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06 04:19欧燕群
知识文库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教育教师

欧燕群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参照“双高计划”的相关标准,为创新科技型人才团队建设创造有力途径,在创新创业指导中培养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落实做出不懈努力。本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提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调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结构,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需求。

“双高计划”的有效落实需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转型升级,调整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布局,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提高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双创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性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规模,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社会发展环境对接。不断调整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打造高素质的师资教学团队,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创新创业理论指导平台,完善现有的思想教育体系,在高校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宣传环境。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构建

1.1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模型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在金字塔的顶层将人才能力作为核心,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关注人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态度,能够自主寻求和把握住创业就业的机会,勇于承担在创新创业中面临的风险问题,自主进行风险预防与风险计算。金字塔的第二层为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只有认可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动机,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

1.2 分子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模型

分子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金字塔型分析模式相比更加全面和具体,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为创新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社会实践设计、保障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创新教育工作需要打造优质的师资教学团队,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体系,改善教育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思想教育工作需要渗透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校园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完成创新创业理念渗透;社会实践设计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平台,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保障机制的构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指导,优化现有的软件教学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的硬件管理制度,创新系统评价机制,对学生当前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1 促进现代化双创教育改革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融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现代化教育理论,建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指导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滲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通过素质教育和理论指导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技能培养和专业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创业岗位创新的基本能力,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基本内涵,彰显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引导功能。在持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学体系和内部组织框架有待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在思想指导和专业实践过程中寻求突破。通过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空间和网络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与推广创造有利途径。

2.2 加强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

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想要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专业教学体系中含有的创新创业指导内容,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成效。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优秀社会人格的塑造,校企合作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魅力教育,校企定期联合设计职业礼仪大赛,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考核。创新创业人格培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人格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树立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创业自信,为实现创业成功做出不懈努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对抗困难的勇气。

3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专业课程知识难以吸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不完善,只有极少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缺乏对市场发展前景和创业现状的有效渗透,对政府提出的各项创业知识决策了解不足。学生即使产生自主创业的意愿,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忽视了学生创业能力测评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未将创业创新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即使一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教学内容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十分单一,许多课程的课时安排在一月1次或两周1次,难以保证创新创业指导成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创业理论渗透,忽视了实践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采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外部环境。

3.2 创新创业指导实操流于形式

高校现有的创业基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即使在政府机构的帮助下开设了大学生创新科技园区和产业孵化基地,但在创新创业指导阶段受到资金和政策的限制,实体项目的开展与当前的实际市场环境不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创新创业指导实操流于形式。许多高校的学生认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企业管理与个人无关,高校只是负责一线工作,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缺少了解,难以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缺乏对创新创业理论学习的兴趣,难以有效渗透创新创业战略思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理论作为支撑。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高校现有的实践体系不完善,高校校外基地建设数量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只有经济发达区域才能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的普及性不高。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许多高校与省外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难以起到区域化人才发展的带动性作用,政府提出的人才培养政策缺位,企业参与高校实践教学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实训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3 创新创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选聘渠道来自应届毕业生,许多教师在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职,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现有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个人业务素养不足,甚至许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即使培养出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展阶段,许多高校将双师型教师选拔条件定义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职人员,而职业资格认定主要由政府负责,非第三方社会机构的认证。即使一部分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缺乏实践经验,仍然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实践能力不足。

3.4 学生对自主创业认同感不足

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高校毕业的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只能到生产一线参加工作,认为创业教育课程的相关知识缺乏实践意义。即使一部分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团队,负责进行高校内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但创新创业指导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在高校学生毕业后,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创业感兴趣。高校对创业就业指导的投入有限,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只是为了获得教师手中的学分,缺乏实践探索的自主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不足,难以承受创业面临的高风险。创新创业教学只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阶段,受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要注重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教育的领域中。

3.5 创新创业指导环境不理想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劣势和不足,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上忽视了产业意识形成和战略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国际化发展视野,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教育环境不理想,與专业特点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虽然对创新创业指导有许多新想法,但受到实训环境的限制,难以在实践活动形式选择中,满足学生就业指导需求,学生自主实践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打消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高校缺少专业的指导团队,主要由高校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领域知识积累不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存在盲目性,往往由学校为主导,向企业提出合作要求,企业难以主动根据市场环境,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

4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4.1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想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双创教育培养实训班,引进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社会企业和政府机构需要向高校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资金,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基地。以科技园和体验园区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究的重要途径,为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创造有利条件,在学校内部组织建立创新创业社团,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宣传与推广。让学生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正确地使用实训设备,在实践探究中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职业大赛,让学生在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中激发个人的创新潜能。将双创大赛的比赛成果与资金扶持计划挂钩,对优质学生和团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探究,获得正确的思维启发,满足学生的主体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组织学生到实践场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验室场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实践的基本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在动力,适当地引入分层教学法,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融合补充,有效解决当前双创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设计阶段,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指引,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创新精神应用发展的虚拟化场景中,满足现代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需求。

4.2 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打造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训教学指导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计出创业理念辩论赛、沙盘模拟对抗赛、团队制作竞赛、经济管理决策赛、商务礼仪赛等多种形式的竞技比赛,包括个人技能比拼和团队协作能力比拼等项目。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比赛设计,打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的有效渗透,在现代化校园创业创新渲染下,建设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课堂,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参与竞赛比拼的过程中,了解创业阶段企业从建立到运行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让学生在竞赛模拟中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掌握创业技能,树立创业信心。在校园教学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社团组织的形式,完善创新创业演练体系,以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学生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规划意识。采用虚拟企业环境的构建,对各项创业项目的开展进行综合探究,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讲座、企业走访等开放式创新创业指导活动,不断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提高自主创业的影响范围,打造模拟化、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场景。

4.3 打造创新创业指导团队

打造双师型创业创新指导团队,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教师走入到企业工作岗位中,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院校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向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理论知识。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在企业任职期间提供优秀的技术服务,适当地增加薪酬待遇,将教师的企业工作与学校薪资评定挂钩,激发教师自主学习主动性。高校可以出台相关辅助政策,引导教师主动走入企业,在学校范围内打造以老带新、以优带劣的教师实训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领导者,及时纠正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教师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入项目制、聘用制人才选拔机制,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走进校园课堂,以兼职教师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

4.4 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认同感

想要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在校规校训中融入创新创业指导理念,让创新创业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主观意念中,在完成学业后具备开创性的发展观念以及踏实肯干的发展作风,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性认知。在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组织文化氛围,让学生形成宽容合作、诚实守信的职业理念,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内获得丰富的创新创业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建立第二课堂,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发展原则,将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树立创业典型,定期开展学校表彰大会,对创新创业实践比拼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邀请学校优秀创业毕业生回到学校,用个人的亲身经历鼓励新一届毕业生参与到自主创业中,在学校开辟创新创业宣传专栏,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创业知识讲座,在创业论坛上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在校园范围内树立创业文化标识,让有创业文化元素渗透的校园能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4.5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指导环境

在高校内部发展过程中打造优质创新创业指导团队,聘请企业专家和优秀的专职教師进行创业创新指导方案制订,引进以赛促学、校企融合等多种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氛围下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双高计划”的支持与引导下,改变当前的产业结构模式,服务业、制造业等社会核心企业,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实践辅助,将创业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践行双创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发展需求,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环境,促进“双高计划”下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稳定开展,打造交互式、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环境。

5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前景

5.1 以赛促学

以赛促学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将赛事流程分为县级赛事、市级赛事、省级赛事、全国赛事等多个层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进学科竞赛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全面覆盖,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开创国家级的权威赛事晋升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科竞赛格局。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专业特点完成大赛指定的任务,全面践行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成立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标准,保证学科竞赛活动设计的规范性。学校在创新创业指导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订参赛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等方面,学校对在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和学生给予激励。根据学生大赛中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核,从奖学金、学分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培养学生参加职业竞赛的热情。在学校建立学科竞赛展示区,负责展出参赛选手的实训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在学校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竞赛氛围。

5.2 三创中心

三创中心指的是创新创业平台、创客基地和创新创业服务,学校成立三创中心为具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办公场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落实实践费用减免策略。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打造一站式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开通自主咨询渠道,根据相关政策适当地申请创新创业补贴,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阶段房租、水电费等各类生活费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创客基地,根据学校各专业的特点分别设定形式多样的实训项目,让学生通过技能学习中心提升个人的创业就业经验,按照实训类型将创客基地的培训模块分为专业培训模块、岗位培训模块,为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6 总结

“双高计划”下想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需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了解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的基本条件。探究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制订科学的解决措施,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师资力量,优化实践操作流程,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感,通过创新创业指导缓解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本文系2022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高校创新创业专项课题“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ZJY2602。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