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慧
(四川省雷波县锦林国有林保护处,四川 雷波 616550)
竹作为速生常绿植物,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浙江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也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植物[1]。长江上游地区为适宜发展竹产业的区域,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竹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并开发建设笋材两用生产基地,同时打造竹林风景线,有助于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竹农就业增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具[2]。
在我国西南地区,凉山州雷波县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度地带,气候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丛生竹为主,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兼有的竹资源富集区,竹种子资源丰富,形成了竹资源保护和竹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毗邻金沙江北岸,总面积2932km2。地形主要是南北向构造带,溪沟纵贯全境,由近南北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褶皱组成,最高海拔4076m[3]。
雷波县位于四川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较短且温凉。在冬半年,大部分地区持续阴冷潮湿,高山地区常常被云雾所笼罩,雨雪频繁,日照严重不足。夏半年主要受到源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季风和西太平洋暖湿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为冷暖气团交替时期。春季气温回升快且不稳定,而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
河流主要属金沙江水系和岷江水系。境内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充足,河水清澈,水质优良。
雷波县的土壤属四川盆地湿润亚热带森林土壤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区域存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主要有黄壤、黄棕壤、棕壤、高山草甸土等。海拔1600m以下为山地黄壤;海拔1600~2000m为山地黄棕壤;海拔2000~2200m为山地棕壤;海拔2200~2500m为山地灰棕壤;海拔2500~3500m为山地棕色灰化土;海拔3500m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土壤具有轻微的富铝化特征,表层富含有机质,pH4.3~4.6。土壤中的石砾含量约为25%,自然肥力较高。
雷波县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气候、土壤和海拔的差异导致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5%,植被类型丰富而独特,成为全球最南端已确定的大熊猫栖息地。主要用材树种有桦木、马尾松、杉木、柏木、桤木、栎类和楠木等;竹类有筇竹、实竹、慈竹、斑竹和楠竹等,总计达18个竹种。此外,雷波县还种植了脐橙、青花椒、核桃等经济树种。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雷波县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发展竹产业和生态旅游等领域[4]。
雷波县竹资源丰富,共有18个种类,其中大熊猫主食的竹有4个属,共11种。这包括方竹属的八月竹和方竹,筇竹属的实竹子、大叶筇竹和筇竹,巴山木竹属的冷箭竹,以及玉山竹属的大风顶玉山竹、熊竹、斑壳玉山竹、马边玉山竹、雷波玉山竹等[5]。全县竹林的总面积约为3.33×104hm2。筇竹是当地优势种,也是大熊猫的主食之一,对当地生态保护、环境绿化以及大熊猫的繁育和栖息具有特殊价值。近年来,雷波县陆续建设了竹产业基地和示范园,竹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在原有竹资源的基础上,近年结合竹产业基地建设、竹林风景线建设等项目已经建设竹产业基地3333hm2以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阿东去了学校后,罗四强陪着阿里和罗爹爹去了东湖三天,就不再陪。打电话告诉阿东说,阿里真是太强了。他一到东湖,便抱着录音机去湖边放哀乐。听完哀乐,又回到罗爹爹打拳的树林。然后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罗爹爹打完拳,跟人闲聊过后,说,阿里,我们回去。他便乖乖推着罗爹爹回家。每天如此,一个动作都不乱。连走的路线,拐弯抹角,都跟头天一模一样。
现有筇竹、方竹低效林分基本状况为:竹盖度达到80%~90%,立竹株数为3200~4000株/667m2,竹平均高度为0.8~1.2m,竹粗度(地径)0.6~1.0cm,出笋力约为180~210根/667m2,生物量为1200~1500kg/667m2,平均年龄在3~5年。由于筇竹和方竹林分的郁闭度过高、立竹密度过大,导致光照不足、通气差,进而影响了林分的生长状况。这些林分的竹子高度较低、地径较小,单株重量小,竹直干型差。尤其是林分中的部分年龄过大,其发笋力和年增生物量较低。主要是天然筇竹的自然分布和自然生长,缺乏经营管理,导致林分的生产力和经济价值都较低,景观价值不高。
雷波县竹资源主要为天然分布,大规模集中成片分布少,而碎片化零星分布较为常见,因此需要进行人工补植或者抚育来实现连片分布。长期以来,竹林资源在自然经营过程中受到了不可持续的采伐竹材和采集竹笋的影响,导致竹龄逐渐老化,竹杆变得细弱,单位面积内竹生物量减少,年产笋量逐渐降低,整体竹林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这种“靠山吃山”的发展方式导致竹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进而降低了竹林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对全县适宜发展竹子产业的区域,进行全面现场调查和统计。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和立地条件等因素,进行人工栽植建设产业基地,并配套从整地到土肥水管理的抚育和管护措施。
4.1.1 选择竹(树)种及其特性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树种。以乡土竹种优先的原则,最终规划重点发展筇竹、方竹和黄柏等竹(树)种。
4.1.2 林种 根据项目功能和培育目的,设计林种为用材林,亚林种为一般用材林,主要打造笋材兼用的竹产业基地。首先,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将满足当地居民对竹材的需求,同时提供竹原料给加工业和工艺品制作业。其次,通过科学经营措施,将生产竹笋作为主要目标,生产本地特色、优质、环保、绿色食用笋,以满足群众生活和精深加工对笋原料的需求。这也有助于延伸竹产业链,着力打造以雷波筇竹为重点的品牌,提升产业效益。
4.1.3 造林类型 根据造林地的前地类、植被状况、立地条件,共划分4个造林类型(造林类型Ⅰ、II、Ⅲ、Ⅳ号),如表1所示。
表1 造林类型名称
对竹林进行全面调查,掌握立地条件、立竹密度、竹龄组成和生长情况等关键信息,对于生长状况欠佳、密度不均的筇竹和方竹低效林,采取人工抚育措施进行改造,以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提高竹林质量和产出,维护产业基地竹林健康。
4.2.1 清理低质的立竹 根据合理的竹龄组结构(4年生以上保留10%,3年生保留30%,2年生以下保留30%),砍除过密的立竹,确保立竹度保持在2000株/667m2左右,从而保持林分合理的营养空间。砍伐要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弱留强、砍老留幼”的原则,并适当考虑距离进行竹木清理。同时,对严重影响竹子生长的枯立木、病死木、藤本植物进行伐除。
4.2.2 林地及林木清理 清除伐除剩余物(竹杆、竹枝、竹叶)、杂草、灌木、藤本、石块等,运出林地后集中进行无害处理。
4.2.3 水分管理 竹子喜湿润,怕积水。对于集中连片的基地,将完善排灌基础设施,特别是在大雨后及时巡查,若发现有积水要及时排除。弱天气久旱不雨要及时灌水[6]。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溉时间及次数,尤其是干旱期和发笋期前应加强让人工灌溉,以确保竹林在关键生长阶段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
4.2.4 施肥 竹木资源要达到高产、稳定,需要补充养分的消耗,通过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更新复壮,提高竹生长及发笋力。改造当年施追肥2次,时间3~4月和8~9月。第二年、第三年各施追肥2次,时间1~2月和7~8月,连续2年。每次施长效性复合肥20kg/667m2,采用撒施,施后立即用土覆盖,避免肥料养分流失以及对肥料对环境污染。施肥结合松土除草进行。
4.2.5 采笋养竹 保留第一批和第二批早期的健壮笋,数量为2~3株/m2,所留竹笋应分布均匀。采去第二批后期及以后的全部竹笋,采笋原则为“采小留大,采弱留强,采密留稀”。
4.2.6 抚育管护 主要措施是人工巡护、防火和防有害生物危害,尤其要防护竹鼠危害。
4.3.1 种苗来源及供应方式 筇竹种苗主要来源于雷波县境内,不足部分来源于与雷波县立地条件相近的宜宾市筠连县、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及云南省大关县等地。
4.3.2 种苗质量、规格 除执行国家及四川省种苗质量标准外,还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种苗标准,原则上优先选用经过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或者地方行业部门认定的乡土良种。严把种苗质量关,禁止使用一切不合格的种苗。同时,工程建设所需的苗木必须具有“一签两证”,即苗木标签、苗木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等证明。更多种苗等级及要求详见表2。
表2 种苗质量要求
4.3.3 苗木保护处理 苗木从苗圃起运到完成栽植间隔时间不超过2d。苗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用篷布或者草帘进行遮盖,避免风吹日晒。短途运输(含人工二次转运)要注意保护竹杆和根系。苗木下车时要轻拿轻放,有计划堆放。
4.3.4 苗木假植 当天未栽植完的苗木应放在阴凉处遮荫保湿存放;对于裸根苗应该选择遮阴、土壤通透的假植地及时假植。
4.3.5 资源保护 产业基地建设一定注意资源保护。建设过程中要搞好林地等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侵占破坏保护地和耕地,对乱占、开垦林地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处理。防止耕地、林地的流失和植被破坏,确保资源安全。
4.3.6 动植物资源保护 在实施竹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除提质增效措施需要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要进行间伐伐除部分竹资源外,严禁破坏原有野生竹资源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物种资源。
4.3.7 森林草原防火 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制定专门森林草原防火计划,严格执行当地森林草原防火规定,预防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
4.3.8 防林草有害生物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首先从种苗的源头抓起,做好种苗产地检疫,苗木在出圃前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对携带有害生物的苗木严禁出圃。对已经建成的产业基地,对相关管理巡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落实巡护人员监测,发现有害生物危害及时上报,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的,防止有害生物的发生和蔓延。
竹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通过采取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等措施,能有效提高竹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在四川兴文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方竹基地总面积达到1333hm2,实现年产值1.9亿元[7]。雷波县通过基地的建设,也将使竹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竹产业基地建设和低效林改造不仅增加了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了竹林的质量,还实现了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竹林在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重要碳汇。根据张迎辉研究的数据,12种观赏竹固碳量最大可达168. 92g/(m2·d),释氧量可达122.86g/(m2·d)[8],通过竹产业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固碳,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通过竹产业的发展兴盛,带动了竹材生产、竹笋生产、竹加工以及以竹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发展。这不仅为当地林农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岗位,实现直接增收,同时也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及生态建设与环境绿化美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为建设生态雷波和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全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