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晓霞
(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术式之一,指采用陶瓷、金属等材料,以人体关节结构、功能为依据,制作成人工股骨头,以替代髋关节,多用于治疗骨折变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疾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1]。 与传统手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手术能通过为患者植入人工髋关节的方式,代替原有的病变关节,以此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改善髋关节功能。 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手术风险较高,且操作较为复杂,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引起诸多并发症,加上手术后恢复期较长,疼痛感强烈,患者多无法耐受,进而延长康复时间[2]。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提高,现有的常规骨科护理早已经无法满足病患的护理需求,特别对于较为复杂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患,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其恢复进程。 研究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疼痛感[3-4]。 故为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本院特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7 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 例患者为对象,开展了评估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该置换术效果的专项研究。 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0 年7 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3 例。 入组病例中,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年龄为(53.25±3.12)岁。 观察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3 ~74 岁,平均年龄为(53.42 ±3.05)岁。 组间一般基础资料比对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研究初,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特委任组内责任医师针对研究对象及家属予以积极沟通,详细诠释涵盖治疗(干预)过程、目的、预期效果等研究内容。 基于对象自愿原则签订同意书,且研究内容也申报于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纳入标准:均符合《外科学》中髋关节病变诊断标准;年龄>18 岁;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历等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中途退出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包括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以及术前的常规健康宣传教育。 完善术前检查。 术后依据麻醉方式进行管道护理,按医嘱要求摆放体位,吸氧。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指导患者早期行关节锻炼运动及肌肉训练。 观察组行手术室护理干预。 具体为:(1)术前护理。 于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和需求,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手术史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患者解答疑问;带领患者熟悉病房与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患者陈述内心想法,并给予充分肯定、支持和安慰;对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介绍,积极考虑患者所提出建议;让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疑虑;术前准备阶段,护理人员需准备好手术所用器械、假体等用品,其次应确保手术中所用仪器、设备和药物清洁消毒干净,依次检查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安全问题,确保地面卫生,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消杀。 手术室应定期开展灭菌处理,确保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符合标准,并在消毒完成后才能进行无菌操作手术。 (2)术中护理。 由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医师评估患者手术安全情况,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路,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并帮助患者采取适宜体位;术中减少人员走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所用物品均具备灭菌标识;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体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补液、补血;提前将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器械使用后需用纱布擦拭;切口缝合前,对器械数量进行仔细清点;术中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情况。 (3)术后护理。 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运送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颠簸、碰撞等,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平卧体位,并将患肢外展;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工作,动态观察引流情况,合理固定管道;待患者清醒后,指导其饮食、用药,并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早期以床上翻身、伸展运动为主,叮嘱病患下肢尽量外展状态,缓慢将踝关节顺时针旋转,重复20 次为1 组,每天3 组以上。 术后3 天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适当按摩足底与腿部,若患者发生疼痛则立即停止训练。 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进行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
对比2 组护理满意度、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护理前后VAS 评分、Harris 评分、心理状态评分。 (1)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自制满意度问卷,于护理后发放给患者填写,问卷均回收,且均为有效问卷;全卷共10 个题目,采用6 级评分法,总分50 分,评分>40 分为非常满意,评分介于25 ~40 分为基本满意,评分<25 分为不满意。 (2)2 组疼痛程度对比:术前1 天、术后1 天、3 天、5 天及7 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无法忍受剧烈疼痛,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3)2 组髋关节功能对比:术前1 天、术后7 天、14 天及1 个月,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包括下肢畸形、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及疼痛4 个维度,总分100 分,评分高低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成正比。 (4)2 组手术情况对比: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5)2 组心理状态对比:于术前1 天、术后14 天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总分100 分,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本研究中所包含统计、分析、运算过程均采用统计学专业软件SPSS21.0 处理。 统计运算过程中组间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对比差异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 所得结果值则采用P表示,当P<0.05时,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的76.74%比较,观察组的95.35%护理总满意率更高,比对所得结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n=43)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4 项比对所得结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2。
表2 2 组手术情况比较(,n=43)
表2 2 组手术情况比较(,n=43)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92.54±5.12 146.64±10.62 17.35±2.95 18.76±2.33观察组 85.95±3.75 124.23±10.14 15.17±2.24 16.21±2.41 t6.80910.0083.8594.988 P0.0000.0000.0000.000
VAS 评分比较,2 组术前1 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天、术后3 天、术后5 天及术后7 天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 项比对所得结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见表3。
表3 2 组疼痛度评分比较(,分,n=43)
表3 2 组疼痛度评分比较(,分,n=43)
注:与本组术前1 天比较,①P <0.05;与本组术后1 天比较,②P <0.05;与本组术后3 天比较,③P <0.05;与本组术后5 天比较,④P <0.05。
组别术前1 天术后1 天术后3 天术后5 天术后7 天对照组6.56 ±1.215.19 ±1.08①3.75 ±0.58①②2.15 ±0.24①②③1.21 ±0.22①②③④观察组6.39 ±1.353.25 ±1.12①2.12 ±0.36①②1.34 ±0.18①②③0.78 ±0.15①②③④t 0.6148.17615.657 17.70510.589 P 0.5400.0000.0000.0000.000
Harris 评分比较,2 组术前1 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天、术后14 天及术后1个月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 项比对所得结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4。
表4 2 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n=43)
表4 2 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n=43)
注:与本组术前1 天比较,①P <0.05;与本组术后7 天比较,②P <0.05;与本组术后14 天比较,③P <0.05。
组别术前1 天术后7 天术后14 天术后1 个月对照组 38.35±10.39 54.95±5.59① 75.36±4.32①②82.25±5.29①②③观察组 38.44±10.24 62.25±5.17① 86.14±4.27①②94.55±5.15①②③t0.0406.28611.63710.924 P0.9670.0000.0000.000
SAS、SDS 评分比较,2 组术前1 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天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 项比对所得结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5。
表5 2 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n=43)
表5 2 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n=43)
注:与本组术前1 天比较,①P <0.05。
时间组别SASSDS术前1 天对照组56.29 ±2.47 53.45 ±1.76观察组56.78 ±2.17 53.48 ±1.56 t 0.9770.083 P 0.3310.933术后14 天对照组 42.95 ±3.45① 41.12 ±1.09①观察组 37.15 ±3.08① 34.52 ±1.04①t 8.22328.727 P 0.0000.000
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而随着人体年龄增大,患有骨折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据调查显示,间接性暴力攻击、积累性劳损等因素均会导致骨折,此外肢体活动异常、患肢畸形、痛感强烈等也会加大骨折风险。 而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率的升高及遗传因素,进一步导致了髋关节病症的频发。 髋关节疾病种类多样,如髋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及股骨头坏死等。 保守疗法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疗效,而手术治疗则成为了临床应对该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是治疗该类骨科疾病较为典型的术式,其通过利用新型人工生物材料,达到矫正骨头畸形、促进关节修复的效果。 旨在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范围,以改善关节运动功能。 其适应证包括肩周炎、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退行性关节炎等股骨头坏死或股骨颈骨折类疾病。 而该种手术治疗能否取得成功与多项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如操作水平、患者依从性等[5]。 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手术风险,且创伤性较大,极易发生感染,进而延缓患者康复进程。 由此,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以配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内学者孙娟娟[6]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同时依据张燕[7]等国内学者研究提示,系统化的围术期干预,更能明显减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心理负面情绪SAS 及SDS 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76.74%比较,观察组的95.35%护理总满意率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95 ±3.75)分钟、下床活动时间为(15.17 ±2.24)天及住院时间为(16.21 ±2.41)天,均短于对照组的(92.54±5.12)分钟、(17.35 ±2.95)天、(18.76 ±2.33)天,术中出血量为(124.23 ±10.14)mL,少于对照组的(146.64 ±10.62)mL,4 项比对(P<0.001);观察组VAS 评分术后1 天为(3.25 ±1.12)分、术后3 天为(2.12 ±0.36)分、术后5 天为(1.34 ±0.18)分及术后7 天为(0.78 ±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9 ±1.08)分、(3.75 ±0.58)分、(2.15 ±0.24)分、(1.21±0.22)分,4 项比对(P<0.001);观察组Harris 评分术后7 天为(62.25 ± 5.17) 分、术后14 天为(86.14 ± 4.27) 分及术后1 个月为(94.55 ±5.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95 ±5.59)分、(75.36± 4.32) 分、 (82.25 ± 5.29) 分, 3 项比对(P<0.001);观察组术后14 天SAS 为(37.15 ±3.08)分、SDS 为(34.52 ±1.0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95 ±3.45)分、(41.12 ±1.09)分,2 项比对(P<0.001)。 结果充分提示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究其原因,手术室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以围术期作为护理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对护理需求[8]。 手术室护理干预共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3 个部分,于术前访视过程中,通过积极交流、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了解疾病和手术知识,让患者以积极心态应对治疗,并树立起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对手术配合度,并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9]。 同时,术前准备过程中通过对环境温湿度进行控制、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等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其次,手术过程中,通过指导患者摆放舒适、正确体位,可减少患者手术不适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可对患者麻醉、手术耐受性进行准确判断,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同时,术中加强保暖措施,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减少静脉痉挛情况[10]。 术中及时消毒使用器械,并对器械进行规范整理,密切配合医师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同时采取限制性补液,可有效补充血液循环,以减轻机体应激程度,配合麻醉操作,可提高镇痛效果,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11-13]。 此外,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并动态监测引流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并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14-15]。 本次研究结果也与国内学者孙娟娟以及张燕等诸多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性,充分应证了研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故该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