,为教师工作提供良好环境。

(四)加强教师专业人才建设

高职院校要把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纳入人才建设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打造专业能力强、研究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教师人才队伍。对此,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师专业人才标准,即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是学习者以及教师是研究者。高职院校在加强教师专业人才建设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主要包括生态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理智取向,教师除了具备自身学科专业能力之外,在面对其他学科时,也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能够将学科教育与整体职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如引导专业教师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其作为教师专业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打造教师专业提升载体

教师要想具备较强的专业发展动力,至关重要的就是他们能够在高职院校持续提升,能够在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此,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双高计划”、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内部管理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引导广大教师参与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重视,并融入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流程[6]。大力推动“品牌专业群”和“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积极引导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推动学科融合与创新,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课题研究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也可以针对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组建专业团队,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有助于增强专业发展动力。

高职院校要想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双高计划”,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大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优化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机制,使广大教师形成具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教育情怀。

对此,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上升到战略层面,着眼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从解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制约因素入手,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举措,以培养教师职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完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加强教师专业人才建设、打造教师专业提升载体方面加大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为教师教育情怀培育打下坚实基础,为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动力院校高职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