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表达
——以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建构为视角

2023-10-07 01:19
苏区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际形象建党政党

提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解码密钥,在引领开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新境界、引领开创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引领提供解决人类共同重大问题的新方案中呈现出重要的世界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是建构党的国际形象的精神内核之一,党的国际形象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表达,两者相得益彰、互动生成。基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世界意义,塑造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是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国际表达的重要途径。以党的国际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依据政党国际形象的生成逻辑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伟大建党精神从四个方面依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信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等问题,是赓续中华民族红色血脉的不竭动力,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支撑,也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耀眼明珠,呈现出了重要的世界意义。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性言说,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现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对于助力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具有重要价值。当前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多停留于对其生成逻辑、内涵特质、历史地位的阐述,仅个别研究涉及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意义和国际传播,这一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2)张春美、付天琦:《做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党政论坛》2022年第4期,第55—58页。本文拟从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建构的视角出发,解读伟大建党精神所呈现的世界意义、所建构的国际形象,进而探寻推进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表达之举,以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传播效果。

一、伟大建党精神呈现出重要的世界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是中国的真精神,更是世界的真精神”(3)韩雨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时代意义》,《大连干部学刊》2021年第7期,第40页。。它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为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以及伟大精神品质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意义是国际社会认知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价值纽带,也是伟大建党精神“为何要国际表达、何以能国际表达”的重要原因。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世界意义,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共产党,进而为中国共产党奋进新的伟大征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新局面

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是伴随议会斗争与选举制度改革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定政治立场、理念和目标的集体化组织。任何政党都有其利益代表性,有其特定的政治诉求、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亦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那部分人组成的集体化组织,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无产阶级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通过社会革命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其奋斗目标。它不仅需要为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奋斗,还要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奋斗,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此超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代表人类进步方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与资产阶级政党关注小集团利益、追求权力最大化和资本逐利迥然相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志存高远。它不仅把解放中国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5)《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进行国家改造和建立崭新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还站在全人类社会的高度,把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遵循,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理论的弘扬,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展现。它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体现了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从建党至今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将初心使命付诸以自身解放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解放、以自身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百年实践之中,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不仅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崭新局面。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摆脱贫穷落后挨打局面的主基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主张、政治实践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都未改变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作为一个肩负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族存亡之际,其紧迫任务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使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赶上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之路具有厚重的历史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六十年代对“四个现代化”的内容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并制定了新“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思路新战略,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进行了持之以恒并富有成效的努力。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斗争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其广阔发展前景和鲜明特征优势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首先,中国式现代化使有1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步入现代化行列,一改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的现状,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和格局。这是人类历史上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的成功范例,生动地诠释了走向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这一路径,而是具有多元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没有步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发展的后尘,而是走“并联式”的综合现代化道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多头并进、叠加发展,并以此形成了后发赶超的优势,成为现代化“样板”。再者,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人类文明发展以新特征、新范式和新价值。“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既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现代化发展趋势,又保持了发展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又践行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既遵循了和平、和睦、和谐的发展要求,又秉持了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历史向前发展的价值伦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时空坐标中生长、凝结、传承、绽放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标识,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世界现代化版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价值归宿。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持续深入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中内蕴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斗争创新等精神价值将呈现出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解决人类共同重大问题的新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世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由其主导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虽然为战后世界的总体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但也引致了诸多全球性问题,引发了人类社会发展危机。究其原因,在于“现存国际秩序从来都是强权国家设计和推行的,秩序本质是强权政治、丛林法则、霸权逻辑”(9)陈曙光:《“世界之问”与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6期,第16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显性特征不仅在于“东升西降”趋势的出现,还在于涌现出大量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影响人类未来的深层次问题。面对当今人类社会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10)《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发人深省。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和增加确定性、稳定性,在人类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找到正确方向,需要世界各国各政党提供智慧,承担起应有责任。

为解决人类共同难题,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内驱推动下,主动担当使命,向世界提出了“中国方案”:一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尊重他国人民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的发展道路,不干涉他国内政,强调共商、共建和共享。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共产党秉承伟大建党精神,在深刻把握历史潮流与大势的基础上,为世界贡献的独具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彰显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大党对自身发展、对世界秩序、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和使命自觉,体现了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文明观、发展观。这些“中国方案”高扬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时代发展进步潮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和西方治理逻辑的历史性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大党,在处理与世界关系过程中的情怀、担当和格局。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互动生成

政党国际形象“一方面是指政党自身特质在国际社会的外在呈现,包括其理论理念与制度行为的整体表现;另一方面是指国际社会公众对政党各种信息进行认知、判断和评价后形成的总体印象,包括对政党有形表象、政党文化、国际行为、执政绩效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和看法”(11)李景平、殷艺娜:《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现实境遇、目标定向及策略选择》,《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4期,第40页。。作为政党政治活动中的“隐形”资源,政党国际形象集中体现了政党文化软实力与政党的性质、宗旨等价值取向。因此,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彰显的历程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构传播的实践并非完全独立、并行不悖的两条线,二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互动生成的关系。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国际形象的精神内核之一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突出的是精神对于个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于政党而言亦如是。政党精神是政党在其实践中形成的、以政党群体体现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是对政党实践的一种能动反映,体现了政党的性质、目标、意志和品格等诸多内容。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2)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1893年10月1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9页。可见,政党精神对于整合政党内部思想意识、引领政党实践、展示政党外在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政党要有所作为,离不开政党精神的强大支撑和指引。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政党精神的培育,从毛泽东“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需要在思想上整顿”(1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页。的提出,到邓小平“党的思想和作风决定了党的领导够不够格”(14)《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的论述;从江泽民提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87页。,到胡锦涛倡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16)《求真务实》(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页。,无不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对政党精神的深刻认识和有意塑造。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现实要求,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风骨品质”“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等表述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并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精神是形象的内核,有什么样的内在精神,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中国古代先哲们所言“诚于中,形于外”“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明确了精神与形象的辩证关系。政党精神是形成政党形象的“客观本源”之一,政党的精神面貌、外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内在精神所决定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作风,孕育了一批伟大精神,这些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成为世人观察和认知中国共产党的“晴雨表”。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链条重要一环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精神标识和鲜明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塑造的追求真理、担当使命、奉献奋斗、执政为民等政党形象,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认知、理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观察窗口。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新时代建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精神内核之一。

(二)党的国际形象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体现

政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党使命、政党制度、政党行为、政党精神等“政党实在”的主观认知,是政党精神特质、整体面貌的形象化体现。它直接体现了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事关政党的前途命运,中外政党无不关心自身形象的建设,将其视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西方政党主要通过有效传播其政治理念和政策、着力打造鲜明领袖形象、广泛宣传醒目政党标识、密集传播党的重要议程、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健全用好日常信息发布机制、善待善用大众传媒、巧妙借用第三方力量等举措建构自身形象,(18)孙海燕、李金艳:《国外政党信息传播和形象塑造经验研究》,《公共外交季刊》2012年秋季号,第50—52页。提升政党在社会民众中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吸引力。近年来,西方政党广泛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站、竞选活动、政党与民众的社会互动等途径建构自身形象,并借助政党形象建设传播政党理念、宣传政治主张、获取民众认同和支持。

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建设、传播党的政治理念、弘扬党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作法。不同于西方政党建构形象以达到政治选举之目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内驱力更多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建构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者、推动者、创新者等深入人心的鲜明政党形象,为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指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模糊、负面认知,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相对肯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妖魔化和污名化,再到改革开放后正面、负面认知交织但总体趋好的评价,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时至今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壁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仍然存在一定的认知困境。如果简单运用西方的政治理论向国际社会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体系、组织结构、政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思想、执政目标,显然难以达到良好的传播和阐释成效。由此,通过党的国际形象这一“隐形”资源来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主张和精神气蕴,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传播的必然选择。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鲜明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是党和国家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期建构中国共产党国际新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中“真理”“理想”“初心”“使命”“牺牲”“斗争”“忠诚”“人民”等精神内涵建构国际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执政理念、执政思想和执政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基于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

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党,始终把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作为治党治国的有力抓手,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国际形象传播理念,(19)李佳伦:《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镜鉴》,《活力》2022年第17期,第23页。致力于让世界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若聚焦伟大建党精神所呈现的中国共产党“信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的价值意蕴及其世界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向国际社会重点彰显“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党形象。

(一)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

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0)《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2页。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真理基础、价值坐标、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近代以来,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众多“主义”,形成了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建党先驱们经过苦苦探索,在众多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追求的真理,选择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坚守的理想,从中寻求中国未来发展路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典型代表,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理论要求,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崇高追求融入政党创立、发展、完善的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也在此过程中氤氲化生。(21)陈胜锦:《生成逻辑·内涵解析·实践理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维探赜》,《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16页。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核,并在百年党的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建党先驱们始终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李大钊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2)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11月15日),第5页。毛泽东也鲜明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曾遭遇数次重大挫折甚至严重危机,但建党先驱们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勇立潮头、奋楫争先,“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由此鲜明树立。

在追求真理、信仰真理的过程中,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还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中国从一个贫弱落后的旧中国转变为独立自主、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长期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政党品质和精神特质。概而言之,党对真理的坚持和对理想的坚守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重要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信念坚定的鲜明政党形象。

(二)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的形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1、413页。政党是进行现代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实现人民富裕与国家富强的核心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25)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7日,第2版。党的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二大决议案对全体党员提出要求: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党员“必须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须牢记一日不为共产党活动,在这一日便是破坏共产主义者”(26)《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1922年7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3页。,要求全党要以铁的纪律和勤奋工作来一起奋斗以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鲜明指出,共产党员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7页。,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解放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正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艰苦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使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还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实现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的自我调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目的是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自我革命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客观要求和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百年党史生动证明,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党的十八大后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反腐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一次次自我革命,及时消除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践发展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2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60页。。展示“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的大党形象,由此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阐释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国际认同的客观要求。

(三)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形象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毛泽东的“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3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0页。,邓小平的“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31)《实现四化,永不称霸》(1978年5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2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32)《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22页。等诸多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胸怀天下、引领和平的世界型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将自己领导的革命事业作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定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坚持不结盟政策,支持和援助广大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身置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了大党、大国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建党精神更加注重为世界谋大同,全面、长远、宏观地考察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不遗余力地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33)杨小军、丁馨妍:《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四重逻辑》,《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16页。通过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帮助诸多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列车,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大党、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世界历史观和政党使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立己达人”思想的弘扬发展,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彰显。与西方国家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和国强必霸的旧逻辑不同,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天下并非“雄霸天下”,而是积极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坚持和平发展并以自身发展成就惠及人类社会。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之问和国际社会“中国的未来到底往何处去”的质疑,中国共产党需要向国际社会进一步展示世界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责任担当、博大胸怀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无疑,凸显“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党形象,阐明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有利于国际社会认知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读懂中国共产党。

总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照影,是国际社会认知伟大建党精神最直观的一面镜子。如果说“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坚定”的形象更多体现出伟大建党精神中“信什么”的内涵,那么“不负人民、勇于自我革命”“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的形象则更多体现出伟大建党精神中“干什么、为谁干、怎么干”的内涵,三者共同建构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形象。

四、以党的国际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

政党形象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还是一个关系和认识范畴;而政党形象塑造不仅是一个“自塑”的过程,也是一个“他塑”的过程,是“自塑”与“他塑”的统一。以党的国际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依据政党国际形象的生成逻辑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既讲好党的故事,又阐释好党的治国理政理念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34)《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页。故事因其生活性、情节性和生动性而易打动人,讲故事也成为各国、各政党建构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外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故事,就是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展现一个大党的历史自觉和政党自信。以党的国际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首先是明确“讲什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强大精神底气。如何从党的百年故事中选取符合党的国际形象塑造的“好故事”,其重要性尤为凸显。其次是明确“怎么讲”。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其内在的科学内涵、精神内核和价值旨归成就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不断为凝聚党心、民心聚合磅礴之力。我们需要加强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利用多元渠道开展对外宣传,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宣传载体,构建伟大建党精神国际传播网络,真正将党的故事讲深讲透,融入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内容范畴之中。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抛弃了以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偏见,不再将中国共产党视为单纯强调阶级斗争的红色政党。西方主流权威人士亦尝试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形象来分析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原因,探索中国共产党治理模式下政党执政的“东方奥秘”。发展中国家则更加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开始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执政经验、中国的自主发展道路,认同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合作理念。(35)李佳伦:《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历史镜鉴》,《活力》2022年第17期,第25页。然而,在政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仍然存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认知偏差仍然存在。治国理政的理念是政党形象的表征,它不仅内含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更是一党政治价值观的理论表述。完善、清晰的治国理政理念是执政党对外表达和宣传的重要武器。(36)王智丽:《21世纪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研究》,《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2期,第23页。譬如,对外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内容的执政理念,既可以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鲜明特征,也能够彰显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等丰富内涵。西方主要国家和政党非常注重凭借其国际话语权的优势,向外广泛输出其核心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以获取认同和支持,这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二)既提升社会革命的成效,又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领导能力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37)《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现代政治发展历程表明,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获得支持和认可,获取执政合法性和执政权威,就必须给予人民以安康幸福。(38)[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张绍宗译:《政治人 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5页。中国共产党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引领下,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改变了落后、陈旧的社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动社会革命进程,以改革解放生产力,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革命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治国理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很好的执政绩效,并且将执政形象与中国的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党治国家’的成功形象”(39)邓杰:《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之关系论析——政治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理论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第57—63页。。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构建人民衷心拥护的大党形象,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就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绩效,满足人民对安康幸福的期待。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百年以来孕育传承的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要求。正因始终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遭遇失误后拨乱反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追求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当下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着深刻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红色血脉中汲取营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不断把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40)王锐、杨栋:《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逻辑关系和实践进路》,《长白学刊》2022年11月30日,第3页。在领导社会革命和推进自我革命的互动之中,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自我革新的大党形象得以建立,伟大建党精神得以彰显。

(三)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又引领时代潮流进步方向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贯彻“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坚持以世界眼光看待人类共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积极作为、勇于发声,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国际聚光灯下展现了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一大党形象。(41)焦晓云、张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现实意义、呈现样式与路径选择》,《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年第6期,第63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与路径,大致可以归结为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制度基础、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进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积极参与全球人道主义行动等内容。(4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60页。这些经验与路径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进一步建构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铺设了路径。

当前,中国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等矛盾更加突出,贫富差距仍普遍存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解决了世界如何维护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的历史难题,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也彰显了大党大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43)本报评论员:《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人民日报》2021年11月9日,第1版。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深邃高远的世界眼光和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立于时代潮头,在回答好“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中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利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新思想引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结语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辉煌成就和骄人成绩,其背后的支撑就是中国精神,追根溯源就是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举措之一,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同时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4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的国际表达不仅是一道“理论题”,更是一道“实践题”。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外表达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战略上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战术上的科学谋划,还需要策略上的有效推进,比如,如何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体系,如何针对国际受众进行党的国际形象分众化传播,如何借鉴西方国家形象战略传播体系的有益经验等,以此将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猜你喜欢
国际形象建党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冬奥会对我国国际形象价值的提升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外媒“眼”中的中国及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关于中国人在英消费报道为例
杭州国际形象的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