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

2023-10-08 06:52刘聪
南方论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小康社会

刘聪

(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410083)

一、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化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萌发。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支撑下,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共同富裕新的实现机制,科学展望未来社会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景,为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无共同富裕的可能性

马克思从物质利益分配问题深入探讨分析收入公平与财富平等问题。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对林木盗窃法案及摩泽尔地区民众的贫困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及思考和关注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社会现实问题发现:社会上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让马克思关注到物质利益问题,提出依靠当今的政治国家不可能解决贫困问题,并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他指出,“国家中某一地区的经常性的贫困状况……体现了现实和管理原则之间的矛盾”。[1]恩格斯也时刻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并运用大量史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贫困,指出“贫穷是现代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2]

随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趋向成熟,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从现象和本质论证了贫困产生的前提、根源和后果。一方面贫困的表象体现在贫民吃不饱,穿不暖,无处安身。另一方面贫困的本质体现在结构性的分配不平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主导生产,与之配套的分配方式是按资分配。而参与劳动的无产者不占有生产资料,也没有其他物质条件可以另谋生路,只能出卖劳动力,沦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雇佣劳动者之后,资本家可以得到一个隐蔽的增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利用剩余价值剥削和压榨雇佣工人的劳动成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资本家不仅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还拥有对雇佣劳动者的支配权,从而实现了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资本家贪婪无度地榨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断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循环和再生产,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而劳动者在看似平等的雇佣关系下只能勉强维持自身生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历史和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为主导的生产与分配是绝无共同富裕的可能。

(二)马克思提出共同富裕新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共同富裕的追求矛盾对立,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问题,马克思提出新的实现机制——共产主义社会。新的社会形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也将共产主义社会分成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未来社会,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3]并不是表明马克思全盘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其肯定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取得的巨大成果,但也指出了私有制是造成社会贫困的根源,指出走出贫困的根本途径——消灭私有制。私有制所造成的无产阶级贫困化蕴藏着工人阶级反抗的动因,昭示了社会革命的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预见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科学设想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把握和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科学展望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图景。其一,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具有极大的物质财富。人类处于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时,必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积累了各个历史阶段在生产力方面的成就,到达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摆脱了私有制的压迫,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由社会上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直接占有,避免了个人像奴隶般服从分工,个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实现“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4]其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按需分配。马克思指出社会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就体现了共同富裕中共享的特征。人类在分配上做到了真正的平等。在阶级社会中对立十分明显的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脑力与体力三大差别终将消失。其三,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以共富为基础的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社会关系由斗争走向和谐。人民摆脱了对外在物的依赖性,人民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个人都自觉地为社会服务和奉献。人们从各种束缚和支配自己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能自由自觉地生活,从而达到全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胸怀远大理想,肩负起救国救亡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切实缩小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贫富差距。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基础,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正式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探索之路。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初步探索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需要制度基础,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领导人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毛泽东在谈论国家富强时表明其中的富是指共同的富。周恩来在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时指出:“引导他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同时,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农业国的现状,大力发展成先进的工业国,党中央实施四个五年计划。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到位,无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急切想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在后期进行“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偏离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且也没有正确认识到共同富裕与平均主义的本质区别,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物质财富生产和产品分配中过分强调公平,实施一大二公,统收统支,统分统配,结果走向了平均主义的错误道路。我国在这个阶段是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但走错了方向,没有取得良好的结果,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先富带后富”进一步认识共同富裕

立时代之潮头,以邓小平为主的中国共产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且考虑到我国落后的生产力,邓小平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要承认不平衡,要通过台阶式的发展,抓住机遇,努力从不平衡渐渐达到相对的平衡,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发展路径选择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通过这一部分地区的高速发展带动和帮助全国的发展,实现东西部的对口支援,区域协同发展,带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其次,先富后富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个阶段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贫穷并不是社会主义,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同时同步达到共同富裕。最后,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提出我们一直以来拘泥于束缚生产力的具体模式,抛开生产力空谈社会主义。在反复实践后,邓小平在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阐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地指导下,明晰了社会发展规律,精准定位了共同富裕,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可靠道路。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方位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

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为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物质财富和经验教训。江泽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党的建设中所要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必须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新性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7]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全面推进了各个领域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质性推进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富裕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和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8]在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要使命是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其次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共享发展,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公平。最后,为了解决社会物质财富分布不均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体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任务,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地位、科学内涵、发展理念、战略安排作出了进一步创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可行。

三、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践形态:小康社会建设

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小康社会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远大目标的具体落实,实践证明,小康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一直朝向共同富裕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历史成果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建设思路和实践启示。

(一)小康社会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明晰阶段目标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创造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对其提出具体的战略规划。首先,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历经“解决温饱——实现小康——比较富裕”三个阶段,全面规划了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勾勒了大致走向。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二十世纪末,党的十五大以“新三步走战略”指出21 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提高小康水平。进入21世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21 世纪头二十年,我国要将之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建设成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小康。再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全面进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中国式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终点。我国进入新的时代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新的历史阶段。总之,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递进式推进,不仅明晰了中国下一个阶段目标,还稳扎稳打地向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扎实的基础。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奠定实现基础

其一,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首先,我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公有制经济的独特制度优势。并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各方面积极性,既提高效率又保障公平。其次,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明确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既要发挥好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克服其消极影响。要实现共同富裕,更要关注“分好蛋糕”,我国绝对贫困在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已被消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市场规则和法制手段鼓励积极致富、合法经营。最后,国家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正确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完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以更完善的分配制度为保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为主攻方向,多项并举推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

其二,民生福祉水平显著提升。社会稳定发展需要健全、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断增加。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要建立了多层次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在此过程中强调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持续调动劳动积极性,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兜底性的民生福祉。

其三,发展短板问题重点关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促进发展中的公平正义,具体表现为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多个方面。其中城乡差距比较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71万元,城镇居民收入高达约4.38 万元[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为了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共享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国国情,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提供实践启示

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调动共同富裕的积极性需要依靠制度和政策来实现,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之源,党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制定共同富裕的大局方向和政策方针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精准施策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改革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贯彻共同富裕的共享发展理念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狠抓落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一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带领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其二,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容易导致贫富差距,凸显社会矛盾,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10]从局部到整体,再精准到每一个人,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与保障,彰显了人民至上理念的真实性。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无论职业、地位和身份,不是占少数的富人阶层和特权阶层,而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一份力的广大人民群众。

其三,坚持长远谋划和阶段目标相统。共同富裕在实现过程中要求循序渐进,动态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过程节奏的渐进性和阶段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若干历史阶段的接续推进。承认发展过程的差异性不是推卸责任的托词,而是为了避免盲动、精准施策、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步骤。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度增长,从2020 年到2035 年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共同富裕取得显著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中央明确将阶段性目标与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日渐明晰了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小康社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