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砚
(大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6000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而,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难度大、工期控制不准确等,给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够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且保证质量达到预期水平。这种类型的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因此,进度管理需要对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工厂生产方面,进度管理需要考虑工厂的生产能力、生产质量和生产时间。需要确保工厂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并且使质量得到保证。此外,进度管理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供应,因为如果原材料出现短缺或延迟,会对生产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在现场安装方面,进度管理需要考虑安装团队的能力和效率、施工材料的供应和现场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需要确保安装团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且保证安装质量。同时,需要关注现场环境的变化,如天气变化、现场安全等问题,以避免项目受到延误或损失。建筑施工管理流程图详见图1。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实践的国家之一,其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日本一些装配式建筑企业采用施工前装配、运输就位、现场快速组装的管理模式,将工程进度缩短至传统建筑的1/3 以下。同时,日本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得到较好的保障,成功实现了“零缺陷”的目标。
在美国,许多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优化进度管理,如BIM 技术、信息化技术等。例如,美国的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采用BIM 技术进行工序规划和构件制造,使得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美国一些装配式建筑企业也注重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工程进度。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例如,一些企业采用精益思想和信息化技术进行进度管理,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流程,实现了高效、精准的进度控制。
工序协调不畅和交叉影响是指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由于不同的工序之间存在交叉和依赖关系,因此如果一个工序的进度出现延误,就会影响到其他工序的进度,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延误。例如,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预制墙板、地板和屋顶等构件需要提前制作,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如果预制墙板的生产出现延误,就会影响到后续工序的进行,例如地板和屋顶的安装。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进度的延误。
工序协调不畅和交叉影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计划和协调机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不同的工序之间需要密切协作,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协调机制,就很难确保工序之间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施工,因此也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施工现场处于山区或海拔较高的地区,可能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同样,如果施工现场位于市区或交通拥堵区域,运输和协调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工序协调不畅和交叉影响。
物资供应延误的原因之一是原材料供应不足或延迟。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砖块等,这些原材料需要提前采购和运输到工厂进行生产。如果供应商出现短缺或延迟,就会导致工厂无法按时生产构件,从而延误整个项目的进度。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定制构件,因此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准备和生产这些构件。另一个导致物资供应延误的原因是施工现场的储存空间有限。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因此需要在现场进行储存和组装。然而,现场的储存空间通常有限,如果无法及时储存和保护这些构件,就会导致损坏和延误。同时,由于现场施工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如天气变化、现场安全等问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技术支持和设备缺乏是常见的问题之一,这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和成本增加。技术支持不足可能导致预制构件的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停滞。例如,在预制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难题,工人没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就可能导致构件的质量下降。同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来指导现场施工人员如何拼装和安装这些构件,也可能导致施工延误和质量问题。另一个导致项目延误的原因是设备缺乏。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专用设备,如吊车、起重机、搅拌机等,这些设备需要保持正常运转。如果设备缺乏或不能正常工作,就可能导致工人无法进行预制或现场施工,从而导致项目延误。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工人素质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高度精准和标准化的预制构件和现场安装,因此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工人素质不足可能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进度延误、质量下降和安全问题。例如,如果工人缺乏足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就可能导致构件预制不规范,甚至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同样,如果现场安装人员缺乏技术技能和经验,就可能导致拼装和安装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良后果。另外,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在不同的现场进行施工,如建筑工地、工厂和临时现场等,这些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不同,需要工人具备不同的技能和适应能力。如果工人缺乏这些技能和能力,就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和质量下降。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建立一个完善的计划和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团队有效地规划和管理项目进度、资源和人力,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为建立一个完善的计划和协调机制,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明确每个阶段和任务的时间、人力、物料和设备需求,并考虑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机制,以监测项目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这包括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以确保团队内部和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决策流程,以确保决策能够及时做出,并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变更管理机制,以应对计划变更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
除了建立计划和协调机制外,还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加强监控和反馈。这包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控和评估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时获取现场施工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和优化计划和协调机制。
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是优化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供应链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对材料、部件、设备等的精准调配和供应,以确保施工进度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材料、部件等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和交付,避免供应短缺和延误。另一方面,配套服务支持可以提供包括物流、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在内的全程配套服务,协助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建筑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在整个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进行建筑模型的创建、可视化、分析和管理。在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中,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项目的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和风险。具体而言,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通过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在BIM 平台上,可以实时监测和更新施工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BIM 技术可以对施工资源和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施工效率。其次,通过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仿真分析。BIM 技术可以将建筑模型转化为三维数字化模型,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仿真分析。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施工场景和方案,优化施工流程和方案,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同时,可以通过BIM 技术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冲突检测和协调,避免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冲突和误差。最后,通过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BIM 技术可以将施工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管理,方便数据的共享和协作,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一致性。同时,可以通过BIM 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进行跟踪和记录,提高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为了解决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工人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体系,为工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培训和教育计划,明确每个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等信息,并根据工人的不同职责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其次,建立一支专业的培训师团队,为工人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指导。这些培训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工人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另外,应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和方法,包括现场培训、网络培训、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工人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同时,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远程培训等,为工人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最后,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和评估机制,以评估工人的学习成果和培训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和教育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应该为表现优秀的工人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以激励工人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文章通过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BIM 技术、精益思想的优化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其有效性。优化模型的应用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对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文章也意识到该优化模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