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职教高考”研究与实践培养机制

2023-10-03 01:42:12朱太尚李心茹
山西青年 2023年12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考试

朱太尚 李心茹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00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指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和一般的办学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但在教育上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随着“职教20 条”的出台,我国高职教育正逐步由“层次”走向“类型”,要实现高职教育体制框架、培养机制、办学模式等多个层面的变革和成果。在这一制度变革的进程中,高职院校的高考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随着“双高计划”的全面实施,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挑战,对高职院校高考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职业教育高考改革政策逻辑分析

从“职业20 条”的精神出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体系中应当具备公开特征,进而充分反映出高职招生考试特点与实践特征,从考试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问题、需求与发展多重合力是“职教高考”改革逻辑起点

“职教高考”改革的终极目的在于突破现行高校招生体制的种种弊端,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新型高职招生考试体系,通过评估推动高职院校的办学改革与发展,使高职院校发展更具中国特色。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出发点有三方面内容:

第一,立足于实际问题,努力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问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考包含如统考统招、单考单招、自主招生、注册入学、免试入学与中高职融通招生等六种模式。这些招生模式存在问题也较为突出,如缺乏高质量命题、理论化考试内容严重、忽视学生技能考核、考核标准不够明确、教师对技能考核结果随意打分、考试成绩公平性不足、录取次序一直延续“先本后转”的僵硬模式、招生机构专业性缺失[1]。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体制完全以普通高校为依据,很难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因此,建立新的高校招生体系必须要克服上述问题,以高职院校特征建立适合于其高考改革的招生体系与管理体制。

第二,从满足社会需求出发,充分满足职业院校招生工作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属于“精英教育”,其实质上带有“精英甄别”的性质,而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遍性发展,高考也将会变成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百万扩招”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正逐步由择优型向水平式应试转变。新时代高职高专人才招聘的现实要求,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现实要求,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水平一般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道路。

第三,以考核推动发展,发挥高校招生“指挥棒”的作用。实际上,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高考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指挥棒”,其作用在于对学生评价起到一种推动和指导的效果。高职院校高考改革需要科学运用“指挥棒”效应,以科学、公正的结果为指导,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随着职业教育考试教学和招生标准的转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管理理念改革等也正在加快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2]。

(二)职业教育高考改革的目标愿景:公平与开放、实践的类型特色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职院校的最根本特点是其“跨界”“开放”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突出的高考体系。

第一,构建具有个性、公正的高职高考体系,并与学习技巧法则相结合。我国的高考体制是以统一招生为主体的,不同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其地位不平等。一方面,“一张试卷考所有人”的考核内容和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不公正;另一方面,“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这是不公平的。而“先本后专”招生制度又把高职教育归入“次等教育”的范畴,使得高职生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不平等[3]。从理论上来说,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要解决和改变这一不公平现象,就必须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在改革中确立“分类评价,因人施考”“尊重差异、淡化淘汰、以评促教、充分发展”,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公平竞争和发展提供改革依据。

第二,针对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特点,制定了更为开放的职业院校招生考试体系。高职是一种“跨界”的教学模式,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架构之中。首先,要把招生对象扩大到每个人,特别是处于最基层的人群。尤其是职业院校在“扩招百万”以后,如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从事高职新就业的农民等人群,都成为高职院校招收录取的重要对象。而在考试时,职业院校的高考要以行业为导向,对标市场发展情况。以行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内容测评,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智能时代,以考试方式进行分流,并为行业发展选拔后备人才。

第三,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探讨职业院校招生考试体系,使其更能体现应用性的特点。高职高专招生考试的主要特征是应用性和主体性,高职高专招生考试的“指挥棒”应当发挥作用,通过科学调整考试内容、标准与方式强化高职教学的实用性[4]。一方面,以工作实际为依据,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实际操作的考查。同时在试题内容、方式和标准上,建立问题情境,注重问题解决,考查学生的解题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需注重创造价值,从考核的程序、考核标准等方面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促进职业高考的价值增值。

(三)职业教育高考改革政策框架:招录机制的创新

职业院校实行“多元化、并行”招生模式,以提高招生质量。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改革要求逐步融合,构建多元化招生模式。如在招生标准上打破“唯分数论”理念;又如在录取模式中,可减少录取批次,实现“并行录取”与“多元化”的招生模式,进而为招生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第一,从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等角度分析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关的招生准则。

第二,扩大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探索在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对有杰出技术技能的学生进行本科阶段的就业培训。同时可对职业院校考试成绩进行评估与汇报,以并行招生模式实现招生批次的调剂。

第三,需逐渐消除“先本后专”招生顺序,加强招生制度和提高招生技术水平,推动各种院校的平行招生、均等的录取次序。

二、“职业高考”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效实践

(一)构建“职教高考”政策框架体系

我国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步伐逐渐深入,各省市也开始逐步探索“职教高考”教育改革政策框架,我国多个省份开启职业高考改革,建立健全“知识+技术”高考改革,以及强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继续在高职院校学习与深造的可能性。建议逐步推广三年制高职教育、二年制本科教育、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和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对口式分层教学改革[5]。同时,实行职业技术实训考核、“3+2”实验等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此后出台的有关政策也建议,更在春季高考中继续加强“文化课+专业技术”招生,实行综合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考核,加大技术含量等。

(二)实施多元化招生制度改革

1.可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各省市可参考优秀地区在职业教育高考改革方面所作出的举措,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招生网络,使中学毕业生可以同时报考职业学院和普通高中,同时可在二者之间实施学分互认制度和学籍转换制度的改革。即在读的普通高中可以把学分转到职校继续深造,而在职校的学分达到一定的合格条件后,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去深造。

2.实行“文化素养+职业能力”的高校本科教育。例如,自2008 年起,广东省就已经开始实施了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春季高考,并在广东省实施了高中统一的高中招生制度;面向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院校进行录取。2022 的春季考试“3+证书”总招生人数高达90944 人,公办院校参与春季高考总人数超过50%,达到了65484 人,较去年增加了10541 个名额。例如,音乐类统考涵盖音乐学、音乐表演学和音乐表演器乐三个类别,普通类更是设置了20 所院校专业组志愿,显示出“职教高考”的专业与技术性,但最开始学生技能水平与技术等级只是以“一张纸”进行考试。因此,为全面体会学生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广东省从2012 起实行了实训考核,并分别进行了独立考核,考试分数适用于考生在报考本省各高校的相关科目。这不仅有助于指导职业技术培训,而且对职业技术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江苏省开展“职教高考”的实践

1.采取五年制与“三二”连续直升高读模式。五年制招生模式重要面对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对该类毕业群体实施一贯制教育模式。“三二”职业教育是从初中到高职教育的一种直接升学方式,在中职学校三年后,通过非职业技术学院考核,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完成2 年学业,获得大学文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职业院校的升学考试继续学习与深造。这两种模式都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后五年制,现有的专业数量已达1500 个,年平均招收人数超过10万人。

2.开展“3+2”“3+3”“3+4”分段贯通培养试点。如江苏省实施“3+2”“3+3”与“3+4”分段培养,进一步突破与拓展职业教育晋升通道。而其他省份与市也可根据江苏省在职业教育方面改革经验,利用“3+2”“3+3”与“3+4”分段培养模式为更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机会。“3+2”模式的目标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大学之间的无缝对接;“3+3”模式为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层级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或获取省内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的德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转段升学到高职院校。“3+4”模式则是针对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完成中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6]。从江苏省的教学实践来看,上述几种模式不仅连续打破了现有职业教育体制“天花板”,同时在教育实践改革方面也属于一种重要突破。此模式一经实施,实现以单一高职专科层次向着应用型本科层次之间的转变与升级,不仅提升学生学习等级与层次,同时也逐渐丰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制度与教学层次体系,实现学生高质量培养。

同时,江苏省根据有关要求,严格招生录取工作,2021 年江苏省要求“3+4”“5+2”项目录取分数不得低于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3+3”项目录取分数参照当地三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确定。规范招生宣传,不得承诺保送专科、本科。现有“3+3”项目年招生规模超过500人的高职院校须自2023 年起调减规模,并统筹规划提前批次、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招生规模,合理安排好省内省外、中职与普高毕业生的招生比例。技工学校的项目学生须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学籍注册。根据项目的人才培养要求,项目参与双方共同制定有机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项目前段和后段教学、考务、档案、学籍管理的相关要求。牵头高校要定期对合作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安排教师参与前段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全程参与项目前段过程性考核考试。合作学校要配合牵头高校做好项目实施,规范招生宣传,严格教学管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严肃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部分“3+2”“5+2”项目的学生全程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项目双方要加强组织协调,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作为技能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赋予其与普通教育同等权利,由职教高考改革机制与体系入手,多方面统筹兼顾,调控改革计划,保障改革方案符合职业教育类型与特征,促进改革政策全面落地,为实现“职教高考”改革体系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考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准备考试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14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