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河湖长制推动河湖生态发展建设实践

2023-10-06 13:08
山东水利 2023年7期
关键词:南四湖济宁市共治

王 利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

济宁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境内水系发达,河湖众多,黄河、大汶河穿境而过,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湖面面积1 266 km2,入湖河道53 条。拥有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河流117 条、1 000 km2以上的大中型骨干河道12 条,境内堤防长度3 511 km。作为治淮东调南下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济宁市肩负着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济宁市围绕破解河湖日常管理维护的难题,创新机制,严格实行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管理,以提醒、督办、约谈、问责等措施推动落实,推动河湖强监管提档升级,努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群防群治新格局,加快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以“三个强化”为抓手,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1)强化巡河护河。济宁市辖11 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156 个镇街,共落实市、县、乡、村4 级河(湖)长4 784 名。实现全市范围内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类水域管护全覆盖。在2021 年,出台《济宁市河长湖长履职实施意见》,创新规定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履职重点和方式,针对黄河、大汶河、梁济运河、泗河等12 条大中型重点河湖,既明确检查整治乱占、乱建、乱采、乱堆、乱排等共性问题,又根据河湖差异列出汛期、非汛期,山洪河道、平原河道,通航河道、非通航河道检查整治的差异性问题,提升河长湖长履职成效。

2)强化督查督办。实行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管理机制,“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交办、催办、督办“三单”发送巡河交办问题,督促县市区及有关责任部门落实整改。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市河长办、市政府督查室建立联合督查机制,进一步理顺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县市区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一查到底、跟踪到底,推动问题整改销号,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

3)强化评价考核。统一标准、细化评价、规范考核,出台《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月综合评价方案》,健全完善河湖长及河湖管护责任部门日常评价和监督考核。采取任务派送、整改销号、问责预警“三单式”模式,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争先进位、落实落地。对县市区河湖长制实行月度考评,河湖长巡河履职、河湖管护问题整治等内容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通报,前三名后三名分别蓝红标识,作为干部工作实绩重要依据。

1.2 推行“六项”治管模式,实现河湖长治久安

1)坚持“常态+法治”整治。健全监督体系,落实河湖巡查监管责任制,建成“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手机APP”河湖监督体系,打造“天、空、地、人”立体化监管网络。实行县乡自查、县区互查、市级核查“三查”工作法,采取“系统复核+遥感甄别+现场暗访”模式,拓展“政务热线+群众举报热线”渠道,加强督导检查。严格执行发现、反馈、整改、销号闭环整改,“三单”交办问题,推动问题整改,河湖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2)实行“流域+区域”联动。打破鲁苏行政区域之间壁垒,济宁、徐州两地联合签署《南四湖地区边界河湖管理保护沟通联系协议》,建立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五联”机制,推动跨区域联动治水提档升级,合力强化南四湖流域边界区域河湖管护力度。探索“混合编组、不分属地、共同执法”方式,法治清除鲁苏省界违建厂房,规范清理整治鲁苏边界违法码头群,稳妥解决插花水域鱼塘拆圩,有效破解省际难题,联动机制取得丰硕成果。

3)统筹“岸上+水里”协同。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系统治理,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实施引江、引汶、引黄三大工程,系统调度本地水、黄河水、长江水,全力保障水资源平衡。采取水系联通、生态补水等,完善环城生态净化水系,河流生态净化能力大幅提高。积极推进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流域城市建立河长会商机制,签订44 份流域联防联控协议并深化合作备忘录,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数量达到109 个,与枣庄、泰安、菏泽签署18个县(市、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市域内签署了29 个县(市、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形成了入湖、入境、县界职责清晰,市、县域间协同、信息共享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全流域协同治理。全市21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0.5%,南四湖水质连续19 年稳定改善。

4)建立“司法+行政执法”协调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大运河流域及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司法执法协调联动机制的框架协议》,以大运河、南四湖为试点,市、县两级法院、检察、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水务等部门联合,开展联合会商、联合办案。对于向河湖排放、倾倒危险废物、破坏河湖原生态的行为零容忍,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2021 年以来,全市先后成功破获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56 起,抓获嫌疑人304 名,捣毁窝点82 处。

5)发挥“生态+示范”带动。牢固树牢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共建共享的原则,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实施战略,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河湖综合治理。2020 年以来成功创建19 条省级美丽示范河湖,新增4 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微山湖5A 级景区成功创建,为逐步实现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样板。

6)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开设济宁河长制移动APP 客服端、微信公众号,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GIS 地理信息技术、视频监控、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着力提升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应用水平。整合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河湖基础数据信息,对河湖基础数据、监测数据及各类专题数据进行集中可视化管理。实现河湖监管事件上报、下派、核实、处理、反馈、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信息数据“一张图”。成为了济宁市水环境共治的中枢神经,实现河长巡河、调度管理的可视化、实时化,推动了河湖管护智慧化。

2 经验启示

2.1 强化河长履职尽责

河长制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首长负责制,在实践中十分有效,解决了协调沟通不顺畅的老问题,又达到了河湖综合治理目标。河长制的实行具有协调、调度各部门的权限,以一条指挥棒统筹指挥各方面资源,便于集中各方力量,也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的关键。特别是在压力传导,协调解决流域间、跨行政区域间重大问题,推动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治上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河长湖长制度应充分发挥河长的监督、协调作用,进一步落实河长“治、管、保”责任,通过河长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成员单位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力提升治水管水整体成效。

2.2 强化流域统筹

济宁市南四湖承接着4 省34 地市客水,53条入湖河流跨行政区域现象普遍,流域管理机构在统筹南四湖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协同联动上作用关键,既要平衡涉益者之间利益关系,又要统筹流域内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与主动性。主处理南四湖边界水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联通、纠纷联调、污染联治、防汛联保、执法联合机制,形成治水合力,实现区域共治。

2.3 强化区域合作

河湖源头到源尾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应打破行政体制约束,破除条块分割局面,共同研究合作事宜,加强区域合作治理,拓展合作领域深度、层次,建立协同共治模式。通过组建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联合巡湖、联合监管、共同保洁,针对多年的跨界河湖治理难题联合监管、会商、执法,提高执行力,推动跨省河湖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

2.4 强化部门协同

河湖管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水治理问题涉及行业部门多,交叉业务多,难以形成合力。应打破行政体制约束,凝聚部门合力,全面从严管控,拓展合作领域深度、层次,建立协同共治模式,加强区域合作治理。通过联合巡河、联合监管、会商会议,推动河湖管护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

2.5 坚持依法治水

法治建设是推进河长制健康发展的保障。河长制的长远发展趋势应完善法律体制,将其法制化。即保护涉事各方合法权利,也维护了公平公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符合河长制的长远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推进河长制法制化,通过立法方式加强保护,除对河流湖泊进行立法外,有必要将水生态环境建设、水生态保护、水文化遗产等纳入法律范畴,通过立法方式加强保护,为河长制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推进河长制健康发展。

2.6 坚持社会共治

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是一项重要的河湖管护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在健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强化河湖日常监管上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应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河湖管护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南四湖济宁市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