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需求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2023-10-06 10:40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李 迎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提出了“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辅导员是“中坚力量”,不仅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在引领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具备极强的职业能力,还应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教育引导能力等,以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需求。鉴于此,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专业化建设路径,才能建设一支专业素质、综合素养过硬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满足教育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面对新时代下的要求,全面推进其专业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求

现如今,全面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已成为高校教育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骨干”,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教育的要求。因此,唯有不断加强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辅导员才能出色地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日常教育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并借助自身的引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任务。

(二)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是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实施教育时,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主要负责学生的相关工作。面对这一现状,高校辅导员唯有具备极强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才能在学生管理中,及时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排除,并在加强思想价值引导的同时,总结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真正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可以说,辅导员唯有具备极强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才能切实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才能切实保障、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推动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在日常学习中极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唯有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才能精准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作为指导,立足于大学生多变性、差异性,因时而进、因人而异,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旨在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四)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兼具“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多重身份。辅导员的多重身份和角色,也对其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依然存在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职业能力弱等状况,难以满足当前高校教育要求。因此,唯有积极推进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1]。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困境

(一)队伍稳定性差

纵观诸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现状,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一项普遍性问题。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常常低于四年,经调查发现,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中,每年都会出现转岗的现象,或者通过考研、考博等深造离开了辅导员队伍,只要坚持三到四年,就成为“老辅导员”。有部分教师仅仅将高校辅导员视为过渡性职业或者职业跳板,这主要是因为辅导员岗位要求较低,竞争力小,待到时机成熟之后,就会选择调岗;也有部分辅导员由于上升空间比较窄,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这种频繁流动的现象,制约了队伍的稳定性,也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

(二)辅导员职责不够明确

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的思政教育老师,又是学生的管理者。但在现实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工作领域出现了泛化现象,工作任务更加琐碎,不仅仅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对接学校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委、宣传部、组织部、党政办、图书馆等工作。“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就形象地表达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辅导员每天疲于各种工作中,甚至还会耽误本职工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另外,多数高校辅导员年龄比较小,刚刚从学校毕业,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实践能力也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着严峻的工作挑战。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三)辅导员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在《规定》中对“辅导员专业素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跟上新形势要求,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但在实际中,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依然距离要求有所差距。职业素养不高,无法发挥自身的示范和引领价值,日常工作中缺乏热情以及高瞻远瞩的视野;专业能力有限,缺乏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日常管理能力比较弱,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甚至出现恐惧心理;辅导员理论素养缺乏,每天疲于日常管理事务中,没有时间钻研学术问题。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更加关注其在学生时代的干部经历、获奖情况等,忽视了专业是否对口的现象,致使大量非专业学生进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事务比较繁重,致使其没有时间开展学习和深造等,严重制约了该队伍的专业素养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配套机制

鉴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唯有从选聘、培训、职业发展规划、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发,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才能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保障。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配套机制不完善的现象。一是选聘机制不够严格,有的高校缺乏严格的选聘标准,并未从学科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出限制;二是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在对该队伍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常常与实际生活不相符,致使培训内容可操作性低下;同时,培训内容还存在明显的笼统性、片面性,流于形式;三是职业发展不够完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不够完善,并未为其提供晋升和发展的规划,致使其职业未来狭窄,极容易出现倦怠的现象;四是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时,还存在考核主体单一、指标简单、方式传统等弊端,无法对其进行全方位评价[2]。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一)基于分层分类培养体系,稳定辅导员队伍

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须借助分层分类培养体系,稳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首先,基于“分层分配培养体系”,设置培训课程,应紧紧围绕《规定》的要求,以及工作实践中的要求,基于不同能力层次的辅导员培训需求,从培训目标和内容上进行分层,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进阶与有序衔接相结合、全面提升与术业专攻相结合,螺旋式地提升其职业能力。具体来说,针对基层的辅导员来说,应实施初级培训,以职业伦理和规范、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针对骨干层的辅导员来说,在实施培训时应以中级培训为主,培训的重点应集中在实践和理论的转化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针对专家层面的辅导员来说,在实施培训时应以高级培训为主,使其逐渐朝着专家方向发展,旨在借助培训强化其全局意识、统筹能力等;其次,加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强化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内驱力,是稳定其队伍的关键。鉴于此,应坚持动态化的原则,针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辅导员逐渐解决当前职业生涯中面临的诸多发展瓶颈;最后,还应对辅导员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了稳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必须要对该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愿景、专业背景、能力结构等,对相关的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应做好高校辅导员的“选苗育苗”工作,从骨干辅导员中选择重点培养对象,才能够培养资源上给予倾斜。如此,通过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可有效解决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的现状,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3]。

(二)厘定岗位职责,科学合理分工

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是实现其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确定了辅导员具备的双重身份和角色,即:教师和管理员。鉴于此,高校在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过程中,应结合相关文件要求,科学厘定辅导员的职责。这就要求高校应逐渐转变“辅导员就要负责学生一切工作”的观念,明确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师,也是学生的管理人员,将其从“学生保姆”“学校工作事项传声筒”等角色中解放出来。另外,还可借助矩阵式的工作模式,对辅导员岗位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不同种类工作的职责,在年级内、班级中设计专业化的辅导员,分别负责学生、学校、职业发展等事务。可以说,唯有厘清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对其进行科学、详细分工,才能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发展,最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专业素养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石,也是其立身之本。鉴于当前高校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现状,应将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作为重点。首先,针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必须要具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例如思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还应具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又如:就业指导能力、学业帮扶能力、心理健康指导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鉴于此,唯有全面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夯实其专业素养,以便于其更好地胜任这一份工作;其次,高校还应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并借助培训结合考核,提升辅导员培训效果,并促进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最后,高校还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监督制度等,真正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4]。

(四)健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保障机制

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制度,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对现有的选聘制度进行完善。为了从源头上提升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人数比例,制定明确的选聘标准,借助专业选拔的方式,通过笔记、面试、政审进行层层选拔,招聘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担任辅导员;其次,完善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帮助更多的辅导员提升学历,丰富其专业背景。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轮训的培训模式,使得高等院校辅导员的队伍朝着更加专业、更加职业的方向发展;再次,完善职业发展机制。高校必须要为该队伍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其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能够有所作为,并充分借助当前的工作、政策、待遇等优势,将人才留下来。同时,还应鼓励部分辅导员在岗位上潜心进行学术研究,使其逐渐成为专家人才;最后,健全考核机制。可充分借助“双线”晋升机制,明确辅导员考核的标准,并基于辅导员的层级化分工,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机制等;另外,还应建立与考核价值相契合的薪酬制度,借助辅导员岗位津贴,将考核与绩效相挂钩等,旨在激活该队伍的工作热情[5]。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关注并积极推进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在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一目标并未获得实质性发展,依然面临困境。鉴于此,唯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辅导员队伍、厘定岗位职责、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健全相关保障机制,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