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保
第一次看到题目这两个字,就感觉到它们长得异常的古怪。
字形古怪之外,字音还难认难记。
还好,“认字认半边,不会走蛮远”这句俗语,放在其上,居然百分百准确——它们右边那半字的读音,与它们全字的读音完全一致,声母、韵母、声调,竟然全部相同。
缘于此,记住它们的读音,就感觉到读准它们表面难,但实质不难。
它们的字义,则与左边那“山”字有极大的关系:形容山势峻峭、突兀、重叠。形容人的瘦样:颧骨耸突,皮包骨头;形容人的气节:刚正不阿。
山的嶙峋,看上去虽吓人,但吸引人,引人好奇,引人注目,引人向往,给人带来奇异感、妙美感、震撼感。
怪石嶙峋,往往成为某名山的胜概主因。
已闻名遐迩的我的家乡宁都的翠微峰,孤峰直立,嶙峋得怪異无二,夺目吸睛。俯瞰,它像一块侧放的长约两百米,高约一百米,宽约五十米的长方体大石块,其中狭长一面坐实大地,看不见其形状,其余五面均粗粝不平,各具风雅,凌空无依。沿着周边看,棱角不全,凹凸不平,无规无则,孤零零地屹立在平缓的丘陵上。
它虽孤立,却不清寡。旁边耸立可称得上嶙峋的十多座形态各异的孤峰,像一朵朵巨大的蘑菇,优雅挺立在同一片丘陵上,每一朵都是形态无二,互相隔“岸”相望,成为翠微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风物主体。
如果站在二十里开外的比翠微峰海拔高过四百余米的风景秀丽的莲花山顶眺望,翠微峰及其周边诸峰,就像散落在一方巨大绿色地毯上的竖立的绿顶红柱的彩色不规则积木。绿的是染润了森林色的乔灌草,红的是烙印了丹霞色的砾石岩。
可以说,翠微峰及其周边各峰离开了嶙峋,就很难将其景致与旖旎啊、绚丽啊等联系在一起,也就无法成就其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让驻足者震撼的张家界山体,嶙峋的座座似连非连的绝壁式山峰,造就了浩瀚壮阔的嶙峋的海洋。借助航片俯瞰,座座山峰是一根根、一座座、一面面棱角不明的被镂雕过的石柱、石台、石墙。它们相互簇拥着立在大地上,像鲜活生长着的一丛丛高耸的巨大的春笋、蘑菇。石柱、石台、石墙间互不搭架,柱体、台体、墙体上植被稀少,一只青蛙从顶上掉下去,恐会直坠底部,摔得粉身碎骨。站在任一石柱、石台、石墙下,仰头凝望,会令人毛骨悚然,担心其随时会倒塌压身。
可就是这令人生畏的嶙峋,在湘西大地立起峰形独异、气势非凡的雕塑群。
人们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不是为了看稀疏可数的绿植,而是为了看茂密难数的嶙峋。
那年仲秋,我也慕名来到张家界探奇性旅游,实地体验了嶙峋带来的视觉冲击。
进入张家界的柱状、台状、墙状的峰林,仿如置身于一丛丛高至几十层或百余层楼房的巨大的绿白相间的珊瑚间,让人幻想连连。峰高参差,峰侧峰顶疣岩凸起,峰壁色彩斑斓,壁崖凹陷,峰体石块像叠堆书籍码放加高,拔地垂直而起,有的上大下小,头重脚轻,让人滋生摇摇欲坠之感。
峰危如累卵,渊深不见底。虽然心里不时掠过一丝丝想躲避危险而退缩的念头,可我仍像如织人流中的一员,游走其间,怡然自得地感受自然的神奇,感受自然的魅力,感受岌岌可危的震撼。
缘何?因了以奇险为美,更具体地说,因了以嶙峋为美。
追寻嶙峋之美,危险顾虑抛之九霄。
地理史料说,此处嶙峋的成因,是经过6500万年以来流水、风力顺着节理和裂缝将石英砂岩切割成峰柱、峰平台、峰墙、峰方山、峰残林等地貌景观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过去的6500 万年的时光里,这些嶙峋的峰体坚固不倒,屹立至今。
在张家界景区,一边实地欣赏着嶙峋的景观,一边从《航拍中国——湖南》电视专题片中得知,世界上任何一处如此嶙峋的地貌,都称之为“张家界地貌”。可见,张家界峰林的嶙峋,已经引起世界的特别关注,其高贵的地质地位已不可撼摇。
对于山体来说,嶙峋之相是丑陋的,但又是美丽的。张家界地貌让人赞美,显然是得益于其山体的嶙峋,我这样言论许是没有问题的。
自然地貌的嶙峋值得赞美,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嶙峋却需要怜悯。人们常用瘦骨嶙峋来形容某人体瘦。这个某人,不分年龄段,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如果瘦得不同寻常,都可能是用瘦骨嶙峋形容的对象。而瘦,大多数都是因为家贫,吃不饱,穿不暖,缺乏营养,或因病所致,极少数是遗传生就。瘦骨嶙峋的人往往面黄肌瘦,多病缠身,精神萎靡,弱不禁风,很少身心健朗。因贫因病导致的瘦骨嶙峋,我们自然不能像欣赏山石那样去赞美,而应抱着同情怜悯的心情去安慰,去爱抚,去关心,去扶助。
而对于人的风骨气节来说,嶙峋却无疑是要赞美的。自古以来,各类风骨嶙峋的人士数不胜数,他们的事迹催人向上,励人奋进。
文天祥一生风骨嶙峋,成为流芳永世的爱国英雄。其至死不屈的节操已广为传颂;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度,砥砺着一代代文天祥式的爱国人士爱国护国,在抵抗外来侵略战争年代,或血洒疆场,或视死如归,捍卫了国家领土;在和平年代,刚正不阿,傲然应对外国邪恶,捍卫了国家尊严,赢得了国家表彰和国人赞美。
文天祥式和其他各种风骨嶙峋的人士的嶙峋气节,我们应该永远赞美和赓续传承。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