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辍 恒必有成

2023-10-07 00:51:48俞向阳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研体育教师育人

俞向阳

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师是保证体育人才质量的核心所在。新时代体育教师责任与担当的彰显,更需要体育教师有行而不辍、恒必有成的决心献身其中。

一、坚守行而不辍的定力,成全大爱之心

第四次上天空,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历史纪录的景海鹏说:“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此刻“四”这个数字的意义是无数像景海鹏一样的航天人,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责任与担当、勇气与坚毅、大爱与誓言永刻在星空之下。一个人有了锚定的方向,就会有极大的工作激情,始终使自己身心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政治方向坚定

陶行知曾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全民体育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可置疑。从顾拜旦的《体育颂》到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从蔡元培的“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的育人价值无可置疑。学校体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素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无可置疑。体育教育更是思政大课堂中最生动、最可视的行为表达。体育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努力体现“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专业技能过硬

认识别人很容易,认清自己却很难。能充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定位自己、发现自己、校正自己。不盲目自信,不自卑自傲,不迷失自我。年轻教师更要敢于审视自我和认识自我:是否能胜任新时代体育教师角色?为什么选择体育教师职业?当下自己有什么梦想?自己的爱好特长是什么?优秀体育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满意吗?对学生有情感吗?对当下体育教育现象有何看法?准备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未来已来的新时代,我们做好准备了吗……要系统梳理,反复考量,认清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要学着做、反复做,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最终一定能在职业发展上有所建树。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我们从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与西方的教育有本质的不同,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思考。”这样,教师就会感到肩上有千斤重担,会真正意识到教育“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3.创新意识较强

让生命始终处于昂扬向上和滋滋拔节的状态,就是提升自我、成长自我的闪光时刻。一是要锚定目标。一步步规划、靠近并抵达,做到心无旁骛、执着创新。二是要持续学习。在个体、团队学习氛围中,让学习成为生活的必需、生命的常态,能在学习创新中内外兼修、开阔视野、放大格局。三是要积极实践。只有大胆实践,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才能满足学生正当、合理、有利于其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教会、勤练和常赛的有效实施等课程标准理念亟待体育教师的创新表达,要在钻研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构建先进教学模式等方面下足功夫。儿童所需要的、所欢迎的,是货真价实的作为“儿童教育专家”的教师。

二、瞄准行而不辍的方向,成达名师之愿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体育教师责无旁贷。

1.让课堂沸腾是基本

近年来,“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说词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师。学生总是带着期待来到体育课堂,他们的需求就是教师的目之所及、心之所设、行之所向。笔者认为,好课堂是师生间的一种信任、默契、责任、使命、热爱,因此,每名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让课堂沸腾起来。一是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站好队、做好操、会游戏、守规则、讲团结、爱拼搏、懂安全;二是自觉的课堂锻炼习惯,爱看、懂思、会听、能说、苦练、勤比,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模式,通过多维、多感官参与的学练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更生活、更具挑战,教师要做的就是筛选、嫁接、整合适合的教的路数;三是积极的身体行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既教会学生学技能,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进而全力以赴地投入练习,达到身体记忆的目的。体育教师努力寻找将运动兴趣变成热爱的秘籍,引导学生能坚守自己某一项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挖掘出兴趣背后的使命感,真正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2.让教研鲜活是保障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名师工作室”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教师素质,培育了许多专家型教师团队,更助推了体育教研组教研的活力和成效。笔者认为高质量体育教育需要有“激活”意识,激活儿童的理念、思维、行动,而优秀的教研组怎样炼成需要“鲜活”的实招。第一招:“裹挟法”撬动“集体备课”。每周集体教研要将每名教师“裹挟”其中,通过师徒同台演绎“微型课”、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同课同构、异课异构等形式,扎实开展课例研究,点评环节随机点名,让每名教师不会游离在教研之外,让听、思、说、研更加落地。第二招:“精准法”带动“教研创新”。抓住人的因素,针对组内每名教师的成长需求构建高质量教研活动,提高组内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练、研、思、写成长“五件套”修炼行为,要在“研”上下功夫,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第三招:“问题法”驱动“教研坚守”。体育教师要坚守体育初心,拒绝躺平,敢于审视困境,善于、勤于从自身问题寻找“磕磕碰碰”现状背后的成长空间。在组内管理中要敢于红红脸、出出汗,共同激发团队成长动力。

3.让科研火热是升华

“科研很苦,坚持很酷”是曾写在北京理工大学一个实验室科研人员服装背后的醒目大字,令人敬畏。笔者联想到当年练中长跑克服“极点”时想放弃的那一刻教练说的话:“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同理,写论文、做课题也一样,从遇到它时的心理畏惧,到获奖、发表时的喜悦,再到成果转化为课堂实施更是兴奋无比,所有的付出都是那么值得。面对课程标准聚焦的热点、焦点、难点,面对教学中的疑难点、困惑点、成功点,以科研的态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外部看内核,形成一个核心研究课题,潜心研究、实践、升级、迭代,能在复杂性中寻找规律性,在易变性中寻找确定性。让科研火热起来,要知道,操场上每个快意奔跑的身影,和我们相连;让科研火热起来,要知道,操场上学生满足的笑脸,因我们绽放;让科研火热起来,要知道,操场上学生每一滴汗水、泪水,因我们挥洒。想几点解决策略、谋几处成长空间、做几个活动现场、成几样教学成果,让科研创新一直在路上。

三、实现行而不辍的价值,成就育人之道

南师大吴康宁教授在《教育,但不止于教育的感悟》中说:“你等来的世界未必是你想要的世界。与其消极等待未必如愿的,不如积极行动,创造自己想要的。”实现有价值的成长,成就的是育人之道。明天、未来,我们始终要用实践作答:为什么做教师?做怎样的教师?今天怎样做教师?

1.敢于创新挑战

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要认清趋势、积极应对。一方面,要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及师生关系等有哪些深刻影响,要学会在运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成为敢于创新挑战的智慧之人;另一方面,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呼唤我们着力探索因材施教之法、改变课堂形态之法、转变育人方式之法,让每名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在每节课中日积月累。

2.得于理念转变

6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导、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革的方向已极为明确,体育教师应以积极的行动加以回应。教学、活动、训练、比赛中融入规则意识、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坚持不懈、拼搏精神等,课堂常规、场地器材、师生互动、课堂评价等,都能让体育学科育人价值得以体现。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只有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用力和成长,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3.成于团队赋能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站在高质量教育的当口,和我一起读书吧!”“明天来磨课一起头脑风暴,不见不散!”“推荐阅读,让我们保持热爱,共赴山海!”“下周集体备课问诊周老师课堂,请大家不要‘嘴’下留情!”“明天茆老师基本功比赛模拟展示,请大家都来助阵”……无数个这样的集体教研、读书交流、专家指导、比賽现场,不能缺席的就是“团队”智慧。我的成长,你的成长,不仅是个人“小我”的成长,更是团队“大我”的进步。每个人的价值会在当下的课堂中徜徉,更会在未来的时光中闪耀。

猜你喜欢
教研体育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