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灸与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影响

2023-10-08 03:21:46赖丰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情志酒精性脂肪肝

赖丰芳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是指除酒精外,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综合性病症,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为主要特征。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隐痛、腹泻、腹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目前,临床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主要实施药物保守治疗及辅以一定的护理干预,以积极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2]。但研究显示[3],既往临床在非酒精性脂肪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虽能根据疾病提供基础性护理干预,但该种模式缺乏全面性及针对性,且往往会忽视患者情志、心理等因素对于恢复病情有一定的影响。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积聚”“肥气”等范畴,认为主要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结等导致,发病于肝脏,并且与脾脏、肾脏存在密切相关性,而有针对性的从情志、艾灸、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将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象,就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69岁,平均(48.35±3.47)岁;病症程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13例,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14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3例;病程1~9年,平均(5.43±1.03)年。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4~67岁,平均(48.12±3.56)岁;病症程度: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12例,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14例,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病程1~8年,平均(5.22±0.95)年。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1.1 纳入标准 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5]中非酒精性脂肪疾病诊断相符合者。②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③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善。

1.1.2 排除标准 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存在心脏功能、肾脏功能、肝脏功能缺陷或障碍者。③有恶性肿瘤或存在免疫性缺陷者。④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者。⑤患有全身急性感染及合并免疫系统缺陷者。⑥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及沟通能力障碍者。⑦治疗依从性差,无法接受随访干预者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具体讲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疾病知识,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病因、临床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积极提升患者认识能力,纠正其错误疾病观念。②药物指导:护理人员需耐心的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让其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出现误服、漏服、少服、私自变换药物等情况发生;并且告知患者服用药物治疗期间,若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诊,或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切忌自行调整服药剂量与服药方式等。③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合理膳食的意义,并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如做到低盐低脂饮食,食盐每日尽量不超过6 g,尽量选择高蛋白质、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可多食用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平衡膳食。④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病房环境卫生,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及时更换床单等;同时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者,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调整体位,对于长时间受压部位使用保护垫或进行按摩等,防止发生压疮等不良事件。⑤生活指导:向患者强调良好生活习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按时作息,并进行戒烟、戒酒。同时,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但需根据病情及机体耐受性等具体情况决定,且运动主要以适量为主,不疲倦、不影响病情为佳,感觉不适时需及时停止运动。如可在公园内进行散步、练太极、跳广场舞等运动。

1.2.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其中基础护理方式、方法同参照组,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措施如下。①宫廷灸:穴位选取神阙、气海、关元。宫廷灸是结合新时代材料的一种艾灸器具,通过选择5 cm左右的艾柱,将其点燃后固定于宫廷罐内,放置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艾灸,操作期间皮肤表面会有轻微灼热感,体内会有温热感,直至患者深部组织发热、皮肤表面微微发红后停止,艾灸时间为10 min左右。这种温热刺激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起到回阳、理气、松湿等作用。在整个艾灸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的具体感受情况等。患者需每日进行1次艾灸干预,共干预1周。②中医膳食:在中医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中医膳食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如用20 g枸杞子、20 g何首乌、30 g三七、30 g山楂及250 g猪骨,熬制成骨汤,每日服用1次,同时用10 g的山楂、荷叶及决明子进行泡茶饮,每日饮用3次,共连续饮用1个月。③中医情志:a.情志疏导。由护理人员一对一向患者讲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与情志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相关疾病知识,提升其疾病认知能力的同时,使其明白自身情志对于病情的影响;再告知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需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待治疗需保持耐心、恒心,有坚定的信心战胜疾病,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以取得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与患者家属做好交流沟通,尽可能取得其支持,让其对患者情志层面形成支持,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爱护及帮助,使之感觉到自身受到关注及爱护,进而提升自我效能。b.情志相胜。具体告知患者中医中的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在七情致病理论中,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因此,在实际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可采用不同的情志相胜策略,如对于过度悲伤的患者则采用喜胜悲干预策略;对于过度忧思的患者采用怒胜思干预策略等。以有效避免患者因忧思、悲伤等情绪影响病情。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水平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抽取3 mL静脉血,对两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进行测定,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3.2 肝功能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抽取3 mL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1.3.3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评估,其中焦虑评分的划分界线为50分,高于50分表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情况越严重。抑郁评分的划分界线为53分,最后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表(SF-36)[7]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躯体角色及总健康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脂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脂水平(mmoL/L,)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脂水平(mmoL/L,)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肝功能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肝功能(U/L,)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肝功能(U/L,)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分,)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分,)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8],人体正常的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为3%左右,当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蓄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时,则可以判定患者为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脂肪肝一种,主要是指除酒精外,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综合性病症。患者临床表征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病变,发病初期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干预,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常出现肝脾肿大、血脂紊乱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可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9]。目前,临床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原因还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与患者肥胖、患有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因素有关,因而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主要以控制饮食、改善膳食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进行对症治疗来控制疾病进展[10]。但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久,在长久的治疗周期中极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是加重等,十分不利于提升临床整体治疗效率。因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既往临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虽能根据疾病提供基础性护理干预服务,但该种模式主要依靠护理人员主观意识进行干预,缺乏全面性及系统性,并且采用该种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患者心理、自我效能等方面因素对于恢复病情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体护理干预效果不理想,应而还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11]。

中医将非酒精性脂肪肝归属于“痰湿”“痞满”等范畴,认为患者因肝气郁结而导致脾失健运、气滞血瘀,最终湿聚成痰,因而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结合患者病情病因等特点进行干预,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12]。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为其1个月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这一结果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积极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肝脏功能。主要原因为对患者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可起到积极的疏肝通络、扶正培元、健脾和胃、健脾益气等作用。诸穴合用能够起到祛湿化痰、健运中焦、通络行气之功,积极降解转氨酶及降脂作用,避免加重对肝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13]。同时,中医膳食能够从患者饮食上进行干预,通过制定专门的中药膳食,除能纠正患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外,还能有效清除肝脏组织内的脂肪,预防脂肪发生变性,并且促进肝脏细胞修复及再生,有效减轻肝脏组织负担。因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积极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肝脏功能。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为期1个月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这一结果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或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积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原因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受到病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对于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心理活动及思想状态等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能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言语、行为等方向的情志疏导,可有效帮助患者战胜内心障碍,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开展,进而积极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及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宫廷灸、中医膳食及中医情志联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功能及心理状态,减少或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积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情志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脂肪肝 不简单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0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9:06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19:34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28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