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要求,科研单位需要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升财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取代传统人工管理,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财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精准细致。随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引入信息系统,管理者、财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办理线上业务。以核销业务为例,财务人员出差利用OA 系统实现24 小时在线审核,节约了报销的业务办理时间,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便利[1]。同时,信息系统能够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将大幅度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
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导致农业科研单位其他业务受阻。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要求,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无须再由人工处理,而是由系统自动处理,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让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简单。此外,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倘若以传统的人工方式记账,不仅会增加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也容易出现错误,而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既顺应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又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2]。
“放管服”改革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农业科研单位,为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精准便利的财务信息。而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显然能够满足更多部门工作人员查阅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些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不仅做到一目了然,而且便于时时监督,为项目的持续开展扫清障碍。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能够更好地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从而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国家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尤其是开始重视过程管控,要求每个财务项目都经过细致的预算、规范的执行以及严格的审查,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起到规范作用,如有利于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和规避滥用经费的现象出现,让财务管理可控。但是随着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意识到,依赖于现有的经验并无法准确预测、判断、执行财务活动,于是科研人员开始发声,试图摆脱过程管控对农业科研行为的束缚,认为在严格的过程管控下,农业科研人员将更多时间用于应付审计与合规报销,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效率[3]。所以,农业科研单位需要转变财务管理思路,既要保留过程管控的诸多成绩,又不能让过程管控对科研人员形成束缚,要充分考虑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过程管控,给予农业科研人员更为自由的空间。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国家开始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予以限制,尤其是各项财务资金的使用都必须以结果为导向,确保资金使用取得预期效果,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但是农业科研单位与其他单位性质不同,科研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并不一定能得出预期结果,往往是在不断试错中取得突破,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思想指导下,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创新性受到压制,不敢创新、不能创新的现象频繁发生[4]。近年来,国家意识到结果导向对农业科研单位的不利影响,于是开始调整政策,主动给科研人员松绑,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尝试,不再要求项目的投入一定取得成果,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就通过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等一系列措施,尝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
虽然农业科研单位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该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尚未被有效填补。一是上级要求与农业科研单位实际情况脱节。《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但实际上,农业科研单位经费来源极为广泛,尤其是涉及诸多上拨经费和下拨经费,都需要开具相应的发票,这就导致经费无法完全投入项目中使用,而部分经费由于税务关系被损耗,无法满足项目研发所需经费额度。二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部分内容规定并不细致,农业科研单位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甚至难以操作,但为了满足制度要求,仍需予以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形式主义现象,且不能起到制度本身的约束作用[5]。三是政策更替中配套措施不完善。国家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并尝试持续为农业科研单位提供政策指导,但新的政策从学习到落实需要过程,在政策更迭中财务管理依赖于配套制度的完善,而农业科研单位并未提供相应的配套制度,导致政策执行不彻底,让财务管理制度凸显漏洞。
以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高度重视过程管控,但在意识到过程管控存在一定问题后,就开始削弱过程管控,甚至不去管控,导致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预算随意性、变动性增加,失去了预算的基本价值。同时,在农业科研单位下放预算后,预算制定往往由项目带头人负责,该负责人虽然在农业科研领域具有权威,但并不完全了解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利用经验进行预算管理,导致后期预算调整幅度较大,失去了预算管理的意义。随后,为了贴近预算管理,减少预算管理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就需使用虚假数据信息,导致预算管理失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此外,农业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相对复杂,存在同一个项目、不同科研团队争报的现象,为了抢占申报机会,会主观上降低科研预算,待获得项目之后再进行调整,导致预算管理的刚性不足。同时,在农业科研单位预算中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达的问题,预算指标设置存在不同,最终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指标不同,也会让预算管理失去刚性约束。
农业科研单位不同于其他单位,涉及的实验材料十分多样,并且科研本就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自然会耗费大量材料,由于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消耗程度又不统一,难以做到集中采购,就需要分批购入,无疑给预算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时常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甚至部分耗材计量不准确,出现财务统计失准、无法核对的现象。此外,农业科研单位中存在部分耗材限制现象,一旦取得了科研突破,获得了相应成果,某类耗材就无法继续使用,由于无法推测出获取科研成果的时间,也就无法准确预估需使用的耗材,会出现耗材浪费的现象。
在农业科研单位中财务人员作用有限,与其他科研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农业科研单位领导往往更重视科研人员的保障工作,而对于财务人员关注度不高。在农业科研单位中,诸多领导将财务人员视为财务收支、财务核算的一般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规划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对财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比较单一,挫伤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所以,诸多财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入职农业科研单位,原因之一就是财务人员在农业科研单位中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积极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制度覆盖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费用管理、内部审计等多个方面,确保农业科研单位各项工作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完善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后,还需要将制度落到实处,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遵守,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并且对外公示财务执行结果,彰显执行政策的决心。此外,要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人员予以处置,加大惩处力度,并在单位内部公示,警告其他人员不能违反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要提高对预算的重视度,保证预算与支出吻合。一是要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预算难度较高,诸多科研项目都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因财务预算限制而影响科研进度,但也需要为科研项目设置合理的预算范畴,由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编制预算,尽量保证预算的准确性。二是确保预算得以落实。农业科研单位在编制预算后,需严格执行预算,任何超出预算的行为均须由管理者单独批复,同意增加预算后方可进行调整。同时,为保证预算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应根据项目开展进度分批执行预算,并要求在预算达到预期后,可获得下一阶段预算。三是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对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预算执行应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同时要持续分析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 完善[6]。
农业科研单位普遍难以把控材料使用情况,容易出现材料损耗严重或材料闲置的现象。为此,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合理设定采购限额,将采购行为与部门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实施“谁购买、谁负责”的制度,虽然财务管理不能遏制科研中的材料使用,但可以对超量或闲置行为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督促科研人员科学购买、使用材料。此外,农业科研单位要强化公务卡使用监督,农业科研单位应积极推行公务卡支付,以此达到预防科研贪腐现象的目的,确保科研人员的公务消费都能够使用特定公务卡,既有利于相关账目的统计,也能降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农业科研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根本在于人力资源。以往,农业科研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不足,导致诸多财务人员不愿意加入农业科研单位。为此,农业科研单位需要提高财务人员薪酬待遇,利用高薪、高福利吸引人才加入,确保财务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同时,由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相对复杂烦琐,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日常培训,为财务人员外出进修提供机会,并聘请优秀的财务人员前来举办讲座,以此提高农业科研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工作。此外,农业科研单位也需要积极鼓励财务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积极学习与科研相关的知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成为既懂财务又懂科研的优秀人才。
农业科研单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目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预算管理刚性约束不足、科研耗材浪费现象严重、财务人员难以适应要求等,需要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管理办法、加强耗材科学管理、注重引入优秀人才等措施,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