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西藏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党进军、解放和发展西藏的光辉历程,是深化“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在本质上与“四史”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老西藏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文章以“老西藏精神”与“四史”教育融合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契机,明晰“老西藏精神”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增进对“老西藏精神”的阐释和理解,给予“四史”教育更加饱满的内容表达,提升“四史”教育效果。
关键词:老西藏精神;四史教育;融入路径
只有在“四史”教育中充分汲取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精神力量,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老西藏精神”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精神动力,是深化“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传承“老西藏精神”与推进“四史”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以伟大建党精神统揽全局,将“老西藏精神”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推进“老西藏精神”融入校园,强化“四史”教育的认同感
一是将“老西藏精神”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学校课程渗透“老西藏精神”,是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重要途径,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其一,要让教育内容接地气。要立足现实,把国情与区情、党史教育与“老西藏精神”传承相结合,逐步构建独具民族地域特色,彰显民族团结底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民族历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化“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其二,要切合实际开展好思政课程。把“老西藏精神”教育内容合理嵌入其中,既要根据课程目标优化教材,开发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也要完善以“老西藏精神”为引导案例的课程思政建设,讲党史、讲国情、讲区情、讲民族理论与政策,让具有民族特点的红色基因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内在动力,使“老西藏精神”真正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人们心中。
二是将“老西藏精神”融入校园,营造红色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在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准学生对“老西藏精神”真实的学习兴趣,营造“知史爱党”校园文化氛围。其一,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开展专题党课、重温入党宣誓、升国旗仪式、参观革命旧址等仪式教育活动,润物无声地在学生心中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其二,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报和宣传橱窗等阵地,让校园内的红色文化“活”起来。通过在校园中开辟“四史”教育栏目,宣传与“老西藏精神”相关的名言警句、红色语录或“老西藏”的简介、事迹等,让整个校园沉浸在“老西藏”的优良传统、时代精神和英雄事迹的氛围中,形成浸润式育人过程,让“四史”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入行。引导学生在实景实境中感悟国家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党的伟大精神的真理和实践力量,让“四史”可感可知、可亲可近。
三是将“老西藏精神”融入学校党建,引领校园管理。学校是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老西藏精神”蕴含着实事求是思想品格,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四史”教育依托学校党建,通过对学生进行“老西藏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充分发挥筑牢大学生思想之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正确方向不动摇的作用,进而为学校党建工作提供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保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这不仅是校园管理和建设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有利于党牢牢把握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组建“老西藏精神”专业团队,精益“四史”教育的水平
一是在纵向上要学好、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夯实基础。“老西藏精神”中对党和国家的情感和行为认同,是其融入“四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老西藏精神”教育的专业团队,同时也是“‘四史教育的组织者、宣传者、实践者,要负责红色文化资源的选取、整理、编撰,要在怎么融入、融入什么、何时融入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要对融入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1 ]。为实现教育效果,要在阅读原著、整理史料、研究文献上苦练内功,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提高政治站位;要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上下功夫,融会贯通地理解内容、弄通逻辑,提升政治上、理论上的成熟度,为提升“四史”教育的效果夯实基础。
二是在横向上要积极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老西藏精神”,需将知识性、科学性和价值性多维统一的教育内容进行深刻阐释,例如党的性质、宗旨和原则、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等。作为专业人员,要想系统把握“四史”宣传教育的内涵,需要拓展知识面,了解掌握哲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深挖“老西藏精神”紅色资源,丰实“四史”教育的内容
一是深挖“老西藏精神”的史料资源。例如对不同时期的进藏官兵和驻藏干部,如单杰、蒋英、叶静、孔繁森、何宗英、李素芝等,在屯垦囤粮、铺路架桥、护林护牧、开发边疆、兴边富民、巩固国防中,时时处处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英雄事迹进行搜集和整理;对“老西藏”们生产生活的历史文物等实物史料和相关书报、画册、音像资料、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回忆录、文学作品等文献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这些史料资源既是研究西藏发展史的数据和材料支撑,也是深化党史教育,达到对党和国家高度政治认同和心理认同的精神洗礼。
二是深挖“老西藏精神”的旅游资源。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重走红色线路、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实地开展“四史”教育,从百年党史中领悟民族团结进步,深入领会党史和西藏发展史,深刻感悟“老西藏精神”,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四史”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深挖“老西藏精神”的实践资源。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研究红色资源,灵活运用历史遗迹和地标式场馆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实景实境中具体直观呈现“老西藏精神”,不仅能拓展“四史”教育的途径和空间,增进“四史”的存在感,还能够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贯通,切实感受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奋斗的力量。
四、提升“老西藏精神”教育效果,善用“四史”教育的阵地
一是善用网络阵地,丰富教育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2 ]。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功能,使“老西藏精神”深入人心,确保网络舆情平稳可控,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老西藏精神”有效融入“四史”教育的新实践,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资源为依托,将弘扬“老西藏精神”与网上“四史”教育、党的百年以及西藏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传承“老西藏精神”的新媒体矩阵。以网络追思、虚拟现实体验、云游等形式,加深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历史的认知;以学习强国、央视频、B站等为抓手,打造网络育人阵地,多渠道、多形式持续开展教育活动,促成思想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便捷性,引导人们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以史为鉴、观照自身。
二是善用红色实践阵地,推动教育走深走实。以各种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实践基地为依托,把红色教育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中,使“老西藏精神”学习活动成为共看革命电影、共听革命故事、共唱红色歌曲、共观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共读红色经典,共讲红色故事、共思英雄事迹、共学革命精神等多元化红色实践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是善用党建教育阵地,引领社会治理。依托党建阵地,通过丰富学习活动,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四史”教育的效果。党建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个人学习或集体学习的形式来实现。个人学习方面,在重温红色经典中,深化对“老西藏精神”的生成逻辑、深层含义和价值意义等的深刻认识,在实现党史教育的同时也激发“四史”的生命力和存在感;通过观看相关的公开课、优秀影视作品等,使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在脑海里形成鲜活的影像,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直观的体验,更能明白党固边稳藏的使命担当。集体学习方面,其一,通过读书会、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宣讲会等,深入学习领会“老西藏精神”。其二,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寺庙”[3],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觀”“两论”教育,旗帜鲜明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铸牢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
参考文献
[1] 肖蓉.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大学,2022(27):5.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 白玛罗布,谭洁.让“老西藏精神”在西藏基层干部中扎根[J].党建,2014(12):45.
(作者简介:李素,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