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子璋
引言
2022年的一天,有粉丝打电话并在后台留言说:能否发挥受众面广的优势在交通广播频道(FM106.7)开办一档卫生健康类节目,为更广大的受众和市民提供健康服务……
于是,一档名为《健康漯河》的栏目,在漯河交通广播应运而生了。
“有这样群众喜欢的栏目,为何不发挥你们写作的优势,把经典的名医院、名专科、名专家以详尽的篇幅介绍给更多普通的大众呢?让更多的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总台的主要领导如是建议。
漯河市骨科医院,在豫南甚至在全省全国都是一个传奇!这是由一群也是几代人团结拼搏、钻研磨砺出来的一颗医坛的明珠!于是,我们的采访小组来到了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的漯河市骨科医院(市立医院、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宣传科的同志很热情,认真地记下了我们的来意和要求,记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
很快,他们回过话来,建议先采访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广良先生。
吴广良很感谢对他的关注与专访,但是他建议我们先采访几个骨科室的科室主任:“他们大都是我的学生,还有新吸纳的博士,年轻有为能闯能干,应该先对他们多宣传宣传,多鼓励鼓励,让更多的人知道漯河市骨科医院这群骨科学的后起之秀!我觉得这样才更有意义。我回头就做几期科普讲座支持你们的栏目!”
作为分管业务的常务副院长,作为为骨科的发展缔造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学科带头人,他的话有着莫大的权威性与说服力。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他身上谦逊的美德。
于是,我们定下了对几位骨科主任采访的日期。
一、被大家选定的采访对象
吴广良,仍是被大家一致推荐的首要采访对象。
严格地讲,我们对吴广良教授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采访,就是从这次对几名骨科主任的集体座谈开始的。
这次的采访座谈会成为了大家强力推荐吴广良教授为宣传采写对象的推荐会——
周日下午,我们提前10分钟赶到,刚跨进门口,屋子里的人齐刷刷地站起来。宣传科长说:“我们等候多时了。”我们很歉意地落座,向各位说明来意,并转达吴院吴广良教授对诸位的采访安排时,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表达他们的共同的心声:
吴广良教授作为他们的老师,作为院领导、专家、教授,对漯河市骨科医院的发展、骨学科的建设,以及对在座的每个人的进步都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一致推荐也理应先采访他们的老师,这样才符合道理,才尊重了实际。
然后是争先恐后地述说吴广良院长的好。
从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竞相发言中,我们渐渐理出了头绪,一个医院和一个骨科发展的形象渐渐地明晰起来了。
漯河市骨科医院现在是豫南乃至全省都很有名气和地位的特色学科医院,前身是综合性的原郾城县人民医院,因为骨科发展得突飞猛进,早在郾城县时期,就被上级命名并挂上了“漯河市骨科医院”的牌子。2005年漯河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不仅是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医专的第二附属医院,也是隶属于漯河市卫生健康委直接管辖的漯河市市立医院。如今的骨科不仅仅是强力发展的突出学科,在内涵及外延上亦实现了跨越,划分更为精细,也已经从骨科一、骨科二、骨科三延展攀登到骨科十的新高峰。
现在参加座谈,和我们首次见面的这些都是这几个细化专业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他们的职称不仅仅都是教授,而且清一色的都是硕士研究生导师;不仅是一把把响彻豫南的手术刀,清一色的还都是中国共产党员。宣传科的同志又不失时机地对参加座谈见面的同志进行了恰切的概括。我这才注意到,他们雪白的大褂上,左胸膛那里的党员徽章,都如一团团红色的火苗在跳荡!
教授、硕士生导师、骨四科主任李俊明说:“非常建议这个采访从吴院长开始!吴院长的整个形象都是高大的,都是值得认真挖掘和宣传的。我们几个骨科主任节假日不休息,晚上9点了,还在办公室忙碌得没有吃上晚饭!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早已经是我们的习惯与家常便饭,这都是我们跟随吴院长长期形成的……
“在我们医院,大家都知道吴院长有一个评价优秀的不同于一般的标准体系,那就是,不仅要有教授的高职称身份,也不仅只是有一把人人信服夸赞的手术刀,在此基础上,你还必须是共产党员,而且是时时处处把刻苦攻关和无私奉献扛在肩头、举过头顶的优秀共产党员!两者俱备,德艺双馨,你才能够是吴院长眼中合格优秀的骨科专家!
“我们今天这么整齐地到来,都是在加班,几个人还都有手术。所以說,我们都是得益于吴院长的一点一滴的影响,慢慢地优秀成长起来的,所以说,吴院长还是最应该最合格最值得书写的最优秀的共产党员!”李俊明主任说完,鼓起掌来,大家的掌声很热烈,仿佛这掌声就是给他们的老师吴广良的。
教授、骨一科副主任徐永辉说:“我跟吴院长好多年了,刚来工作就跟着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这个大家都有很深切的感受。
“吴院长敢于批评人,是恨铁不成钢的那种,不管是我们下班后开的碰头研讨会,还是查房前的晨会,甚至是查房中,他都会猛不丁地对你提问某个知识点,让大家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你回答不好,或者回答不上来,他就会毫不避讳地对你进行纠正和批评,甚至把你批评得想哭!
“但,他事后会请你喝酒,用这种男人的方式向你道歉,给你谈心,又让你笑起来。尤其是生活中,他会倍加地关怀你,让你觉得他就是自己的好大哥。即便现在,他已经是院领导了,我们仍然私下里亲切地叫他‘大哥!’
“骨科有一个很好的传承,从上一代的李德周、徐心静这些老骨科开始就尊老爱幼。吴院长是第二代骨科主任,承上启下,谁家里有个事儿,都主动上前,照顾得很好,可以用‘无微不至’来概括,每次都给我们留下了长久的感动!
“老一代骨科退休多年了,已经形成了多年的一个不是规矩的规矩,哪位过生日了,吴院长必定前去祝寿,恭恭敬敬地如同子女一般地敬酒。然后拉家常,汇报骨科的发展,共同描绘骨科明天的坦途,把三代骨科人的梦想衔接起来。
“还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医院骨科能这么好地发展,高规格地走到今天,吴院长作为第二代领头人,确实扛好了这面大旗,又发扬光大,超常规、高规格地迈出新步伐,不断迈上新台阶,使骨科门类建设更细更专更全面,骨科门类能够走到这个在全省全国都领先的体制局面,作为第二代骨学科的带头人,吴院长真的是功不可没!
“要真采写宣传我们骨科医院的特色,吴院长还真的绕不过去,还真的应该先书写我们的这位老师!老大哥哩……
“大家赞同我的建议吧?”
回应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家更为热烈的掌声!
“徐老师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教授、硕士生导师、年轻的骨九即足踝科主任陈宏峰意犹未尽,“我占用记者两分钟时间,以我的亲身经历,给记者老师提供几个供写作参考的事例。”
“我刚大学毕业时,就跟着吴院长上手术台,他每次做手术都相当于实践教学,让我们看仔细,关键环节还给我们讲,这样让我们进步很快!
“说实话,我一直就盼望能够操刀做手术。我在大学时经常在模特身上练习缝皮,练习切割手术,练得非常熟练了。但就是没有实际操练过,一直很渴望能有这个机会。有一次,一组手术临近最后的缝合环节,吴院长那时候还是吴主任突然提出要我来缝。
“我是激动得很,这是我做梦都盼望的喔。我是既感激又担心呀!我的头上手上立马出了汗!缝快了,怕缝不好;缝慢了,又怕延长时间给病人增加痛苦。吴院长说,‘甭着急,你缝得很好!’
“就这一次,让我瞬间找到了感觉,找到了自信,实现了整体的飞跃。就像我上小学时,突然间在操场上学会了骑自行车一样,让我终生难忘。
“还有一次,我清楚记得是刚查过房,吴院长突然间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让我给他背诵一个解剖部位的血管神经分布图以及步骤。我背得烂熟!这都是他平时教我们的基本功。我背完,他就从椅子上站起来,满意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下午有一台手术,你做!我给你当助手……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他这样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
“吴院长还经常给我们讲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他一直都希望在他的身边也产生苏步青效应,即,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超越他,否则,便是他的失败;只有我们超越了他,他才是成功者,他才是真正幸福和高兴的。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
这个下午的采访座谈会,开成了一个采访对象的推荐会,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但是,我们是高兴的,我们很有收获!面对详实的写作素材,我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大家一致推荐的吴广良导师的形象在我们采访小组的心目中愈发地清晰起来!
很显然,我们遵循大家的意愿,对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吴广良先生的采访,已经以这次座谈会为起点正式地开始了。
二、乡村少年的“捏先儿”梦
小的时候,吴广良就偷偷地崇拜一个名人。
这是个懂得一些骨科医术的公社卫生院的退休医生。退休了,就在裴城公社所在地街面上开了一间小诊所,被群众尊称为“捏先儿”(捏骨或者整骨先生的意思)。门店虽小,名气却很大,“捏先儿”的名声响遍十里八乡。一次课间,他和同学闹着玩,“咔嚓”一声就把对方的胳臂拉脱臼了,疼得同学“哇哇”大哭。
老师说,是胳膊掉了!借了校长的自行车,驮上同学就往裴城街上赶。
吴广良此时才10岁,老师的一句“是胳膊掉了”,讓本来就害怕的他,更是怕上加怕!猜想是不是就终生残废了?也吓得哭起来,跟在老师的自行车后面,往裴城街那位“捏先儿”那里跑。
满面红光、白衣白帽的“捏先儿”,托着同学的胳膊,轻轻地一摸一送,小伙伴的胳膊便能挥动自如了!
小伙伴转哭为笑了,小广良也转哭为笑了。小广良的幼小心灵里,从此留下了这个让他由衷赞扬和敬佩的人物。
后来,老师布置一篇《我最敬佩的人》的命题作文,小学生的吴广良即有感而发,把这个“捏先儿”在作文里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宣读。
那时间,他的父亲还在裴城公社工作。星期日去看父亲,总会在“捏先儿”的门前,驻足一会儿。看着那些来来往往断胳膊断腿的患者,他瘦弱的脊背瞬间挺得笔直!他将来就要做这样的“捏先儿”!他替“捏先儿”和自己的前途高兴。
他在念初中的时候,母亲咳嗽一直不好,需要到原许昌地区医院去找医生,来回费了两天时间。
看个病真不容易啊!这更坚定了他学医的决心和信心。
“将来一定当个厉害的医生,让家里人足不出户就能看大病……”他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里,再次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
怎样才能成为最厉害的医生呢?那就要努力学习,考上医学院,把教授肚子里的真经都学过来!于是,刻苦读书的初中生吴广良成为了班级里的尖子生。
在高中时,他的数理化尤其是物理成绩突出,曾经在全地区物理竞赛中取得第一名!
他的物理老师,不止一次地鼓励他,要他发挥特长,报考相关专业,将来做一个工程师,这可是吃香又挣钱的行业啊!
其时,彩色电视正在成为千家万户的新贵,广播电视也正是就业的热门。但是在填写报考志愿的时候,这位把“谈钱”视为俗气的高中生吴广良毅然地填报了医学院。
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为他第一个攀登高峰的阶梯
1987年,以优异成绩结束大学生活的吴广良,被分配到了家乡的郾城县人民医院。当时按照惯例,实习医生需要转完所有的部门,然后正式留任固定科室。这时,骨科老权威李德周、徐心敬以骨科的名义,在第一时间迅疾地向医院提出了“留科”申请。
面对一个既有学历又聪明勤快的新生力量,不止一个科室向医院表达了愿望。但,吴广良还是决然地选择了骨科。
很快,吴广良就成为了骨科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
1993年,当上级有一个公派进修的名额时,众望所归就落到了青年医生吴广良的头上。他被公派进修学习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当时最前沿最突出的就是骨科。
其时的吴广良已不再是那个满足于当“捏先儿”的小学生,他有了更大的视野和高度。在这里进修,从理论到实践,都让他如鱼得水,大开眼界。
对于全骨科来言,颈椎是一个更为精细和复杂的门类。因为敏感精细的神经在这里集中,成为骨科的高难度项目。譬如,用一根手指头蜻蜓点水般轻触皮肤的力度,触碰从这里经过的某个神经的话,就会使一个人瘫痪。
这里密集经过的神经决定了颈椎手术是骨科难度最大的专业之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近距离了解和接触脊柱外科的进修学员吴广良,落了一脖子汗。同时,也暗暗地握紧了拳头。好像要把手心里的汗水也握捏粉碎,并把它们重新捏回到汗腺里去。
他有把这个学科学好的信心,他现在就刻苦地修炼这个能力。
当然,这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脊柱外科水平完全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而他跟随学习的徐林教授又是全亚洲最早开展颈段SPR手术的老前辈,在全国、在亚洲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
处在福中知惜福的吴广良,以他的聪慧和勤奋很快进入了徐林教授的视野,引起了他的好感和关注。而且,这关注还不是一般的关注,也不仅仅只是自己关注,他还让别的教授也对他加以关注。一次,教授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一本《脊柱外科手术学》,悄声地告诉他:“这本书是协和医院的叶启斌教授的专著,他对脊柱侧弯的研究在我之上,当数全国第一,学无止境,你抽空去拜见他一下,我已经帮你进行了沟通,你在他那里跟班学习一段时间。”并把这本书递到了他的手上。
看着密密麻麻的阅读时记下的不同颜色的注解和标注,吴广良知晓,这是恩师的最爱啊!
吴广良至今还记得恩师徐林教授对他私下的那番话,是如何的推心置腹和温暖:“小吴啊,我认你是我的弟子,正因为是我的学生,我才同你讲一句话,你还年轻,一定在学术的领域里发奋进取,将来一定要超过老师,没有这个信心,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不是我的好学生,老师就不高兴了!
“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有一个著名的人才培养方式‘鸡孵鸭’,主要精髓就是希望学生能超越老师,学术水平在老师之上。冲破学科界限,开创新领域,发展新学科,攀登新高峰!我不仅希望你们都能在将来有更大发展并超越我,也希望你们这样去培养和引领你们以后的弟子!”
徐林教授的这番话对青年医生吴广良产生了深刻深远的影响。毋庸讳言,多年后,吴广良能把供职医院的骨科发展到10个精细的骨学科,就是徐林教授这番话的影响之一。这是后话。
全国一流的专家教授徐林先生对进修弟子吴广良讲这番话的时候,吴广良无疑是激动的。他的第一个强烈反应就是脑海里迅疾跳出了“学问越大,格局越大,人品越高”的句子;他周身瞬间就热血沸腾了,在他心里简直是“神”一样级别的专家教授,竟然是这样地高看和勉励着自己!这样地高看和勉励着自己的未来!
他一定牢记先生的话,奋斗现在!走好未来!
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基层弟子吴广良,捧着先生的赠书,千言万语拥挤着却又堵在了喉咙,他变得语无伦次,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感激。他的肢体也不听使唤,不知道是应该给恩师鞠个躬,还是应该敬个礼。他反而一下子僵在了那里。
突然间,那激动得在身体里左冲右突的情愫,一下子在肢体间找到了爆发点!身体几乎没有经过大脑的指挥,即迅疾地收腹立正,笨拙的右手有力地齐眉敬礼,喉头里拥挤的语言,也终于成功地爆出:“请恩师放心!学生一定努力成材,遵循您的教导去刻苦努力!”
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功成名就的吴广良教授还惊诧于当时的自己,为自己那些喷发的誓言而再次地吃惊!
那时间,吴广良周身热血沸腾,眼睛里涡满了泪水。一个从乡下基层医院走出来的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规格的惊喜”,竟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紧张激动的瞬间,竟把初到大学军训时,教官教授的最高礼仪——敬礼,慌乱地派上用场了!
至今,他仍记得恩师徐林教授宽厚一笑的模样和宽厚地挥舞了两下子的大手。
四、一本书,让吴广良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叶启彬教授的弟子
吴广良宝贝似的抱着老师的赠书小跑着走了。但是,他并没有拿着这本书去拜见那位在协和医院做教授的著作者——叶启彬教授。
因为,当他在宿舍里小心翼翼地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再次从笔色不一的实线虚线和密密麻麻的心得批注中明白,这本书是徐林教授的心爱!
他怕弄脏更怕弄丢这本书,他小心地用报纸包了,恭敬地放在床头的书柜上。第二天,在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的王府井书店里,购买了崭新的两本。把书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这才喜滋滋地一路小跑着,去离书店不远的协和医院拜见书的作者叶启彬教授。
叶启彬教授很忙。不是每天都在医院里,他还有外出讲学、会诊考察的任务。
吴广良来的第三次才碰到叶启彬教授坐诊。他是以病人的身份挂了专家号,才在下午面见到教授本人。
拜师心切的吴广良被排队叫号坐到教授对面,恭敬地向他说明来意,并把他新买的两本崭新的专著呈上,又虔诚地请教授本人签名时,这位和善的教授摘下眼镜,认真听完了这位来自河南基层医院青年医生的述说后,一脸温和地说:“如果你已经作好准备的话,就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跟着我学习了。”
在几名助教的羡慕的眼光里,教授戴好眼镜,拿起了桌上的笔,认真地在自己专著的扉页,题上了“勤奋刻苦是攀登科學高峰的金钥匙”。
“你们的骨科主任叫什么?把这一本给你们的主任捎回去,就说我送他的!”在吴广良欣喜的目光里,叶启彬教授又工整认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时间,有一个词语,很强烈地跳到他的脑际里:“幸运儿!”是的,他现在是!
他很庆幸自己轻易而举地就成为了中国顶级专家、北京一流教授的学生!后来,他从几个助教的口中得知,全国各地有许多想跟着叶教授进修学习的人,有2/3都是没有机会的。这令吴广良着实地吃了一惊。
他以加倍刻苦认真的学习来回应教授的关爱。
前面说过,脊柱骨科是大骨科中最复杂精细的一个分支。它的精细程度,相对于颅内神经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次,叶启彬教授给大家说课,用手指头在每人的手背上轻轻触碰,轻得如同落下一只蝇虫,并且还没有完全落定,就又轻轻地飞走了。
“就这样轻微的触碰都不行,这样就会致人瘫痪!就会给病人造成后遗症!”
颈椎区域的神经集中复杂,大脑指挥的所有神经几乎都经过这里,颈椎手术是高难度的手术……
空气骤然凝重起来。甚至听得见有人滴落冷汗的声音!
“要想突破这层障碍,唯有滚瓜烂熟地熟背神经血管分布图,这是最基础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你必须烂熟于胸,了如指掌!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必须是优秀的!否则,你就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一忽间,吴广良感到一种责任,也有了一种决心和豪气,他陡然间挺直了身子。他在心里说:“我一定是您合格优秀的好学生!”
他握紧的拳头,挺直的胸膛,紧抿的嘴唇,坚毅的眼神……又一次被目光锐利的叶启彬教授看在了眼里。
五、在洗手间,他戳掉了教授的眼镜
对于熟记“臂丛神经分布图”所下的功夫,吴广良仿佛又回到了他刻苦用功的高中时代。有所不同的是,彼时走路甚至上厕所默诵的是几何图形、英语单词、物理公式……而此时,却是反复枯燥的神经血管分布走向了。
他从单一枯燥中却读出了鲜活与有趣,他小心翼翼地在错综复杂的神经与血管间游走。路径稔熟,游刃有余……
他甚至达到了忘我入迷的程度。一次,他去洗手间小解,又不由自主地半闭着眼,右手在空中画着神经与血管的具体分布图。整个身心都在分布图里游走,伸出去在空中画着走向图的右手,却不小心触到一个进来小解人的脸,还险些碰掉了那人脸上的眼镜!
“你这是干什么?!”
他慌乱而有些惊恐地张开了眼睛,却看到了那张和善而熟悉的脸——哦,叶教授!
他很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
当叶启彬教授听明白情况后,郑重地点了点头,右手轻拍吴广良的左肩:“好啊,小伙子!做学问就得这样!”
青年学子吴广良上洗手间也在背诵“臂丛神经分布图”的事情被叶教授当作刻苦用功的正面典型在他的助教与跟班学习的学生间流传。那几天,吴广良遇到的都是赞赏和崇敬的目光。他和叶教授的助教以及同学间的关系逐步地亲近与融洽起来。吴广良后来不止一次地回忆这段进修的时光,涌上心头的都是庆幸和感恩。
采访中,谈起那段进修学习的经历,留在吴广良记忆里的仍是刻苦学习攻读的斗志和信心。
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都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吴广良一度欣喜若狂。他在不跟班学习的时间里,几乎都在这里泡着。在这里,他看到了几位银发皓首的看上去70多岁的老教授。他们戴着眼镜,刻苦认真的形象立马感染了他。他们不仅来得早,而且走得晚,每次都是在管理员的一再催促下才离开的。那些花白的脑袋,让他肃然起敬的身影,至今仍然让他感动。
他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知识理论层面有了提升。《中华骨科》杂志是全国的专业权威刊物,他从创刊的1980年的第1期开始,一期不落地认认真真地阅读到他进修学习的这一年。其间,他记录的学习笔记就达到了12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员的男生宿舍里,他是最早一个离开,也是最晚回来休息的一个。
有一段时间,积水潭医院每周二、五晚进行骨科讲座,而该院的创伤骨科是这所医院的特色,水平全国第一。他又成为了忠实的旁听。
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公交已经比较发达,但晚间还是多有不便。他专门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这样方便快捷,节省了很多时间。
那时间街上行人稀少,车辆也少了许多。凉爽的风让他的大脑清醒了许多,他利用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背诵温习了许多新的和旧的知识。有时候,就在大脑里盲画解剖图,把不同部位的解剖图在他的脑海里重新地绘画上一遍。
六、找到吴广良就可间接享受到国家级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吴广良庆幸能遇见那么多贵人,他感恩他在北京遇到的那些高端学科的教授,以及他们的助教和学生们!
他不仅学到了高端技艺,在他后来的事业中,他身后这个专家团队,都帮了他的大忙,帮了漯河的大忙!他的这一段进修经历,对他,以及整个漯河的骨学科影响都可谓深远!
20多年前,曾有几句这样的话在流传:找到了骨科医院,就找到了全市最高的骨科水平;而找到了吴广良就等于是找到了北京的专家,间接可享受到国家级的骨科诊疗水平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有二:
一成意思是说,李德周、徐心敬等一批全市有名的骨科专家都在,而且,吴广良远在北京的老师和同学可以随时应邀出现在这座地方医院的病房或者手术台前;第二层意思是说,吴广良个人的手术水平,直接师承于北京一流的专家教授,也多次跟随着这些专家教授在地方做过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吴广良就相当于是北京的专家教授放在漯河的一个替身!
吴广良本人常常是哈哈一笑,然后正色地予以纠正:“医院有名气那是必须的,因为有北京的几个老师的支持;至于我本人,不过是跟着他们进过手术室,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做过几次手术,跟着恩师和师兄弟去过其他省份而已。对我本人的评价是严重地不准确哩!”
20多年前,我在县级电视台做记者时,就不止一次地听过坊间这样的传闻。
20多年后,在漯河市骨科醫院(也是漯河医专二附院、市立医院)高大崭新明亮的门诊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我以资深记者、主任编辑、国家级报告文学作家的身份采访当任的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广良,再次向他提及当年坊间的这些话时,他仍是哈哈一笑,旋即严肃了脸,一本正经地告我:
“如果现在还有人这样评价我的话,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为啥?”我们当然都是一脸的迷茫!
“如果我还是高高在上独此一枝的话,那是我保守无能,没有培养出后起之秀啊!这也违背徐林教授和叶启彬教授的师承,违背了他们交给我的带徒弟的原则,没有‘鸡孵出鸭’!没有达到他们推崇遵循的‘苏步青效应’!这样,不是最大的失败还是什么呢?!”
此时的吴广良微笑着,从椅子上站起来,很胸有成竹的气魄。他拿起茶壶,大度地微笑着,一一地给我们续添茶水。
“从这个角度来讲,咱们的吴院长是非常地成功!这从骨科一到骨科十的骨科主任大部分都是吴院长一步步培养起来的,我在来这里工作前,就知道骨科厉害的除吴院长之外,后面还跟着一群名字,侯秀伟、甄相周、张绍安、李俊明、崔冰、李付彬、徐向峰、贺喜顺、陈宏峰、宛磊,全院的人都知道这10名骨科主任的进步,都离不开吴院长的支持啊!”宣传科的副科长卢闯给记者补充讲解。
“而且,这10个主任是清一色的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份的骨科专家啊!”一旁一直陪同记者采访的医院宣传科的刘宝霞科长也迫不及待地插话进来。
吴院长又爽朗地大笑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10个骨科主任的名头就对咧!”
作为在该院工作了几十年、对吴广良院长有深刻了解的宣传科长说:“我把我所了解的关于吴院长培养人的事儿先给记者讲一下吧,扩大一些记者的了解面。
“苏步青效应是吴院常讲的故事,后来成为了他的口头禅,经常拿这来勉励和培养弟子们。他常说,如果一个专家领导的身边产生不了这个效应,不是老师无能,就是学生无能;或者说,不是老师有问题,就是学生有问题……”
两个人讲着故事,又旁征博引,没有溢美之詞,却把一个骨科发展的过程脉络,以及吴广良在骨科医院的“鸡孵鸭”的做法,描绘得如此清晰。一个崇尚苏步青、效仿苏步青的骨科领军人物的公正无私高大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更加清晰了。
七、这个历史时刻,成为漯河市骨科医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青年医生吴广良从北京进修回到原郾城县人民医院,受到了高度重视。他被老一代骨科专家李德周、徐心敬等人当作宝贝,悉心培养。从此,骨科的大小手术都有了吴广良的身影。
他当时的主攻方向是脊柱。神经及血管的分布他早已烂熟于胸了。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元。为把周围的所有都搞得清楚明白,在胸外科或者甲状腺做手术的时候,他都申请去当“助理”,更是把相关临近的神经与血管分布搞得清清楚楚。
他谦虚有加,把所学所悟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吴广良很快成为了骨科乃至全院都小有名气、备受推崇的青年医生和骨科后起之秀。吴广良的名气大起来。
医院再次提拔干部的时候,吴广良以绝对的优势被升任为骨二科副主任。外出参加研讨学习的机会多起来。
在一次于成都举行的一个全国性的相关骨科的学术大会上,吴广良遇到了他在协和医院跟班学习时的骨科主任翁习生教授。这次见面使吴广良以及原郾城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好运!
为了医院骨科的发展,吴广良大着胆子向翁教授提出了协和医院骨科技术力量向基层倾斜、“大手拉小手”的初步构想。
“一定要帮我们一把啊!”
与师友一行,在成都的不期而遇,让吴广良高兴得很,激动得很!
在某些时候,河南人表达真诚与心情的方式就是喝酒。酒量一般的吴广良空前地豪气,一杯又一杯地先喝为敬!
在小夜市摊上,把最后一杯啤酒倒进喉咙,吴广良就迷迷糊糊地勾头在胸前,半醒半睡间也仍不忘记正题!“一定要帮我们一把啊……”
翁教授一行回北京后,第一时间给时任骨科主任的邱贵兴教授进行了汇报,那个可爱的在洗手间默写臂丛神经分布图的小伙子又浮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
吴广良给大家留下了好印象!
作为一家基层的县级医院,一般不会引起这家全国一流大医院的关注和兴趣的,但是,就是因为这家医院有个吴广良,他们才破天荒地同意了协作的申请,同意在郾城县人民医院挂上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协作单位的牌子,并定期派出专家教授进行指导帮扶。
毋庸置疑,就是因为叶启彬教授、翁习生教授、邱贵兴教授的偏爱和好感,才使吴广良所在的郾城县人民医院走进了协和医院这些大腕的视野。当他们听到小伙子吴广良的想法与要求时,他们无不很欣慰地笑了。他们都是非常坚决地支持他们的弟子、他们的好兄弟的这个想法!
吴广良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郾城县医院领导的首肯和支持;很快,又在院长贾晓云的带领下正式进京进行相关接洽了。
吴广良记得清楚,他和贾院长启程进京的时间是秋末冬初的一天。但是,在贾晓云院长的脸上,却如沐春风般地红扑扑的!贾晓云院长对吴广良说:“这个事情一旦办成,你就是医院的一个大功臣!”
彼时他们正走在王府井大街的南口,已经望到了协和医院高高耸在半空里的牌子。迎面来的风里已经有了好些的冷意,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涌起了一种温暖。他们在街上迈着自信的步伐,他们确乎正行走在春风里。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贾院长一行人的脸上泛着兴奋的光芒。吴广良感受到一种空前的荣光。
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不日就要在河南的省会郑州召开。协和医院作为重要的被邀请单位也将组团参加。他们都有留洋的经历,但对郑州还不是十分熟悉。
他们只是在晚饭的餐桌上,顺口谈到这个事情。
就在第二天上午,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走进办公室,正为怎么去郑州参会挑选路线的时候,吴广良已经把工整地写在两页稿纸上的《出行方案》递到了他的手上!
当时还没有高铁,吴广良连夜做足了功课,把从北京到郑州的火车、飞机的几个路线都作了详细的备选说明,而且列出了科学的建议方案。
这当然又引起了协和医院几位预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邱贵兴教授也是又一次欣慰地笑了。
邱贵兴教授对贾晓云院长说:“咱们合作的事情,你们回去先准备一下,过几天,我们郑州会议的前一天,让广良到郑州与我们会合,也让广良以我的学生的身份跟随我们参会吧!会议结束,再带着我们从郑州去你们漯河!”
郑州之行,让吴广良大有收获。
会议结束,当以吴广良为向导的北京协和医院的顶级骨科专家团来到吴广良工作的原郾城县人民医院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也成就了一个历史时刻!这一刻,为郾城县人民医院重点发展骨科,并使骨科超常规地大发展,为日后挂牌“漯河市骨科医院”,成为漯河乃至豫南骨科重镇埋下了伏笔,或者说,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协和医院的邱贵兴教授一行当即拍板,与原郾城县人民医院正式达成了專家及技术支持的帮扶合作协议。
此后,原郾城县人民医院的院子里,留下了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翁习生博士、叶启彬教授的足迹;手术室里留下了他们操刀做手术的身影……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作为协和医院的骨科弟子,河南境内或漯河周边有相关活动时,他们也常会带上吴广良。
于是,原郾城县人民医院骨科的名声不胫而走,骨科新秀吴广良的声名也开始远播。
一次,漯河一位领导的亲属有严重的颈椎病,电话咨询省里的一位教授,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们去找郾城县人民医院骨科的吴广良就行,不必大老远地再跑到郑州来!
“你们的县医院里,那可是藏龙卧虎啊!”
这位领导后来就在原郾城县领导的面前这样表述:“国家级水平的骨科专家深藏在你们的医院里,为什么不大力地宣传宣传呢?!”
还有一次,驻马店市的一位患者家属来到了医院,非请求要吴广良亲自诊治不可,理由是他们知道吴广良是北京一流骨科专家的学生,找到他就相当于去了一趟北京的大医院。
后来,原郾城县人民医院牌子的旁边,挂上了另一个放着光芒的牌子——漯河市骨科医院!
“一家县级医院,又以地市级名字命名为骨科医院,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需要很多条件作为支撑的!”多年后,时任原郾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贾晓云女士还对那个历史的瞬间饶有兴致,津津乐道。
“原县人民医院之所以成为全市骨学科的领头院,之所以能挂上一个‘漯河市骨科医院’的牌子,除了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之外,吴广良功不可没,成为了这个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
事实上,吴广良的作用不仅如此,他还是在漯河市骨科医院发展史上,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当然,他不是一个人!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响当当的骨科团队!
八、吴广良身体力行,努力诠释着大医之“大”
在农村落后的传统观念里,有一句谚语私下流传,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为了不让徒弟争抢师傅的彩头和饭碗,在民间的手艺人中,的确存在着此类现象。
影视作品及图书中也多有相关故事:在师傅传授徒弟的过程中,师傅传授得很慢,徒弟已经在师傅家帮工做几年“奴隶”了,仍不肯正式授徒者有之;在传授过程中,对徒弟还要保留下一二绝招不教者有之。
作为完全依靠技术吃饭的吴广良却完全是另一种格局,他平时就注意把所学所知所悟毫不保留地与同事分享。
他在32岁那年升任骨一科主任后,就在每周三下午或晚上召开培训业务会,把自己所掌握的骨科的所有知识,还有自己实际操作中的感想感悟,系统地分享给大家。
2004年,他任大骨科副主任(这所综合医院挂牌漯河市骨科医院后,骨科主任一直都由副院长兼任)后,更是把周三下午雷打不动的例会运用得游刃有余。后来,他又把这个例会更名,办成了形式灵活、少受拘泥的大骨科学术交流会。他不仅自己讲,也让每位同志轮流讲,把自己的心得或者疑问在这里分享和展示。
这个会一坚持就是20年!
20年不变的,是每次都有一个轮值主讲,每次都由吴广良主持和讲评。
他还要求每位同志都要用普通话,不管标准与否,为的是将来让每位同志都能外出宣讲,锻炼了普通话、胆略,也提高了才智。这样长此以往,每个人都有了与时俱进的受益;在不断的受益中,也为能够外出宣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骨科整体水平的切实提升,除了理论研讨之外,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实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吴广良在手术时,尽可能地让下级大夫来参加。起初,他尽可能地边做边讲;后来,为不吵到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他们有了一套简洁概括的哑语。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点头,都让人心领神会。
手术前,他会让相关人员背诵部位解剖图,制定出最佳手术方案;术后,他会让参与的同志把该台手术相关的步骤和要点及心得感受在周三例会上给骨科同仁分享,他再做最后的点评。
这样,不仅仅是个体,骨科同仁的整体水平都有了大踏步的提升和飞跃。
在周三的例会上,他还会冷不丁地提问某个手术部位的神经分布图及注意的步骤和要点,或者某些相关联的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平日里的吴广良和善豪爽,但这时候,如果被提问者答得不好或者回答不上来,他就严肃了脸,不留任何情面地对其进行批评,批评后再细致地补充或者纠正。
骨二科副主任李鹏说,吴院长的“考试”内容其实也很人性化,都是上期或者以往例会上研讨过的内容,他很少出偏题。所以,每次研讨会上每个人都非常用心地做笔记,会后,又举一反三地在内涵和外延上下苦功夫,把知识点向纵深里引,向宽阔处延展,这样,才能应对吴院长冷不丁的“发难”!不久大家就惊讶地发现,不管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是职称晋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比学赶帮超”成为骨科的常态和优良传统。
教授、硕士生导师、骨六科主任李付彬说,吴院长的批评,不会有任何人不服气,他是建立在有底气的基础上的。曾有一个同仁问题回答得不太准确,吴院长就用一支粉笔,用极快的时间,在小黑板上准确地画出一个密密麻麻的神经血管分布图。然后,直观细致地帮这位同仁进行细节温习。吴院长的解剖图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的时候,赞叹声响成了一片。
这小细节鼓励着大家苦练基本功,每个环节都不容许有半点疏忽。他要求和鼓励大家都成专家人才,是人才就必须超越他!得有这点雄心壮志!骨科的领域很宽广,吴院要求大家及早瞅准目标有所建树。
他逐渐地细化深化骨科领域的纵深拓展,逐步建成了以脊柱为主的骨一科,以创伤骨科为主又各有所侧重的骨二科、骨三科、骨五科,以显微外科和手外科为主的骨四科,以膝关节为主的骨六科,以保守治疗和康复预防为主的骨七科,以小儿骨科为主的骨八科,以足踝外科为主的骨九科,结合和利用世界领先科技、以智能微创骨科为主攻方向的骨十科。使漯河市骨科建设的技术水平和规模都达到了更新水平,有了一个和全省、全国甚至世界都接轨的硕大细密的格局架构。
吴广良身为副院长又兼任大骨科的主任,这些细化的骨科室既业有专攻,又整体地聯合,利于在课题攻关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家都是他放出去的风筝,它们腾空的每个动作都牵动着他的心!他把大家扶上马,再继续地送一程。
一次,他去手术室做手术,照例早去几分钟,在专用手术区,偌大的10多个手术室里都有手术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按照以往的习惯,他照旧是要认真地把各个手术室再转上一圈。一个骨科病区的主任要给亲戚做手术,正在做术前室内的最后准备,一切都很正规。手术方案吴广良本来是看过的,但是他还是习惯性地拿起了那一厚叠的相关资料,不由自主地翻看起来。突然,他一下子把材料拍在了手术台上,并严厉地立即予以叫停!
原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骨科手术,而病人相关部位检查单却是半个月以前的。半个月的时间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按照规定,这个检查的依据必须是一周内的,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对症手术。
这个主任红了脸,立马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原来,这个病人是自家的亲戚,这样做是为了给亲戚省下一次检查费用。
这位主任带自己的亲戚去做新的检查后,果然如吴院长所预料的一样,与半个月前的老检查单子相比,结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位主任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他为了让亲戚少花几百元钱,反而险些害了这个亲戚。
副教授、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骨十科主任宛磊说:“吴院长为了培养我们,给我们争取外出学习指标,还多次把自己的外出机会让给我们。我就跟着他本人出去过几次。他鼓励我们晋级职称,不管谁晋级教授职称,拿下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证,吴院长都会亲自带队祝贺!他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高兴!”
骨九科主任陈宏峰说:“我的教授职称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证件下来时,吴院长照例给我进行祝贺,只是因为其他情况不能饮酒!但是,吴院长说,‘我们的规矩不能变,我的祝贺不能少,只要心里有,喝啥都是酒,我就喝6杯开水代替6杯白酒来表达我的心情吧!’吴院长咕咚咕咚地喝了6大杯茶水,最后一杯还险些喝呛了喉咙!不断地咳嗽着,他还和大家一块笑!但是,我的眼泪却不听招呼,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我与吴院是20多年的老伙计了,吴院是我院乃至全市骨科发展的功臣,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千方百计地培养人,育人方法和效果已经达到了他所推崇的‘苏步青效应’了。
“从骨一科到骨十科,10个主任都有所建树,都是教授副教授,一大半还是硕士生导师!教授已有14人,副教授有21人,硕士41人,中高级硕士32人,还有两名在职读取的博士也在骨科。从技术力量、科室架构来言,漯河市骨科医院,不仅是漯河也是豫南的骨科重镇!
“吴院作为一名医生,是有情怀的;作为副院长,是有格局的;作为共产党员,他是很有担当的……”漯河市骨科医院党委副书记栾丰年对副院长吴广良的评价很是中肯。
九、一段感人的小插曲
我们在漯河市骨科医院里行走,采访了解到许多相关的一手资料。而且,也已经写出初稿,并有很大一部分在漯河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以连载章节的形式推出了。
这部名为《大医吴广良》的报告文学,也在漯河大地产生了热烈反响。
突然有一天,漯河市骨科医院宣传科的同志在电话中讲:“稿子已经连载到第十期了,有几位同志想给您的采访进行新的补充呢,有空再见个面吗?”
采访的时间又定在了周六的下午。我们刚刚坐定,三位知识分子模样的“白大褂”便走了进来。
他们是骨五科主任崔冰、骨六科主任李付彬、骨十科主任宛磊,是被我们先前采访过的老熟人了。
“那天采访我们几个的时候,都比较忙,好像并没有把我们的心里话表达得那么详尽,看了几篇连载后触动了我们的记忆,想重新再被采访一遍,重新讲讲我们的心里话,可以吧?”最年轻的骨十科主任宛磊快人快语。
热烈的握手表达着我们欢迎的程度。于是,他们的话匣子就在一片热烈愉悦融洽的氛围中重新地打开了——
教授、主任医师、大骨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骨五科主任崔冰:
吴院长1994年从北京进修回来后,就传授我们“绝招”,教我们怎么把相关基础知识譬如血管神经分布烂熟于心,便于应用时能在瞬间清晰准确地从具体部位的肌肉中分离出来!培养了我们刻苦、认真、钻研的好习惯。
这学术方面,大家已经说了不少,都是大家的共识,我不再过多重复。我今天就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吴院长。他从科室的管理方面教会了我许多可行的东西。多年前,我刚上任科室主任时,老大夫多,5名医生,3名都是比我大得多的老同志。而这些人,在技术上都是老资格,在我前期的管理上,确实遇到了一些难度。
我还没正式地向吴院请教呢,他便很主动地对我指点迷津,对我进行了针对实际情况方面的指点。
从此,我每天7点半前即到单位,下班时也是晚走30分钟到1个小时,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凡事先请教和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很快就使状况得到扭转。我的工作也得到了这些老同志的彻底认可与支持。有一回,我们的一项工作由于客观的巧合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我只是轻描淡写地嘟囔了那么一句,三位老同志即刻义愤填膺地去相关科室及院领导那里去为我“打抱不平”了!
这样,我们科室就团结如一人!这样的转变虽然有我个人的努力,但根源还是离不开吴院的贴心引领与指导。
我再次概括我对吴院的评价:吴院表面貌似严肃,又有些大大咧咧,实际上是心细密得很,人又是善良得很,时时处处都在细致入微地关怀教导引领着大家!
教授、主任医师、骨六科主任李付彬:
我是1995年医学院毕业被分配来这单位的。我初来乍到,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咧!那个时候,吴院对待我就完全像一个老大哥,经常带着我去街上吃饭,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关怀指导我。他对待我就是一个好老大哥、好老师,让我跟着他进步很快。
后来,我任职骨六科主任。我的努力拼搏算是有了成效。他又给我和科室定出新的目标。让我做好人才储备,进行人才培养,不要大树底下寸草不生。还说科室主任的位置很重要,要给科室的所有的医生提供成长的环境和平台,做到想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儿的要给位置。
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格局。我们骨六科成立后,本来是以膝关节为主攻方向的,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几名大夫在全髋关节方面有经验,又断续地接纳一些全髋关节的病人,进行诊疗或手术。
吴院知道情况后,就规劝我们放弃掉,全力进攻与膝关节相关的新高峰。当时,我们还想不通,虽然照办了,但是总觉得吴院好像偏袒着其他科室一样。不久后,我们自己就发现,吴院是正确的,他是很有眼光和远见的!
2008年我们科室成立时,也就只有4名医生;主攻膝关节这个方向后,我们科有了8名医生,其中5个都是高级职称,都是教授副教授的。8名医生在膝关节领域又有更细致的分工,既分工又合作,出了不少的成果:
如王庆东在膝关节置换和修复上,副主任徐向峰在保膝治疗方面,在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
这在关节科,又称为亚专业,大家都在不同的亚专业的领域里精细地突围和发展,每个人的成果都很凸显!现在,我们在膝关节科范畴内,就如攻坚战一样,打下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不少的成果不仅在漯河,在豫南,甚至在整个河南省都是领先的。
再举个例子:2020年之前,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相关考核中,我们关节科在全省的位置都是连年位居前列的,其中一项重要的数据,就是我们膝关节科的住院及手术人数!
我们膝关节科病人的来源,也早就不局限于漯河,不局限于豫南了,也有豫东、豫西、省外的不少病人。
这些成绩,是我们的,也是吴院的。回望我及我们科室一路走来,这都是吴院对我们的指点和帮扶的结果。这足以显见和证明吴院的格局与远见!
通过这次采访的回忆和梳理,使我更加敬重和感谢吴院。他也让我很有成就感。在我这棵“大树”下,不是寸草不生,而是水草丰茂啊!
因为这次的采访,使我坐下来认真地想一想,人这一生很短暂,活到99岁也是几十年!在我这几十年中,我能遇到这样一位好领导、好大哥,真的是我一生巨大的幸運!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骨十科主任宛磊:
我们骨十科是以智能微创骨科为主攻方向的科室。个性化、智能化、前沿性是科室的主要特征。3D打印、5G 远程手术、机器人手术,都将是我们最主要的诊疗手段。这样,就能够使当地的老百姓,骨病方面的患者,不出漯河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一流专家的诊疗服务,包括查房,与我们合作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结对医生还能通过5G技术,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对接病人的查房和日常管护等工作!
我喜欢这个科室。当初,我来骨科的时候,吴院就给我谈规划,让我攀登骨科的新高峰。怎么攀登呢?他鼓励我眼光要高远一些,比如网络科技非常发达的背景下,在网络诊断,对外专家连接方面的方向上去发展。
他的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他说,他们这一代人,或者他们骨科的这几代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拼搏过,做出积极贡献过;我们这个漯河市骨科医院,能否始终地走在前列,就看你们这一代人了!
我认为他的眼光很准,他对我们的进步很上心,他对骨科的发展始终很努力!
有了吴院的勉励和指点,当我们要成立骨十科这个前沿骨科室的时候,我就信心满满地勇挑重担了!说实话,我们这些事业单位的科室长并不是什么领导,我们就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司号员,挥舞着大刀跑在最前面的战斗员。为了不辜负吴院及医院领导班子的愿望,为了我们骨科医院永远跑在前列,我们愿意拼杀一阵子。
今年元月,河南省数字与智能骨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省科技局批准,落户我们漯河市骨科医院,这标志着,在生物医药方面我们又创了全省的一个唯一,不仅是全省区域示范性引领,也走在了全国的第一梯队。
这个中心的意义重大,与骨十科的关联也最密切,可有效提升骨科手术治疗的精准、微创和智能化水平。为骨科高难度、复杂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也让骨科诊疗向高度准确化、高度智能化、高度个性化、高度数字化、高度一体化转变。不仅为我市也为我省的科技进步、人才培养、重大骨科疾病防治,以及国民健康、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贡献。
我感觉我有一个大的舞台了。现在想来,我是非常感谢吴院的。因为,在很多年前,我曾经有过要跳槽调走的机会。是吴院给我谈了几次心,帮我做了人生的规划,我才下定决心要留在这里的。
我这个人看上去活泼,也快人快语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又真的是非常的内向,比如,我一直就想对吴院说些感谢的话,但是,一见到吴院的时候,我就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好像吴院根本就不需要这些,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今天,就借用您的大笔,转达我一直没有说出来的感谢罢!
抬起头,这年轻的骨十科主任在用白大褂擦拭不觉掉下的泪珠子!他紧抿着嘴唇,抱着拳,向记者很用力地举了几下,努力地眨巴着眼睛,勾着头,走出门去。
记者的眼睛也瞬间变得湿润了。
十、公立医院的大旗被他托举得很高
如今,当人们再谈论到漯河市骨科医院名医的时候,吴广良名字的后面,也已跟上了侯秀伟、甄相周、张绍安、李俊明、崔冰、李付彬、徐向峰、贺喜顺、陈宏峰、宛磊等名字了!
这些响当当的骨科才俊,都是他大骨科框架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他们在不同的主攻方向和领域里,既是战斗员、指挥员,又是辅导员。他们每天也都像辛勤的园丁,引领培育着他们各自小花园中行将和已在开放的花朵。
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的浇灌,使他看到和收获了满院的鲜艳和芬芳。10个骨科就是10座小花园,10名骨科主任就是10大束迎春的花簇!现在,他们都在奔赴下一个春天的路上努力地飞奔。
“他们都已经超过或正在超过自己喽。这些可爱的小老弟,你们的步伐还可以再大一些,成就还可以再丰硕一些的嘛!”
在阵阵的馨香里,吴广良欣慰地笑了。
有几次,他很欣慰地端起茶茗,在窗台的阳光里站了几分钟的时候,他是满足而又极其愉快的。
他好像是可以偷闲上几分钟了!但是,他的责任感没有让他停下思考。这是一种医者的思考。思考之后,他又把一项新的任务很紧迫地扛在了自己的肩头了。
在这许多年里,经他手动手术或者未动手术的仅仅只是予以诊疗的病人会有多少呢?1万?5万?当副院长后的每年手术还有好几百例呢!这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呢!但是,他又突然清醒地意识到,除过那些车祸等意外伤害的病人,有大部分的病人的病症都是可以预防的!
对呀,为什么病得很重,病到严重地影响到生活了,才来医院动手术呢?即便动过手术,一个家庭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了啊!何况,还有很多的人不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为什么不把手术诊疗的端口防线前移呢?
是的,医生的责任端口是完全可以前移的。
譬如骨折,每年都有上千例的手术量!而其中的许多人都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譬如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大多也都是前期不正确的运动或者过度劳损造成的,科学预防何等之重要啊!
“骨科工作的端口前移!”他在骨科的会议上这样讲,“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公立医院,还要突出公益性,为民的服务性;任何家庭一旦有了住院手术的病人,对这个家庭的负担和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要求全骨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在医治的同时,兼顾预防。
他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搜集整理了一些实际操作性强,又易懂易学的简要的防治结合的动作。
于是,一个个病人出院后就成为了“半拉子”医生,都能够给身边人讲一些实用的骨科病预防的知识。
有一段时间,副院长吴广良对于“义务科普”的投入度,达到了令人感动的程度。
副书记栾丰年有亲身体会:一次,他介绍一位亲戚来向这位骨科专家咨询入院动手术方面的事儿,他中途出去几分钟办了一个小事儿,再回去的时候,亲戚已经咨询完,在认真地听“吴教授”的科普呢。完了,又拿一页稿纸,认真地书写下要点,交给了这位亲戚让回家后坚持练习。
又一次,他来和吴院商量点工作上的事儿,一推门,他正对宣传科、医务科的几位同志科普呢。听见他对他们说:“预防就这么简单,我还有打印的几份科普要点,你们回去给大家学习吧!”
在节假日的时候,或者医院的义诊小分队下乡的日子,吴院都踊跃地奔赴基层一线,与乡村群众和义务工作者面对面,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地开讲了。
所到之处,吴广良是深受欢迎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漯河市骨科医院副院长的职务,他的骨科专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名号,更是让基层医院和群众万分欢迎的。试想啊,真正的专家教授有几人会轻易地到这种地方来呢?更别说是来义诊讲学科普了!
但吴广良,他不仅去了,而且还是经常去;讲的不是高深的学术,而是简单易懂的“科普”!
而且不管是在哪里,讲完了,都是拍拍屁股就走人,向来没有留下吃饭这一说!为的就是不给基层添负担。他把这叫作真讲学,真下乡。
要不,你下去吃吃喝喝,人家下一次就不敢让你去了!
吴广良被基层悄悄地稱为“雷锋专家”,吴广良的雷锋专家的名号很响流传得也很远。
那时间,市科技局刚好有一个科普项目,需要高级的专家做志愿者,他们很看好这位德艺双馨的吴教授。侧面征询他个人的意见时,吴广良说:“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必须去!我就一个条件,一切也必须是义务的!”
郾城区裴城镇卫生院地处三个县区的交界,该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群峰说:“我20年前都知道吴院的名号,他主动给我们联系要到我们医院来讲科普时,我们全院都是激动的,用‘沸腾’这个词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为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特意在大门口列了个小队形,以鲜花和掌声欢迎他的到来。但是他对我们每个人都严肃地进行了批评,告诫说下不为例!他讲得很好很认真。本来计划是11点半结束的,他却因为给大家互动交流,一下子讲过了12点。
“该吃饭了啊!我悄悄地在他耳边告诉他。他看了一下表,给大家告别,站起来就走。其实,我们头天就定好了饭店,包括都谁去作陪也都提前安排好了。但是,他和我们握了一下手,坐上车就走了。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开车追了出去。后来,大概吴教授是担心我们产生误会吧,就在街边三丁村边的烩面店里吃碗烩面,半个菜都没有点,更不要说喝杯小酒了。饭还没有吃完,与他同行的工作人员已经把面钱付清了。吴院笑着说,这不能坏了规矩!坏什么规矩?就是他下基层讲科普课,一律不在授课单位用餐!大概还是怕我有点想不通,临走,他又握着我的手告诉我,‘只要我们一块儿进饭店,老百姓一准儿都会认定我们吃喝来了!我们公立医院的党员干部决不能造成这样的影响啊!’
“吴院以后来得更勤了。仍然是老规矩,不论早晚,都没有让我们请吃过一顿饭!我们的每个班子成员都很感动,都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公立医院的专家教授!我们打心底里真心地佩服他!他是我心目当中真正的优秀的科普专家!我们欢迎这样的给基层送知识、又不增加基层负担的真专家!”
十一、一个红包的重量
记者在深入的采访中还了解到,吴广良下去搞科普,不仅不吃一顿饭,红包也不曾收过一个。
有一次,他去市直一个单位讲义务科普课,该单位领导知道吴院是见缝插针抽时间做奉献,讲完还要去郑州参加学术交流会,就没有留他,按照专家教课的相关级别标准,包了一个红包,放在了院子里等候他的车子上。
当司机告诉他这些时,已经驶离了市区。他简单地考虑了一下,就让司机掉头,向郊区的一个村子赶去。
这是源汇区阴阳赵镇的一个临近卫生院的村子。村子里的一个70多岁的老大娘,曾经是他的病号,因儿子迟迟不能交够动手术的费用而多次推迟手术的时间。那一年,吴广良了解情况后,悄悄地给她垫交了手术费。后又成为了他回访和帮扶的对象,多次对大娘家进行帮扶和慰问。
他在路上打通了该镇卫生院院长的电话,简要地给他讲明了情况。见面后,他让这位院长老弟查验了钱数,便一块急匆匆地去往老大娘家,把这个红包转交给老大娘了。
记者就这事采访吴广良时,他又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都是很正常的么。”
随他前去的镇卫生院院长赵卫明却还记得许多细节——
床上坐着的老大娘说:“孩儿啊,恁咋还给大娘送钱哩?都送几回了,这回你的钱我不能再要咧。”
吴广良说:“大娘,这不是我的钱,这是上面又有新政策了!”
“呵呀!感谢党!感谢国家!还是共产党好啊!叫恁成天来看我哩!”
赵卫明院长说:“后来吴院来我们医院义诊和做科普讲课时,他又抽空看过老大娘几次。吴院很让我们感动哩。再后来,我和我们的一个副院长也去看望老大娘几次。有时候,我们就去义诊,买一些家庭必备的治疗头疼发热之类的药品送去。因为吴院已经给我们做了好榜样啊!”
2022年12月,吴广良被中共河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的荣誉称号。
是的,这个榜样是优秀的。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记者也分明地看到:这个榜样的身后是闪亮的坚实的长长的足迹,前面是一条坦荡的辉煌地延伸下去的大道!嘹亮的冲锋号子也在空中吹响,这是十个骨科的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