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3-10-04 22:43邵珠珍
新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语文

邵珠珍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领域引起较大关注,通过分析小学语文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及现状,提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五育”融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即是指围绕整本书展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全局观,可以对整本书的主旨、脉络做到全面掌握[1]。为此,读者可以通过翻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整本书阅读,也可以只读一本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的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所读文章的故事情节,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全文阅读,在了解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表达以及社会价值等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还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2]。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收录的大多为短篇文章或节选片段,若教师仅是按照教材内容来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不仅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对这些简短文章的阅读,也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而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需要针对性引入各种课文阅读资源来辅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也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

其次,有利于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并以此为基础有序推进阅读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本书的内容。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其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再次,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单一文本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所涵盖的阅读范围更为广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理清书中错综复杂的内容和人物关系,才能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掌握每个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长期坚持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逻辑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思维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思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最后,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不仅要体会到文中不同人物的悲欢喜乐,感受每个人物的内心情感,还需要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在文章中所融入的不同思想情感。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书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学段特征不够明显

根据教师随访等调查研究发展,部分教师在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各学段学情的差异特点,这些教师在开展整本书教学时,并未按照明显的学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主要指导者,不同教师对于教学主体与教学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侧重点,过于侧重教学,而忽略了阅读群体的不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再完美,若没有结合实际学情,最终所达到的教学成效也是微乎其微的。充分把握不同学段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课内阅读教学相互间的拓展与联系,才是小学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保证,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突显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2.阅读书目选择缺乏层次性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访谈以及对不同学段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方面存在学段区分不明显等问题。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同时由于学生家长对于整本书阅读尚缺乏全面的正确认识,不够了解语文教材,不能深刻理解当前的教材是学生开展课堂内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媒介。不少家长在书籍的推荐选择上都是因个人喜好而定,一些教师推荐书目也缺乏层次性,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定的书目。不同学段的学生,其认知和阅读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随着阅读书目呈螺旋式逐渐递增的。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按不同学段来选择阅读书目。

3.阅读方式缺乏有效性和过渡性

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阅读方式毫无章法,致使其阅读效率始终提不上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未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学情来合理设计教学,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缺乏宏观把控。而教师在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时,若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往往容易导致其掌握的阅读方法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过渡,无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体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理解力不足而形成阅读阻碍,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排斥等负面心理。

4.阅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学生整本书阅读方面采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方法。仅仅是通过学生书面的读书心得、总结汇报等,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作出评价,很少会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而单一的阅读评价方式显然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因此也无法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五育”融合育人的顺利推进。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和方法

1.根据学段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以绘本阅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尚处于自身意志力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不具有较强的内驱力,因此所选择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应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为主。遵循这一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以此调动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为形象思维,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书目的推荐应以富含图片的绘本为主。接着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拼音与图文结合,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以此作为学生下一学段整本书阅读的过渡书目。让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在阅读过程中奠定良好的育人基石。绘本多是以圖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一个事件或故事,主题、情感较为鲜明,而其中的图画则是绘本的命脉。丰富的绘本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体会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了解不同的人和事,体验人生百态。

例如《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整个故事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非常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学生可以轻松、愉悦地阅读整本书,自然愿意持续读下去。而故事主人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在学生身边也是实际存在的。小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仿佛是在照镜子,他们会下意识地思考和反思“书上说的不会是我吧?我好像也有这样的毛病,得赶紧改正”。这正是学生阅读中教师所愿意看到的,是通过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德育的有效渗透和自我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以童话阅读为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一学段的学生不仅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得以提高。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渐减少,逻辑思维萌发,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正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阶段。第一学段的整本书阅读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第二学段则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帮助其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承载着各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应多阅读一些叙事性、故事性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从绘本阅读向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转变。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以中外名著为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五六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需要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为其中学阶段的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学段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正是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重要时期。下面以《西游记》为例,对“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实践探讨。

《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富有强烈的魔幻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引导学生品味章回小说、领略奇思妙想、收获人生智慧真谛的文本典范。基于此,制定出《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目标:①学生自主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坚持閱读,通过猜读情节、回目赏读、了解整体的故事内容,体会章回小说独有的创作特点,实现对学生的智育和劳育。②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比较阅读、前后联系、资料辅助阅读和批注阅读等多种阅读策略,通过表格、结构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地点和具体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智育和劳育。③品读书中的精彩语句,指导学生深切感受作品当中的人物特点与形象魅力,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各自的阅读成果,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

2.根据学段推进阅读方法的过渡和转化

“五育”融合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愈发受到教育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且整本书阅读的涉及范围也从高中逐渐扩展到小学。整本书阅读虽然是在课外进行,但具体的阅读方法却是要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段,对阅读方式进行系统、灵活运用。

第一学段以师生共读来促使学生领会阅读方法。一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简单的概括较为容易,但他们更关注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实际意义。这一学段学生以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为主,以此来激发其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使其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例如在《图书馆狮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当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进行阅读后,教师要及时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其阅读兴趣,维持长时间的阅读。

第二学段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来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情感。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部分学生可以自行阅读。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作品当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及时关注书中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在阅读讨论环节中,将重点放在对书中细节情感的体会上。比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品析书中的人物形象,聊一聊书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对两种不同的拟人手法进行探讨,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等,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讨论,以此来丰富阅读活动。

第三学段的学生通过图书交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对于这一学段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略微复杂的阅读书目和报告单,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同时引导学生针对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阅读讨论。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作者和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不同、谈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词语、探讨魔法小说和奇幻小说的特色等。五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有了一些阅读积累,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从整本书阅读中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简单概括出来。在感知阅读理解书籍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赏析书中的表现形式、大体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书中蕴含的不同情感,这也就是阅读鉴赏。

3.多种测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阅读情况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结合学生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进和把握。阅读评价应包括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课堂表现、课外追踪评价以及阶段性的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整本书阅读方法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和了解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不同环节当中的具体表现,确认教学指导是否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是否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对学生的动态阅读效果作出合理评价。在结束整本书阅读教学后,阶段性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创设学生阅读档案,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阅读任务单、阅读测试卷、知识积累卡、阅读体会等记录归档。利用阅读档案袋,教师可以对学生近期的阅读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媛.“整本书阅读”理念驱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简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4).

[2]施虹.小学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全面育人”教学策略探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0).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小学语文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