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姗姗 杜建国
(河北美术学院)
中国版画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一个分支,与其共同发展。传统年画与“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农业生产是封建制度国家的经济基础,从古至今有大量的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在过年时家家都张贴年画祈福,祈祷来年国泰民安发、丰衣足食。年画起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美好向往的寄托,商周时期年画是以门神的形式呈现,到隋唐时期年画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出现了更多的样式,到后期灶神年画的出现,无不体现着年画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发展至宋代,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木版年画的创作题材不仅仅限制于人物与传统门神,借鉴参考国画形式出现山水画年及神话传说等。如以年画的形式表现人们劳作生活场景的《耕织图》《农桑图》等,通过题材内容的不断增加,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未来的向往。明清时期,随着社会政策的颁布以及商业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书籍的大量需求使得民间雕版印刷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木版年画作为书籍插图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鸦片战争以后,西洋画对木版年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年画中出现了人物明暗的表现方式。同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年画表现出现反映战争与西方社会风情的作品。如武强年画中的《上海汽车电船》,作品表现新时代上海市民乘坐汽车的场景,画面中还有天上的飞机远处的教堂,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新排洋烟阵捉拿罂徐花》反映的是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时期的禁烟运动,号召国人御侮图强的戏剧年画。
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许多民间艺人也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用年画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斗志,武强年画中的《保卫边区》《打日本救中国》《解放开封》等都是其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掀起了“新年画运动”,在这一时期有党和政府的高度引领,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参与创作的人数、作品的数量非常之庞大。此次年画运动中年画作品完美的体现了人们的精神诉求与宣传教化的任务,为后期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强县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中国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中原地带,2006年武强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发展与当地的人文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几大年画产地中,武强年画与其社会发展、地理人文有极大关系。一是首先要与人民的生活相结合,通过年画的形式弥补地方口粮欠收的弊端,二是由于地理优势,武强印制年画的材料比较具备,为创作印制年画提供了基础 的条件。三是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宗教文化对当地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培养了大批民间绘画高手。四是优越的水陆交通便利为武强年画的外销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五是由于各个时代的人员转移使得许多年画从艺人员来到武强,对武强年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发展至高峰期形成了“家家会点染,户户会丹青”的景象,远销大半个中国,武强成为北方最大的年画生产基地。
武强年画与武强的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民间的民俗活动带动了民间版画的发展,发展至明代,神像的销售印制占一半之多,并且成为当地逢年过节必需品,由于方便的水陆交通优势,全国各地文化的交流,武强年画到明末清初发展至鼎盛时期,年画作品远销新疆、江苏等地。发展至清末,武强年画从印质材料、印刷技术上的改进促使其再次兴旺起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年画从艺者与美术工作者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年画作品,使武强年画重放光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年画创作,由此开始了新年画运动,创作出符合当下人民生活、精神面貌、文化需求的年画作品。1992年武强博物馆开馆,馆内收藏展出了大量的年画作品及原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2006年武强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强年画来源于人民大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题材广泛,涉及具有宗教文化的门神、天地神仙,具有祈福特征的女娃娃类年画,发展至明清时期小说戏曲插图、神话传说类的年画作品快速发展,到建国后,以反映时代美好生活的新年画大放光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处在动荡的年代,社会不断发生着变化,美术从业者也不忘参与到拯救国家命运的运动中。鲁迅将国外版画引入中国,逐渐兴起新兴木刻运动,红色版画由此而诞生,承担着宣传教化、启蒙大众、鼓舞革命的作用,艺术的社会公用发展到了极致。
红色版画是指1929年开始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段展现中国革命时代历史以及新中国初期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性版画。红色版画经历了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紧随时代脚步,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风格面貌。创作出一种符合大众审美需求,政治性、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经典图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政治性。
红色版画在萌芽时期的创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虽然不成熟,但是以其自身的特性迅速成为革命宣传、激励鼓舞人民斗志的文化武器。在发展期,红色版画迎来了一个高峰期,新兴木刻版画家在技术、内容等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探索精神,探索中国木刻版画的民族性表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明确提出了,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中国艺术发展的文艺思想及一系列艺术与革命关系的观点,明确文艺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与观点。这一时期艺术家深入生活寻求创作灵感,到前线了解真实情况,创作了一大批描绘解放区新生活、表现历史革命题材的版画作品。
1938年延安鲁艺木刻工作队奔赴太行山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开展版画宣传工作。晋察冀边区以李劫夫、徐灵等为代表的美术工作者在河北进行了现代版画的培训与传播。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师生来到冀中,联合武强年画从业人员创办“冀中年画研究社”,武强年画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性、普及型及其特有的审美性成为共产党战时根据地宣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武强年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解放区美术工作者来到武强与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合作,运用年画的形式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年画作品。彦涵的《开展民兵爆破运动》《强渡黄河》、张汀的《喜气临门》,以大红大绿、吉祥喜庆为创作特点的《抗日光荣》、《立功报喜》、古一舟的《纺织互助》、顾群的《豆选》、冀中年画社的《学文化》《春牛图》《参军图》、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冀中年画社在1946年10月到12月20日两个月的时间里发行了38万张新木版年画,成为美术运动时尚的创举。《保卫边区》借鉴传统武强年画中的门神样式,将现代形象结合到门神中,转变成抗战门神,奠定了年画史上革命年画的新篇章。《打日本救中国》以武强年画套色的形式表现,作品表现的是历史上的“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斗争场面。在此系列的年画印制中武强年画把“打日本救中国”放到醒目位置,将传统的门神换成了战士,是对战士的信任,是对爱国主义的呈现。《改造二流子》人物刻画以传统年画的单线平涂为主,用背景的暗色衬托,反差较大,将西洋版画的技法与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结合,反映现实,表现时代内容,形成时代特色。武强木版年画这一时期的功用不仅体现在对时代的政治服务,更为后期木版年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11月,在《人民日报》发表 《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这一指示直接明了地提出了对这一场新年画运动中有关新年画创作的目的、任务和要达到的效果的要求。从新年画的创作方针、内容到具体组织新年画创作的机构,组织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此次全国全面开展新年画运动为年画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因此带来了年画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新年画运动中武强木版年画紧随党和政府的指示,加之在抗战时期、解放时期的积淀,快速的加入到新年画创作中。新年画创作的主题鲜明,具体表现为:反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胜利成果,歌颂历史事件及领袖形象的作品。《胜利保障》以年画套色的形式表现人民对党的领袖的热爱,有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反映各种工业大生产与发展的作品,《随时随地学习文化》《勤劳生产兴家业学习文化求进步》《学习生产建设》《劳动换来光荣》《庆祝阳德全线通车剪彩典礼图》等等表现工农兵形象,《劳动换来光荣》反映新中国尊重社会劳动,歌颂大众的劳动积极性。作品表现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二人都是劳动模范,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运用传统年画的基本元素表现质朴的人物,表现时代生活,把劳动转化为光荣。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社会和谐的作品,《二十四节气农事图》《革命圣地景色》《好庄稼》《连年有余劳动幸福》《大地回春》等,《大地回春》表现农村劳动妇女生产力解放,同时展现步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场景,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表现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作品,如《解放军和儿童是好朋友》《五子图》《五爱图》等等。
历史价值:武强年画中的红色版画作品是反映中国革命历史与新中国建设、工农兵形象、战斗英雄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图像化了革命历史。现实主义的创作必须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真实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纪实意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精神价值:武强年画中的红色版画作品是具有革命与政治号召性的,是以宣传教化、唤醒民众为目的的,主旨是追求其精神价值,从真实的历史出发带有时代性及政治诉求。在当今时代中,武强年画或红色版画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历史,作品中革命英雄、农民子弟兵更具形象性与直观性,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心。
艺术价值:武强年画中的红色版画也是根据时代背景,根据民俗、民情及人民生活而创作的。在创作中必然会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特点的影响,画面主题突出,作品以阳刻为主,阴阳结合,黑白表现中不失传统的古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画作品。后期由于更多艺术家参与到年画创作中,通过对新兴木刻版画创作成果的借鉴,将民间年画与现代木刻相结合,开启了新的风格转变,促进了武强木版年画的发展。
在现代化的绘画历史发展进程中,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与时代保持同步,并能准确的反映时代要求与民族特色,回顾武强年画以及红色版画的发展会给予一些重要的启示。无论是古代版画还是新兴木刻时期版画,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这些在现代绘画创作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武强年画创作始终坚持民族的艺术传统,坚持创作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对当今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新兴木刻时期鲁迅先生曾提出只有在创作中注重对民族性的表现才能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是当代创作中艺术形式民族化的源泉,利用人们熟知的表现形式融合民族性的特点去表现现实生活,能够更直接的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艺术家与艺术作品都应该反映出作品的时代性与其社会责任感,在当下的创作中深入生活调查研究更是优秀艺术创作的基础,提升作品的社会责任感,保持作品的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