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机制研究

2023-10-07 20:35贾怡炜
高教学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育人

戚 湧,贾怡炜

(1.南京理工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南京 210094;2.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94)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并强调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协同融入到各类其他课程中,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近年来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教师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是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的践行主体,课程思政的形态和实质内容是教师师德师风素质的重要表现。为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求高校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丰富高校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素质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 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要义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思想认识,一方面检验着教师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论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拥有相应的师德师风水平[2]。课程思政是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课堂实践,要求高校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和教学能力,也展现教师的内在涵养和格局境界;课程思政是高校育才与育人结合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提升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将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融入课堂专业教学内容,在育人的基础上育才;课程思政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渠道,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向学生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复兴意识。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作为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师德师风的根本要义。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道德素养,科学探索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伦理资源和道德力量。发挥和加强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弘扬高校师德师风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教学育人任务和时代使命,教师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承担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师德师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是主动,是创造,是极致,是教育家精神的光芒闪耀,高尚的师德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重要力量源泉[3],良好的师德师风将来自社会的规则约束和源自内心的自律觉知统一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最后,高等教育需要满怀热情、脚踏实地的工作者,只有拥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有可能具备适应时代新要求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架构,在高校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做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三)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统一于立德树人的实践

高校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把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联系起来,有利于高校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其品德学习的自觉性、科学性。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教师本人的思想政治水平、人格修养和理想信念对课程思政功能发挥具有直接影响,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能够精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合理把课堂内容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相结合,与民族复兴和国家战略相结合,才能真正推进和实现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对“教书育人”教学的初心和原本特质的回归和发扬,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深化师德师风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建设的重要渠道,其实施有助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增强高校教师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关爱学生成长的责任意识,将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内化为自己的工作作风[4],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高校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养成。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在建设目标和建设路径上有很多共同性,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融合,一方面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价值引领,把专业知识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以及个人价值的关系思考和传达清楚,把高校课堂当作是带领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高校课程的学习以师生友好融洽关系为联系纽带,从根本上要落实于实践,从技能与知识的转化应用到形成人的德行素养,提高大学生与世界打交道的能力。因此,从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出发,建立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和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共同提升和发展,是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 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融合发展的瓶颈

(一)顶层设计有待强化,协同治理能力不强

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的关注点仍集中在学科建设、课题申请、科研成果和学科竞赛上,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协调领导不够,由此产生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缺乏,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一方面,高校缺乏对思政教育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识不足,课程思政中心的建设不够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堂、党团员组织大会以及辅导员组织开展的年级大会等渠道来实现,这种方式的育人力量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高校师德师风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未直接联系起来,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等工作未能贯穿于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各方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深度交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育人工作的协同性有待提高,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育人意识有待加强,示范表率作用不大

高校“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是一种分工协作、相互辅助、合作互补的协作关系。目前,一些高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视不够,将项目和科研看成个人重点工作,对于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不了解或当成次要工作来应付,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意识不够。部分高校师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层次不齐,育人意识薄弱,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运用思政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高校在教师培训上,内容多集中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上,缺乏对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培训和指导;部分教师对教育部规定的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十条红线”等文件仍不完全清楚,缺乏规范自我良好品行的自律自觉性;部分高校相对缺乏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的宣扬和表彰,高校师资队伍中迫切需要优秀教师的带头来启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想法和思路,党员教师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强,忽视了对自身政治品质和政治理论的改造与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限于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简单,忽视了运用特定的活动载体或文化情境对学生进行间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机制建设有待完善,内在融合动力不足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大多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融合建设工作方式缺乏创新,组织机制和模式的思维定式仍普遍存在,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相互促进融合的运行机制。教学单位因工作任务繁重或因动力不足而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带动性和组织性,教师认同感不足或奖励和荣誉感的缺失而缺乏提高师德师风和建设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从高校师资融合的情况来看,大多专业课程的建设仍由专业学科教师团队负责,思政教师的参与程度不够;从考评体系指标融合的情况来看,教学评价多以课时数量、科研积分等量化标准为主,专业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中并未设置明确的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融合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精力投入有限,思政教育在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结构中的体现不足。此外,高校教师缺乏将师德规范内化为稳定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的内生动力,高校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的落实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行政监督,奖优罚劣等相关配套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和奖惩制度常常起不到实质性效果,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成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三 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机制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与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有着紧密联系,根据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建设要求,高校应增强党委部门、行政部门和群团等相关机构的组织协调推进力度,形成各环节的精准衔接与高效联动,具体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相关政策。一是设立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学校,高校主要领导需亲抓亲管课程思政建设规范与师德师风考核标准,将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相互促进模式贯穿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管理全程,推动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协同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二是重点关注新晋师资思政素养水平。在高校师资招聘和岗前培训中,加强教师思政素质和课程思政能力培养,健全教师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同步做好教师聘任合同与师德师风承诺书签订。三是设置高校师德教育部门。选拔政治立场坚定、课程思政能力强、师德师风优秀的教师担任部门骨干,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开展思政课程建设方案等专题研讨,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在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价值观教育意识的培养,把课程思政的要点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中进行总体筹划,设置专门与其他部门联通的沟通反馈渠道,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思政素养和师德师风。

(二)建立科学公平考评机制,树立教育教学新标杆

高校要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考评机制对促进高校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作用。一是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贯穿教师入职审查、阶段性教学考核、职称晋升考核全过程,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优化高校课程思政考评方式。根据教师岗位职能和专业类型,一方面对教师教材课件准备情况和学生随堂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进行评价,将课程思政作为考核专业老师教学成果的内容之一。三是形成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结果进行数字化管理和资源性整合,不定期对教学文件进行督察,督促教师时刻怀有思政育人的意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共产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出一批教学典型,形成可固化、可传播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注重道德实践和专业课程的现实结合,要求课程思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推动师德高尚的教师积极参与并投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三)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思政育人新活力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培养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纠正一些高校长期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方向偏差,围绕提高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高校需建立多样化、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思政育人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一是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绩效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完善高校教学工作奖励与管理办法,对积极参加高校各项思政教育活动并在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考核中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二是突出对高校课程思政创新性教学的表彰和激励。举办课程思政创新大赛,为高校教师提供交流和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对能够运用先进理念进行教学创新探索的教师颁发奖励证书,开启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与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拟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开展师德师风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对不配合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部门及个人追究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教师予以惩戒及处分。

(四)健全精准监督保障机制,释放高质监管新效能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和可塑性等特点,思想行为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仅靠个体自觉性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也不足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建立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相互促进的监督保障机制,用制度统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各项资源向课程思政建设倾斜,包括教师培训经费、课程开发经费、竞赛奖励经费和科研项目经费等,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有效监督并约束教师师德师风行为,推动教师持续提升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一是组建监督巡查小组。监督落实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教材设计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政策和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完善反馈修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对学校各院系的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抽查,全面加强组织监督。二是拓宽高校师德师风民主监督渠道。通过组织监督、教师自律监督和学生监督等多元方式规范并调控师德行为,形成强大的现实约束力,使高校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三是将舆论监督纳入监督保障机制体系中。积极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结合社会对高校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和期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督促高校教师持续进行自查自纠,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朝着慎独的崇高境界发展。

(五)创新深度交流合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符合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逐渐成为国内外高校关注的焦点。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需建立健全校内外交流合作机制,推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是推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渠道相互配合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鼓励教师跨学院跨专业交流学习,鼓励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专业的硕博学位研究生课程,共同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动员高校辅导员及党员干部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去,邀请思政课教师参加辅导员例会,鼓励学科背景为思政教育的辅导员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备课中去,挖掘专业课程可以融入的思政元素,不断改革课程教材、配套教案和教学案例。二是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就如何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分享和交流,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素养与课程思政能力。三是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师生共建模式。创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利用平台开放性和互动性开展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争取实现教育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明确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和期望,收集学生关于课程思政设计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课程自主学习意识。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