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023-10-03 01:13翟蓉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8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翟蓉

[摘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本文分析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影响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因素,通过优化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学生大多只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多时候,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是经常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训练之中,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开展教学,并以此身份融入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广泛听取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传统阅读教学中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现代化发展浪潮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然而,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在课堂上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实,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素材和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容易受到认读障碍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汉字储备量相对较少,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文本意思的把握。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更多地选择图文并茂的拼音版的儿童读物。否则,学生难免会在阅读内容理解上感到吃力,进而导致他们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

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学生往往只追求阅读的数量和速度,大多只是粗读,而忽视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主题的把握,缺乏过程性的阅读体验。这样,学生就没有从阅读理解中真正得到有价值的收获,进而难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优化和提升课内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语文课堂是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可以运用以下阅读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并善于总结和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从课堂阅读教学中感受和理解阅读内容,提炼文本的内容和主题,学习总结阅读内容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新媒体教学,将阅读篇目以多媒体图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呈现。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用图像、动画、视频等更为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有效开展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出具体而明确的预习任务,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包括熟悉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标段、分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以此达到深入文本的程度。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朗读课文,给课文标段,然后自主或合作解决文中的生字词语,接下来带着以下几个预习问题再次深入朗读课文,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是如何反应的?他的做法是否正确?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联系本文,设计一些具有拓展性和创新思维的思考题:(1)如果你是司马光,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2)你还能想出哪些救孩子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进入课文内容的深层次阅读中,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创设真实的阅读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教學。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牛和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剧中三个角色,分别为牛、鹅、人,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课文中核心部分内容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在为不同角色设计台词时,教师要与学生充分地沟通,确定不同角色的观点立场和语言风格,尽量将情景剧的剧情表现得更为丰满。具体而言,“牛”所持的观点是“我的眼睛很大,所以我看人也非常大”,“鹅”所持的观点是“我的眼睛小,人看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通过角色之间的观点冲突,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用直观表演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趣味性强,学生的兴趣自然就很高涨。在此,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学生会进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仔细揣摩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学生将课文读深、读透。可见,合理运用情景剧进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深度学习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通过主题实践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或小型辩论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课文内容后的心得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后,教师以“我曾经去过的旅游胜地”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享会。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过往的旅游经历,与班上同学共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这种交流分享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还让学生加深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展小型辩论会。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一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辩论会,辩论会以“你认为陶罐优点多还是铁罐优点更多”为辩题。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各组组员经过深入思考、积极发言或和同学主动交流,获得了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教师挑选两个小组作为辩论双方,每组各选一名主辩手、两名副辩手在班级开展辩论比赛。经过辩论,场上辩手和场下观众都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三、优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的有效延伸。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选择有时会面临难以分辨课外读物的优劣、难以判断课外读物是否适合自己年龄和学段等诸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三篇课文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学习进度,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相关章节内容,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对比分析原著的语言特点。这样做目的有二:一是与所学课文知识紧密相关,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二是以课文为“引子”,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更广阔的知识拓展,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中设置图书柜,柜外张贴相应的图书目录,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图书柜中的书刊,打造课外阅读的平台,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阅读积累并不容易。很多情况下,阅读是为了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有用的知识记录和积累下来,以备在今后进一步学习中能得以运用。读书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读书心得的基石,读书笔记是为了记录自己读书的过程和收获,而读书心得则是对整本书阅读之后做出的总结归纳。为了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读书的乐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使读书笔记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3.创设个性化课外阅读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于良莠不齐的海量课外阅读书目,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自主选择,要适当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

例如,在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之后,有些学生对其中的故事感到好奇,为了深入了解此类神话故事,很多学生决定自主阅读《山海经》,《山海经》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因而语言比较晦涩,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但面对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保持阅读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理性阅读。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现代白话版的《山海经》,它既包含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又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基础,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涉猎阅读领域,如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科普类图书等。只要图书与学生年龄段相匹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4.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除了在书本中阅读,更应该走出书本融入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在日常教學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名胜古迹、历史遗迹开展游学活动。通过实际的游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文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人文素养。

在学习了《观潮》《赵州桥》《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后,教师可根据本地的情况,组织学生有选择地到本地名胜古迹开展相关的游学活动,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转到实地亲身感受,再从实地感受上升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他们的阅读感受会更加深刻,视野会更加开阔。学生带着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行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教学突破,探究新的阅读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2(20).

[2]潘惠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14).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