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3-10-05 08:18:24王方渝
创造 2023年3期
关键词:代表高质量监督

王方渝

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是贯穿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一条主线,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人大工作质量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为我们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决定、选举、任免等职责。推动地方人大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使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推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必须强化政治机关属性,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方向不偏、蹄疾步稳。

一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党章和宪法,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既是地方人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提高工作能力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地方人大首要任务是将其纳入履职程序,成为制度性安排,尤其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必修课、首修课、终身课,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分专题学习研讨。自觉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结合人大履职实际贯彻落实。

二是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需建立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报备事项3 个清单,及时报告工作动态,凡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要活动都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中央和地方人大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大工作履职要求。地方人大在具体落实中,就是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支持和促进“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形成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帮助有关机关查找差距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改进工作;加强法规制度供给,促进法律法规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固树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结果和成效上,积极践行项目工作法,及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工作台账,细化具体措施,推动会议部署要求落地落实。

三是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始终。自觉做到中央决策和地方党委工作部署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紧紧围绕本行政区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立良法保善治。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所思所盼所愿,着力增强监督实效,努力从人大角度推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四是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坚持以各级人大换届选举为契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石。坚持在编制立法规划、计划时公开向人大代表、基层人大等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努力让每部法规都装满民意。坚持向全社会征集年度监督议题建议,每次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都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参加,推动监督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二、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必要延伸和有效补充,必须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人大在立法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立法形式不丰富、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要瞄准地方需求,注重解决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做到良法善治。

一方面,在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上下功夫。关注“立什么”和“怎么立”,在法规立项、起草、审议上下功夫,掌握主动权。在法规立项环节,加强对立法选题的统筹协调,主动将同级党委要求、现实需要、群众期盼的事项作为立法重点。对有关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不是简单照单全收,而是将关口前移,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参与前期调研论证,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着力破解政府部门“买菜做饭、端菜上桌”、人大“坐等上菜、被动吃饭”的问题。在法规起草环节,注重发挥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作用,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起草的法规草案提前介入、加强协调、全程参与,在立法思路框架、重点难点问题、重要制度设计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把关。建立立法工作专班制度,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规草案均由人大牵头起草。在法规审议环节,抓住每个法规案中的关键问题,对涉及多方利益、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加强研究、严格把关。

另一方面,在推进“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上下功夫。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多次强调,地方立法要善于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所谓“小切口”,一是指立法的角度,不一定要选很大的题目,而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法律调整的突出问题,探索推进“一事一法”,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指法律的文本,不搞“大而全”“小而全”,需要几条就定几条,走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路子。地方立法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丰富和创新立法形式,积极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新模式,切实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必须围绕中心开展监督,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是对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目前,地方人大监督刚性手段运用还不够,比如很少使用质询的监督方式,监督实效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监督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是始终与政府同力,推动改革发展。人大与“一府一委两院”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目标一致、方向一致。人大监督要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始终与政府同向发力,着力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紧盯江河湖泊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国有资产管理、旅游新业态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并在创新方式、增强实效上进一步发力,推行“听取报告+评议+测评”的监督方式,探索实行“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制度,持续加强跟踪监督,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问题“清零”,让人大监督更有效力、更具权威。

二是始终与法律同行,推进法治建设。人大执法检查是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的一把“利剑”,要紧扣法律规定、突出法律责任,逐一对照条款。要检查工作是否依法开展、权力是否依法行使、责任是否依法追究,找准影响实施的症结所在,提出落实要求。

三是始终与人民同心,助力民生改善。必须把民生冷暖、民心忧乐作为人大履职的方向标,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关注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要结合本地实际,精准监督计划,综合运用专题询问、质询等多种监督方式,助力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公平性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利益问题,把监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生活各个方面、各个细节,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人大监督的民生温度和亲民本色。

四、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必须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更好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的作用靠代表,人大的水平看代表,人大的活力在代表。当前,地方人大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过程中与代表的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代表履职的工作水平。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人大工作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

一是抓“两个联系”,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深化拓展“双联系”制度,持续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频度、广度和深度。开展常委会领导接待代表活动时,到代表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听取意见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与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一同开展履职活动。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室)的重要载体平台作用,实现乡镇(街道)和有3 名以上人大代表的村(居)委会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全覆盖,五级人大代表就地就近编入相应站点,开展接待选民、监督议事、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活动,持续推进代表工作站(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抓“两个提高”,提高议案建议提出办理质量。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加强和改进议案建议工作。坚持“高质量提”,强化源头引导。完善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前沟通协调机制,组织代表会前视察调研,引导代表将着眼点放在事关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地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坚持“高质量办”,强化结果导向。完善涉重大事项的建议由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重点督办、政府领导领衔办理机制,实行建议办理代表评议工作机制,建立承办单位承诺事项解决台账,开展建议办理“回头看”,着力解决“文来文往”“重答复轻落实”等问题,不断提高代表所提问题解决率。

三是抓“两个强化”,强化代表教育引导和履职管理。在教育引导上,通过抓学习培训、抓作风建设,教育引导代表牢固树立“我是我,我又不是我”的理念。“我是我”,是指人大代表是一个个具体的自然人;“我又不是我”是指人大代表是一个职务,代表的是人民利益,执行代表职务是一种公权的行使,必须接受监督,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在履职管理上,通过完善代表履职评价机制,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代表履职行为,推动代表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发挥作用。每届届内定期全面梳理代表履职情况,进一步完善代表履职档案,通过履职档案的建、管、用,对代表履职进行公正评价,为推荐代表参加连选提供依据,激励代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五、自身建设是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永恒课题,必须把准“四个机关”的全新定位,提升地方人大履职水平

“四个机关”的全新定位,深刻揭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本质属性和职责使命。当前,地方人大依法履职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还有待加强,要牢牢把握这个定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实效,为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引领人大工作者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面对人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的新形势,按照“节奏更快、标准更高、规矩更严、效果更好”的工作理念,开办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讲堂,常态化举办常委会专题讲座,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使常委会机关上下牢记党和人民重托,积极履职尽责。

二是以实干为导向锤炼能力作风。树立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意识,倡导实干实效的工作作风。年初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每半年听取一次各单位工作汇报,对各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确保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紧紧抓住年轻干部这一重要群体,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写作小组,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文稿讲评,以学促干、以学促练;推动人大干部同党政部门、司法部门干部之间的合理交流,让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受实践锻炼、积累经验。

三是以创新为动力提升履职效能。通过制度机制、平台载体、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需要。坚持立改废并举,全面梳理地方人大现行有效的各类制度,让制度的治本功能更加彰显。在人大系统开展各类评选评优,鼓励人大干部加强实践创新、打造亮点工作。成立常委会立法协调小组、监督工作协调小组,通过听取承办单位工作进度汇报、召开协调会议、向相关部门发送督办函等方式,有力促进工作环环相扣、有效衔接,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创新人大制度公众宣传教育途径,充实用活人大融媒体,深化人大历史、工作研究宣传,形成公众了解人大的宣传矩阵。把“互联网+”的理念融入人大工作,建设用好预算和国有资产、代表履职、立法与备案审查、机关OA 办公系统等信息化工作平台,让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云端可见”,人大履职“一键直通”,推动数字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代表高质量监督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代表通道”新观察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38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4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