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档案馆
近年来,鄞州区档案部门主动融入数字变革,先后荣获“国家级数字档案馆”(2015年)、“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2020年)称号。2 0 2 2年9月,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整体试点通过国家档案局、民政部的验收。2022年2月,鄞州区全域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纳入“浙里数字档案”重大应用场景试点,10月,被省档案局确定为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创建试点单位,11月,被省档案馆确定为档案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提质扩面工作单位,这标志着鄞州档案数字转型工作又迈出新步伐。鄞州区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领导统率。一直以来,鄞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档案事业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提升,将数字档案融入数字政府大框架中一体推进,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持。2019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并进行研究,2次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出台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七创争先”考核,将“加快推进村社档案数字化”列入区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将“推进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全国试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调整充实了4名区管领导,4 位干部被提拔使用,2 名入选首批宁波兰台工匠。同时,坚持高效能协作推进,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实施档案工作“十大攀高项目”,联动成立5个工作组,定期到部门、镇街、村社指导数字化试点创建工作。国家、省、市档案部门领导也多次到鄞州调研指导、帮助解决数字转型、资源归集等相关问题,为我们补齐转型短板、继续走在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要素资源统筹。加强部门合作,以项目化形式积极争取区大数据中心、财政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实施1 0余个数字化转型项目,近五年累计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建成档案信息系统、信息机房等基础设施,建成数字档案室222个(其中示范39家、规范化139家),创建数量居全市第一。联合区委组织部做好6万余名党员150万余页档案信息全文数据库建设;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做好村级三资管理系统电子数据归档工作,共接收283个行政村的股权信息35万余条、“三资”档案6.2万余条;联合区民政局布置落实行政村规模优化档案工作。
坚持平台整合统一。面对区划调整等新形势,用两年时间整合了原有的11套应用系统,最终形成1大“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3个平台(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电子文件统一归档管理、电子档案长久保存平台),消除应用软件“烟囱”林立的状态。同时,升级改造基层档案数字化平台,已建立184万余条目录、475万页的基层档案数据总库,现有用户657家,其中村(社区)用户数344家,村(社区)应用率达100%。
注重拓展档案数量。有计划进馆,通过优化档案进馆工作流程、制定档案“两个三年”进馆计划、签订进馆计划书等形式,落实档案主体责任,拓展档案数量。从2018年至今,共接收原江东区所有61家单位(2006—2016年)、鄞州区120家单位(2006-2010年)的共14万卷、3.5TB档案进馆。2023年,还将制订新一轮档案三年(2023—2025年)进馆计划,分批完成82家单位(2011—2015年)档案进馆工作。有专题归集,大力推进档案专题库建设行动,完善20余万条婚姻档案的身份证信息,归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档案1.2万件、34.6GB,党史学习教育、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专项档案正在归集中。有预案拍摄,2022年对28个古村开展“鄞州记忆”影像档案专题拍摄,留存数码照片4000余张、短视频13个,并通过“记忆浙江”“宁波档案”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宣传。
注重提升档案质量。近5年投入300多万元,采用“100%自检+100%质检+30%抽检”的方式,开展了5批存量数据质检工作,进一步提高数字档案质量。其中,2019年,我们局馆联动,发扬“工匠精神”,开启“白+黑”“5+2”模式,历时近4个月,完成了120万件档案的质检工作。实施档案外包服务公司备案制,加强档案年检和互联网监管,实行档案进馆前置检查的常态化,只有在电子数据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实体进馆。同时,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修订《档案法》颁布施行和“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档案法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网上培训等方式,分层培训4000多人次,提高档案意识和能力。
注重发挥档案技术能量。高标准建成独立信息机房,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4%,于2020年6月全省第1家通过2级等级保护(2.0版本)测评。应用OCR技术和开源检索引擎,在530万条条目和4000多万页的数据环境下全文检索响应速度在3秒左右。启用“可信认证+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全省首例无证查阅服务。投入398万元建成启用国内首家“火患灾情”控制系统,实现了档案实体防火由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防范;应用RFID技术提高档案出入库安全;通过委托第三方24小时网上值班和单位巡检相结合,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3.1 抓好示范创建。多年来,鄞州区坚持以创建为载体,争先创优、先行先试,不断补短板、拉长板、固底板,先后完成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国家级整体试点。2022年,又争取开展 3项省级改革试点,其中全域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列入“浙里数字档案”重大应用场景试点,正在紧张实施中;省级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创建正在研究制订相关工作方案;省档案数据资源归集共享提质扩面工作也已启动。
3.2 抓应用场景创新。围绕创建省级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建设全域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的目标,争取350万元资金,积极打造查档直通车、档案智能年检、部门档案数据仓、移交进馆一件事、档案云展览等5个应用场景,努力实现档案数字化率100%、数据化率50%,提升全域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机关查档直通车、网页采集系统已于12月底建成上线,其他应用场景将于2023年6月底全面建成运行。
3.3 抓指标和标准创设。围绕全省档案工作指数评价体系,建立由78项一、二级指标构成的鄞州区档案工作监管体系,保证年检评判工作的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客观性。围绕档案数据标准重构,发布部分民生档案数据结构标准,重点是婚姻等高频次利用的民生档案数据结构标准,激活馆藏“沉睡”数据资源。制定鄞州区电子公文归档接口标准和数据结构标准,推动电子公文实时归档,统一管理。建立政府部门数据仓结构标准,建设覆盖全面、分类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数据仓。统一进馆档案电子目录数据交换格式、数字化加工标准与数据存储格式,建立起涵盖全部馆藏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完成1700余万页馆藏数字档案的归类确认。
3.4 坚持在“用”字上见成效,数字档案服务展现新作为
用心服务全域治理。投入600多万元(其中区财政专项168万元)全面完成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国家级整体试点任务,并在9月召开的全国试点总结表彰会上作经验交流。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的要求,制订出台了“6+X”120项村务管理档案目录标准化清单,分类施策推进村(社区)档案室建设,做到无档建档、断档续档、低档提档,全区村(社区)建档率达100%、规范化率达98%。按照“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量质并重”的方法,有序推进数字档案室示范村社建设,2020-2022年度完成218个村(社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覆盖。
用情服务民生需求。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档案开放审核提速行动,累计审核106736卷,开放32020卷,2023年还将完成1995-1998年的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开放的精准率,我们从2019年起开始审核到件,并在馆藏系统中作出开放标识,面向不同的查档对象开放。通过完善民生专题库、编印发放《民生档案查阅最多跑一次服务指南》、规范“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完善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刷脸办等方式,更好满足群众查档需求。近五年,累计服务3.6万余人次,其中网上查档由2020年313人次上升至2022年的1703人次。
用力服务资政育人。编撰《文翰书香走马塘》《海丝圣迹——鄞州三大古刹》《传家宝——鄞州家风故事》《百年堇山》《宋韵“史”话》等编研精品,建成“走进档案 心行鄞州”展厅、鄞州区社会治理馆及82个村史馆,打造朱镜我烈士纪念园、毕春芳艺术馆等20余个特色教育基地,举办“鄞颂百年·档案记忆 鄞州区庆祝建党100周年藏品展”等主题展览和活动30多场,参观人数6万余人次。拍摄《四明史氏》《沙文汉的一封家书》等9部微电影和专题片;协助省“跟着档案去旅行”栏目组拍摄了《东钱湖畔的史家传奇》等4部专题片在省电视台、学习强国展播,彰显了档案文化魅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全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目标,紧扣“问道高站位、问需明定位、问责强岗位、问计善换位、问效提品位、问鼎争地位”的工作思路,努力为高质量打造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区域示范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