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姣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管理学院,马来西亚 槟城 11800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家庭服务社会化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家庭向社会寻求家政服务,随着需求逐年攀升,用户对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用户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要求已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劳动技能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家政服务人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专业水平。目前国内家政服务行业存在“门槛较低”的特征,现有家政从业人员逐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家政服务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已成为限制行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梯队,发展家政学本科教育迫在眉睫。
近几年,国家为鼓励高校建设家政学本科专业作出不懈努力。2019 年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强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推动质量提升。在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创办家政服务类职业院校。[1]为进一步推动家政专业发展,借助家政学专业促进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2022 年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2022 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新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家政学在近几年广受重视,产教融合也成为家政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
在政策与行业的双重助力之下,家政学本科专业在这几年获得一定发展。家政学自2012 年被正式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以来,先后有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安徽三联学院等多个高校开设该专业。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指出,自2019 年10 月启动家政培训提升行动以来,全国已有120 余所院校开设家政相关专业,超过14 万名学生参加家政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60 多个家政企业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累计开展家政岗位培训650 多万人次[3]。家政学的学科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发展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研究家政学本科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得以突出。
《2021 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显示,2020 年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 万人,家政服务业需求缺口达1700 万人,市场出现需求大于供应的情况,这说明了家政行业人才缺口比较大。政府虽然一直鼓励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但是招生依旧十分困难,我国高校家政专业招生计划投放量少、报到率低的现状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多年来招生状况的常态[4]。2022 年相关资料显示,江西某学院在开设家政学专业第二年就因招生困难被迫暂停招生。加入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数量调剂生,甚至有的学生在入学一年后选择转专业。
招生困难主要受传统观念和家政行业发展两方面制约,从传统观念角度分析,虽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很多人对家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难以完全消除,依旧认为家政服务行业是伺候人的行业,低人一等。很多学生和家长不能接受读大学的孩子报考这一社会地位低下的专业,这对招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从家政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近些年随着家政行业的扩张,家政行业相关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不利于家政行业社会认可度的提高,许多观念上的误读和认知心理上的偏差等问题,导致自身品牌效应无法吸引学生报考家政学,对招生形成阻碍效应[5]。
该专业一般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家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家政管理、家庭教育,掌握现代生活教育、心理、社会、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毕业后能够在社区、家政公司、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从事与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家政学复合型人才。校方认为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入学,又可以满足企业对于管理和培训人员的需求,并且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往往要求学生在学制内掌握多种专业技能,以成为学校所定位的高层次“复合型”家政人才。从行业现状分析,企业虽然十分欢迎新鲜血液加入,但根据行业入职和晋升要求,企业不会让缺乏实操能力的大学生直接走上家政的管理和培训岗位[6]。所以培训目标看似结合行业现状,实则难以实现。
针对本专业的培训目标设定,培训目标虽然看似广泛,涉及多个领域,但在实际就业角度存在诸多问题。社区、公司、学校三个就业领域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例如以社区为就业导向需侧重公共管理方向的专业知识,而以家政公司为就业导向可分为侧重于企业管理导向和侧重于实操技能导向两个方向,侧重于实操技能导向的培养目标,又可细分为养老、育婴、保洁等多个方向的专业导向。每个培训目标虽然又有共同之处,但是在具体职业素养要求上差异较大,当前课程设定大多较为浅显,没有深入的拓展和实践,难以满足多就业领域、多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计划,更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我国家政学专业课程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家政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理论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西方引进的,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断层使其理论本土化近乎停滞,适应中国社会环境的家政学原理尚未出现。在专业课程上存在内容浅显和本土家政学教材滞后的问题。例如一些学校的《插花与茶艺》课程设置全部为理论课时,并无实践课时,课程内容浅显,学生最应该学习的插花实操技能未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劳动合同纠纷处理》课程设置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占一半,以期解决当代家政行业普遍存在的劳动纠纷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家政行业人才法律素质的目的,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虽然会引用一些劳动合同纠纷案例,但由于商业信息的保密性,学校教师很少拿到与时俱进的资料进行分析,造成学生难以与行业现状接轨的问题。
除此之外,照搬西方家政学专业理论知识,忽略了西方家政学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的不适应问题。本土家政学教材建设滞后,高校家政学专业教学用书基本借鉴相近学科,如家庭教育学采用教育学专业中的用书,家庭管理学采用管理学专业中的用书,母婴护理和老年照看课程采用护理学用书,服饰美学课程使用服装设计领域用书,严重缺少家政学视角下的专业教材,难以形成以家政学专业自身特点为学习核心的课程内容。专业性不强、关联性较弱的问题尤为突出。
家政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满足行业发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许多家政学专业纷纷开始推进校企合作,以期推动专业发展。但大部分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原因如下:第一,受地方家政行业发展现状的制约,大部分家政企业规模较小,吸收在读学生进企业实习的可能较小。一些小有规模的家政企业多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对学校而言,考虑到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很难把学生千里迢迢送去实习,对于企业而言,考虑到公司运营和人员流动,很难可以一直接受短期、多频次的实习。因此,找到适合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十分困难。第二,受制于专业招生困难,该专业一直属于学生人数较少的学科,开设该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很难为学校或实习公司带来利益价值。第三,针对一些已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大多会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很少会有企业安排实习生从事能够锻炼其管理才能和实践能力的工作,所以无法通过校企合作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校企合作仅仅表现在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到相应的家政企业工作。企业不能给向学校输送有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师资,学校也不能借助企业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与管理能力,企业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造成校企合作较为浅显,浮于表面,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目前国内家政学专业硕士点极度缺少,博士点更是无从谈起,专业人才极度匮乏。2022 年,南京师范大学获批家政学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隶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并列入2022 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是国内第一个社会学下独立设立家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目前,家政学专业师资力量都十分薄弱,多为其他相关专业的补充师资,存在着专业意识薄弱、专业知识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在仅有的师资力量中,具有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虽然有些专业老师在家政学所涉及的某一相关领域很有建树,但作为家政学专业老师,很难将该领域理论知识与家政学学科状况和家政行业实际状况相结合,无法引领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设专业的家政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打破社会对于传统家政的认识,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政府应当加大家政学专业和家政行业的宣传力度,让大众了解家政学与家政服务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宣扬典型事例和表彰行业劳动模范等方式,提高家政行业的社会地位和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可度。学校应该加大家政学专业宣传力度,通过向考生宣传家政学专业的宽阔就业前景、展示家政学现有师资以及良好的校企合作项目,从学习到就业的优良体制,打消报考学生的顾虑。从而进一步缓解家政学招生困难的问题。
随着行业的发展,社会对家政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高等本科院校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纷纷开始设立家政学本科专业,因此,家政学专业需要根据行业市场背景进行制定。
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必须具备本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例如家政学概论、家庭教育学、老年学等课程;管理和创新能力方面,学生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例如现代企业管理、家政企业管理等课程;实操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与行业相关的基本实操技能,例如插花与茶艺、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居家收纳等课程。除此之外,为解决行业整体从业人员思想素质水平较低的问题,还应设立思想道德和法律相关课程,例如:家庭婚姻法、家庭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深层意义。
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可以在大学第三年进行系统区分,针对不同就业方向进行有准备的细化培训,以期与市场接轨。在大学第四年,通过延长学生实习时间,来补充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一般专业会在大学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家政学专业考虑到其实践性和分工系统等问题,可以针对不同培训方向学生进行不同岗位实习,延长实习时间至一年。
相比于专科学校的家政教育,我国家政学本科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只依靠我国现有家政科研水平与人才来完善课程内容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借鉴了国外的家政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很有意义。针对专业课程死板问题,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大学部的专业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平台+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所有进入该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完成专业所规定的必修课程,然后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对口的灵活匹配,例如幼儿保健领域、家庭教育领域、养老服务领域来学习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6]。大学家政学专业课程内容也应进一步细化学生培养方向,在完成专业基本必修课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校企合作,获得最新行业动态,针对不同就业方向使其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充分发挥。例如针对就业方向为管理方向和培训方向的学生,应该在专业课程上有不同侧重,管理方向学生应更注重管理能力和相关法律的培养,培训方向的学生应更注重职业道德与实操技能的能力培养。
针对本土专业教材滞后的问题,可借鉴日本九州女子大学家政系的人类生活专业。日本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家政学专业发展较早,课程教材较为完善,该专业课程教材主要是从穿衣、食品、住宿、家庭关系、自然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并结合日本人口减少与老龄化社会、自然环境的破坏、社会福利问题等现实国情,使学生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更加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另外,该学科还鼓励学生获取各种资格证书,使他们毕业后有更大的就业优势。学校还设置了家庭关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们在不同情境下充分发挥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我们可以基于日本的专业教材建设经验,密切关注本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求,促进专业教材的本土化。
2019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指出,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之下,部分家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大大高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借鉴菲律宾办学经验,菲律宾国立大学家政学院的家政学学科发展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该院是菲律宾家政学顶尖的研究中心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为菲律宾乃至世界培养数以百计的高端家政高端人才,“菲佣”已经成为菲律宾的国家名片之一。该院还建有大量的实践基地,直接参与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还设有餐厅、儿童发展中心、茶室、室内装潢和工艺品实验大楼等[5]。我们可以基于菲律宾人才培养经验,与本地较为成熟家政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通过与成熟家政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产业—专业”协同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项目,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行业认识和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课程考核方式应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满足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需求。例如《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策划与组织能力,针对此类课程,应运用多元的考核方式,除了掌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理论知识,应该侧重于对具体活动的策划实践,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针对纯理论课程,通常采取书面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对于实训课程或者综合训练课程可以多采用成果报告、课堂演练、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核。注重实践课程的质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关系,对学生的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考核,以实现岗位与人才的真正对口。
据调查显示,家政专业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实操能力水平对未来就业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学生倾向于学习实操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课程,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提高家政人才质量和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有重要意义。首先,为鼓励家政专业教师双师化成长,学校应提供一定激励措施,如在职称晋升、薪酬奖励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家政学教师提升自身实操教学能力。其次,学校与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制定相关提升计划,为家政学专职教师提供实践岗位。最后,家政行业涉及的实践领域较为广阔,老师应针对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某一领域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构建养老、育婴、保洁、护理等全方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借助产教融合,推动家政学本科专业学科发展,是促进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的有效路径。针对当前家政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境,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一方面是招生困境,家政学专业需要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家政学专业;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程发展困境,高校需要清晰培训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推动“产业—专业”协同发展,开发多元课程考核方式;最后一个方面是师资建设困境,需要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