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婧
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与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血液科收治的患者中,白血病患者占比>30%[1]。根据疾病特征,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几种亚型。据研究调查显示,ALL是仅次于AML型的一种亚型[2]。化疗是临床治疗ALL的常用手段,大部分首次化疗患者,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病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但鉴于ALL作为一种恶性疾病,再加上化疗药物的影响,不少患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或抑郁等,对其生存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为此,针对ALL患者,在及时采取治疗的同时,临床主张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3]。而既往传统护理在ALL干预中相对形式化,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此,本次研究提出,对ALL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探讨综合护理的应用优越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就本院住院治疗的ALL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6~49岁,平均(29.12±7.26)岁;病程2~12周,平均(6.34±2.15)周;疾病分型中,L1型12例、L2型15例、L3型16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6~51岁,平均(30.04±7.31)岁;病程2~11周,平均(6.21±2.09)周;疾病分型中,L1型11例、L2型16例、L3型16例。2组性别比、年龄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展前均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研究方法、目的,在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加入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向本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开展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4]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按照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③预计生存期>6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研究。
1.2.2 排除标准:①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恶性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中途退出。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向其说明化疗方法、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严格做好患者体征监测,指导患者注意规律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针对化疗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或其他不良反应,严格监控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1.3.2 研究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1.3.2.1 健康宣教:结合患者认知或学习特点,通过向其发放健康手册、图文讲解、微视频或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患者ALL相关知识的宣教。在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及其相关注意事项的同时,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告知患者积配合治疗的不仅有助于病情改善,并且对减少家庭与经济负担,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通过介绍目前临床在ALL治疗上取得的进步,并向其介绍一些病情缓解的典型病例,以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1.3.2.2 心理干预:在护理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首先,在日常护理中,注意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避免打听患者隐私,切忌在患者提到化疗对形象影响的问题,避免伤害患者的自尊;通过认真倾听患者需求,根据其心理状态,鼓励通过聊天、读书、听音乐等适合自己的方式,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其次,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例如针对发病前身体状况较好,发病后一时难以接受,担心疾病治疗情况、治疗费用等问题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联合患者家属,一方面加强对患者沟通,指导家属尽量在患者面前传递积极的信息,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和讨论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医保咨询或相关补贴政策信息,减轻其经济压力。
1.3.2.3 生活干预:针对患者生活方面,首先需要做好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在做好日常口腔清洁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肛周、会阴的护理,注意保持会阴与肛周的干燥、清洁;在饮食上多以高纤维、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为主。同时,做好患者皮肤颜色变化的观察,详细记录呕吐情况,以便临床采取相应措施。
1.3.2.4 放松干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放松干预,指导患者在治疗间隙,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指导患者通过听一些喜欢的音乐或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以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淡化患者这一角色。同时,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即指导患者每天进行30 min的深呼吸、肌肉放松等,以缓解其心理和肌肉的紧张。除此之外,结合患者行为习惯和日常作息,针对性地为其制定睡眠作息表,并教会患者睡前全身放松的技巧。
1.3.2.5 社会干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给予患者支持。除家属以外,护理人员对来探望的朋友、同事等进行积极意义的告知与指导,鼓励亲戚朋友在情况允许下,多探望患者并加强与其的交流,多关心、多鼓励患者。对于由于形象问题而具备较强自卑心理的患者,可采用脱敏干预法,即鼓励患者参与到疾病宣教活动中,引导其与同病房或同类患者进行交流,待能够适应与更多的病友交流后,逐渐扩大其社会接触面,鼓励其大胆到院内外散步,使其能够勇于直视外界目光。
1.4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观察2组上述指标变化情况。(1)生存质量采用癌症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共性模块量表(FACT-G)进行评估[5]:该量表主要包含生理状况(PWB)、社会/家庭状况(SWB)、情感状况(EWB)、功能状况(FWB)4个维度共27个条目,按照0-4分计分法,每个维度总评分分别为28、28、24、28分,量表总分为108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好。(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6]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由参与计分的19个条目构成7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0~3进行计分,总分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前者共包含14个条目,按照0~4级评分法,以总分14分为临界值,>1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越严重;后者共包含24个条目,以总分20分为临界值,>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越严重[7]。
2.1 2组干预前后FACT-G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FACT-G各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FACT-G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FACT-G评分比较 n=43,分,
2.2 2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n=43,分,
2.3 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间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 n=43,分,
ALL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由于原细胞在骨髓中出现异常增生、聚集,使得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与中粒细胞减少;亦或原细胞侵入髓外组织,继而引发该病。在国外一项研究中指出,ALL占世界白血病病例的75%左右[8],与此同时,随着恶性血液病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必须结合新的治疗方法开展护理干预[9]。而既往传统护理在ALL患者干预中,主要强调对病情的护理,但现代化护理模式更强调对“患者”的护理。尤其是ALL患者,受疾病与化疗的影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意志力低下等情绪,并且受情绪影响,不少患者存在失眠、多梦情况,整体生存质量较低[10]。为此,优化传统护理对ALL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经护理后研究组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相较于传统护理,综合护理能够进一步促进ALL患者生存质量提升。这主要是因为,与传统护理相比,综合护理重点围绕“患者”展开护理服务,根据患者需求采取针对性护理。ALL在生活中属于重大负面事件,其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负担,同时也对患者心理带来严重影响,使得患者整体预后较差[11,12]。综合护理从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出发,综合了心理、社会支持等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本次研究中,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综合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ALL患者心理状态,这与既往研究[13,14]相似。对于恶性疾病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还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健康宣教目的在于提升患者对疾病以及情绪对疾病影响的认知,以树立患者信心;心理干预则结合了疾病特点与化疗影响,通过激励性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以及联合家属干预等方式,配合社会干预,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怀,减轻其对疾病的心理应激,缓解疾病与化疗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15]。而放松干预则主要是针对ALL患者睡眠问题展开的护理,通过听音乐以及全身放松等干预,能够让缓解患者紧张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对睡眠产生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能够证实,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负性情绪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ALL患者应用中,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睡眠障碍,提高生存质量,有明显护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